A | A | A

第60章 宣传改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宋逆袭:契约豪杰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WJI/ 章节无错乱精修!
 

赵景渊站在府邸书房的窗前,望着天边初升的朝阳,手中握着昨日整理好的宣传计划书。昨夜他与韩墨轩彻夜未眠,将百姓的疑虑、保守派的阻挠一一梳理,最终确定了这场动员行动的方向。

“不能再只是靠口舌之争。”他喃喃道,“要让百姓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耳听到。”

韩墨轩端着茶进来,见他神色坚定,便知他又有了新主意。

“今天就开始吧。”赵景渊转身道,“不能等他们再煽风点火,得主动出击。”

韩墨轩点头:“你想怎么做?”

“贴告示、办讲座、请人现身说法。”赵景渊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现代那一套,在这古代也能用。”

说干就干。赵景渊立刻命人取来纸张和笔墨,亲自撰写宣传文案。他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改革的好处写得清清楚楚:防洪排涝、增加田产、改善灌溉、提供工钱……每一条都首击百姓痛点。

“这些事,不是为了我赵某人,而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他在文末写道。

韩墨轩看着那句结尾,忍不住轻笑:“你倒真把自己当个传教士了。”

“若能教化民心,我愿为先驱。”赵景渊淡然一笑,随即又正色道,“不过眼下,得先解决场地问题。”

他亲自拜访了几位地方乡绅,请他们在城中广场和学堂借地举办讲座。几位老者听闻是赵大人亲自来求,纷纷应允,还主动提出愿意召集村民前来听讲。

第一日清晨,阳光还未洒满街道,韩墨轩己带着人开始张贴海报。一张张写满字的宣纸被贴在城墙、巷口、集市、茶楼,甚至一些酒肆门口也挂上了大幅告示。

“哟,这不是赵大人的手迹?”有识字的老者凑近一看,念出声来,“哎哟,说的是修水利的事儿啊!”

人群渐渐围拢,有人皱眉,有人点头,还有人掏出铜钱想买下一张带回家给不识字的家人看。

但好景不长,到了中午,便有几处告示被人撕毁,地上散落着碎纸片,上面还残留着“防洪”、“灌溉”几个字。

“果然是那些人干的。”韩墨轩冷声道。

赵景渊却并不恼怒,反而笑了笑:“既然他们怕百姓看清真相,那就更说明我们做对了。”

他立即安排人手分批轮班巡逻,专门负责守护告示张贴点,并记录破坏者的行为,准备日后作为证据呈报朝廷。

第二日一早,城中广场便热闹非凡。几张桌子拼成讲台,椅子摆成半圆,几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坐在前排,神情肃穆。

苏锦瑶一身素衣,早早来到现场帮忙维持秩序。她虽不擅言辞,但在百姓心中极有威望,不少人都因她是赵夫人而愿意前来听一听。

“今日讲座由赵大人主讲,若有疑问,可当场提出。”她站上讲台,声音清亮。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低声议论:“赵大人真会来吗?”

话音刚落,赵景渊便从人群中走出,身穿一袭青衫,步伐稳健。

“诸位父老乡亲。”他拱手行礼,语气平和却不失庄重,“我今日来,不是为了高谈阔论,也不是为了强迫谁接受什么。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为何我们要修水渠,它到底能给你们带来什么。”

他说完,便展开一幅图,正是前几天在乡野间随手画下的地形示意。

“你们村后头的河,每逢雨季就涨水,淹了田地不说,还冲垮了房屋。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北宋逆袭:契约豪杰定乾坤》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若能在上游筑坝分流,下游挖渠引水,旱时可用,涝时可控,岂不是两全其美?”

一位农夫举手问:“那这工程,谁来出钱?”

“朝廷拨款一部分,地方筹措一部分,百姓只需出力,便可得工钱。”赵景渊答得干脆。

“万一中间有人贪污呢?”另一人质疑。

“我可以立军令状,若发现有人贪墨一分银子,我赵景渊甘受连坐!”他目光灼灼,语气坚定。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一位年长的妇人颤巍巍站起来:“我家儿子去年在江南做工,回来就说赵大人待工匠如兄弟,同吃同住,不拿架子。我信他。”

人群中有几人附和点头。

赵景渊趁热打铁,又请了几位受益于小规模水利工程的农户上台讲述亲身经历。他们说得朴实无华,却真实感人。

“我家的地以前只能种一季稻,现在可以种两季,多了一倍收成。”一个年轻汉子红着眼眶说,“我爹娘再也不用饿着肚子过年了。”

讲座持续到午后,人群仍未散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听讲,甚至有人拿出纸笔记录要点。

苏锦瑶见状,悄悄走到赵景渊身边,低声道:“看来,咱们这步棋走对了。”

赵景渊回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还没结束呢。”

果然,当晚便有消息传来——几处讲座场地被人投掷石块,还有人放火烧了张贴告示的木架。

“他们急了。”韩墨轩冷笑,“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在动摇他们的根基。”

赵景渊沉吟片刻,道:“明日,我要亲自去村里走访,让百姓亲眼看到成效。”

于是,接下来几日,赵景渊带着匠人和图纸,深入乡村,实地讲解。他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带着模型、图表,甚至亲自挖土演示水流方向。

百姓们从最初的怀疑,逐渐转为好奇,再到后来的热烈响应。

“原来真是这么回事!”一位老人蹲在地上,看着水流顺着沟渠流入田里,连连点头。

“以后咱家地头也能这样?”年轻人兴奋地问。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实现。”赵景渊笑着回答。

随着宣传深入,越来越多百姓开始支持改革,保守派煽动的谣言也逐渐失去市场。

街头巷尾,时常能听见有人议论:“赵大人说得有道理,咱不能光靠天吃饭。”

“是啊,修水渠能抗灾,还能多打粮,为啥不干?”

朝堂之上,反对声浪也开始减弱。部分原本观望的官员见民意渐趋支持,态度也开始松动。

赵景渊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但他也明白,真正的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滴积累,聚沙成塔。

这一夜,他回到府中,己是月明星稀。

苏锦瑶正在院中等他,见他回来,递上一碗热汤。

“辛苦了。”她轻声道。

“值得。”赵景渊接过汤碗,暖意入心,“百姓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

他抬头望向星空,脑海中浮现出白天那个老农说的话:“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实现。”

他低声重复一遍,像是对自己说,也像是对未来许诺。

远处传来鸡鸣,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WJ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宋逆袭:契约豪杰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WJ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