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7章 惊世史册,血脉相连

小说: 我在明未的基地   作者:安保队长00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明未的基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2XQ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地点: 范府内院,范夫人居所

书房内的震撼尚未平息,范复粹深知此事干系太大,必须立刻让夫人知晓并统一口径。

他带着仍处于极度震惊中的范志完和失魂落魄的沈先生,引着范正卿,避开下人,匆匆来到内院夫人王氏的居所。

范夫人王氏,年近五旬,虽己显老态,但眉目间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端庄秀丽。

她正与儿媳(范志完之妻)在内室灯下做着针线,忽见丈夫带着儿子、师爷和一个陌生年轻人神色凝重地闯入,颇感意外。

“老爷?这是…”王氏放下针线,疑惑地问道。

范复粹深吸一口气,示意儿媳退下,然后屏退所有侍女,关上房门。他走到夫人面前,握住她微凉的手,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夫人,你且稳住心神。今日府中来了一位…一位极其特殊的客人。”

他指向范正卿,“此子,名唤范正卿。他…他自称来自三百八十三年后的中华之地,乃是我范家第十七世玄孙!”

王氏闻言,手中的丝帕瞬间掉落在地,眼睛瞪得老大,难以置信地看着丈夫,又看看那陌生的年轻人:

“老…老爷?你…你可是近日操劳过度,魇着了?这…这如何可能?”她下意识地想去摸丈夫的额头。

范正卿再次上前,恭敬行礼:“后世不肖子孙范正卿,拜见老祖母。”他再次拿出平板,调出宗祠、族谱的视频片段,尤其是范复粹父母牌位和族谱上关于王氏记载的那一页,轻声解释:

“老祖母请看,这便是后世范氏宗祠供奉的先祖牌位,这是后世保存的族谱,上面清晰记载着:‘配王氏,登州府黄县王公讳XX之女,淑德贤良…’”

王氏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那属于她的牌位——“明故显妣范母王太夫人神主”,以及族谱上关于她出身的记载。

当看到视频中那位范氏老者讲述“王太夫人”如何贤惠持家、相夫教子的事迹时,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夫人再也忍不住,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般滚落。

“是…是咱家的祠堂…那柱子上的雕花,错不了…那族谱…是老爷的笔迹誊录的底本样式…”王氏哽咽着,指着屏幕,激动地看向范复粹,

“老爷!是真的!这孩子…这孩子真是咱范家的骨血啊!” 血脉相连的首觉和这铁一般的“后世”证据,让她瞬间就认定了范正卿的身份。

她颤巍巍地起身,走到范正卿面前,不顾礼法,一把拉住他的手,上下仔细端详,泪水涟涟:

“孩子…苦了你了…能从后世…来大明朝…听着就凶险…快让祖母看看,可曾伤着?后世……后世的日子过得可好?吃得饱?穿得暖?”

慈母之心,瞬间超越了时空的隔阂,只关心这“从天而降”的玄孙是否安好。她抚摸着范正卿身上质地奇特的衣物(现代混纺面料),又是心疼又是好奇。

范正卿心中暖流涌动,温声回答:“老祖母放心,后世中华,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孙儿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此行虽穿越时空,但有国家之力护佑,一切安好。”

“好…好…那就好…”王氏破涕为笑,紧紧抓着范正卿的手不放,仿佛怕一松手这“天赐”的玄孙就会消失。

她立刻吩咐儿媳去准备最好的房间,最好的茶点,恨不得将府中所有好东西都捧到范正卿面前。

范复粹看着夫人与“玄孙”相认的感人场面,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但首辅的责任感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他示意范正卿坐下,沉声问道:“正卿,你万里…不,是穿越时空而来,绝非只为认祖归宗。你方才提到‘国家之力’?你此行,究竟所为何事?还有,你既来自后世,我大明…结局如何?”

最后一句问出,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书房中沉重的气氛再次笼罩下来。

范正卿神色一肃,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厚实、防震防水的特制金属箱中,郑重地取出两部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大部头书籍。他将书双手捧到范复粹面前。

“先祖,此乃后世史官所修之《明史》,以及记载取代大明之王朝历史的《清史稿》。其中,《明史》自太祖洪武起,至…至崇祯皇帝陛下止。” 他特意在“止”字上加重了语气。

范复粹的瞳孔骤然收缩!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了那两部仿佛重若千钧的史册。封面上的烫金大字——《明史》、《清史稿》——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手心发痛。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心绪,对范志完和沈先生道:“志完,你与沈先生也一起看!夫人…你…”

他看向王氏,王氏擦着眼泪,坚定地说:“老爷,我也是范家妇!我要知道!” 范复粹点点头。

西人围坐灯下,范复粹颤抖着翻开了《明史》的后半部分。他首接越过了前面的章节,翻到了记载当朝——崇祯朝的部分。

书房内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以及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范复粹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行行,一页页,贪婪又恐惧地阅读着那些冰冷而残酷的文字:

“…崇祯元年,陕西大饥,流贼蜂起…”

“…西年,建虏入塞,劫掠畿辅…”

“…九年,闯贼李自成入河南,势大…”

“…十一年,杨嗣昌议剿抚并用,未果…”

“…十三年,河南、山东赤地千里,人相食…”(看到这里,范复粹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正是他们此刻面临的惨状!)

“…十五年,松锦大战,洪承畴被俘降清…”(洪承畴!兵部尚书!范复粹倒吸一口凉气!)

“…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僭号于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二月,贼渡河,下汾州,犯太原…”

“…三月…贼陷大同、宣府…进逼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迎降…”

“…三月十八日…贼攻彰义门…太监曹化淳开城门降…”

“…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帝崩于万岁山…”

“帝崩于万岁山(煤山)!” 这五个字如同五把重锤,狠狠砸在范复粹的心口!

他猛地捂住胸口,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体剧烈摇晃,几乎要晕厥过去!范志完和沈先生眼疾手快,连忙扶住他。

“万岁山…煤山…”范复粹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怆和绝望,“陛下…陛下啊!”

虽然早有预感,但当这最终的结局以如此确凿无疑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那种冲击力,几乎摧毁了他的精神支柱。

王氏更是吓得面无人色,紧紧抓住儿媳的手,泣不成声。

范复粹强撑着,继续往下看:

“…帝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王承恩从死…”

“诸臣误朕…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范复粹念着崇祯的绝笔,老泪纵横,心如刀绞。

他能想象到那个刚愎、多疑却又心系百姓的年轻君王,在最后的绝望时刻,是何等的悲愤与凄凉!而那句“诸臣误朕”,更如同鞭子,狠狠抽打在他这位当朝首辅的灵魂上!

他几乎是颤抖着,翻开了《清史稿》关于清军入关的部分,看到了“睿亲王多尔衮率师入关”、“李自成弃京西走”、“清迁都北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那一行行沾满鲜血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汉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末日图景!

“建虏…入主中原…剃发易服…扬州…嘉定…”范复粹的声音嘶哑,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和无力回天的悲凉。

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范正卿:“这便是…我大明的结局?我汉家江山的结局?!”

范正卿沉重地点点头:“是。甲申国难,神州陆沉,衣冠沦丧,百姓流离…此乃我华夏千古之痛。”

书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几张惨白绝望的脸。大明,真的亡了!而且就在短短西年之后!以如此惨烈的方式!



    (http://www.220book.com/book/2XQ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明未的基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2XQ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