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云溪村的石板路上己响起细碎的议论声。林晚蹲在自留地边,指尖拂过叶片上晶莹的露珠,面前的「速生高蛋白牧草」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叶片边缘泛着独特的银边 —— 那是她通过基因编辑赋予的耐旱标记。
“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回来种地喂鸡?” 隔壁李婶挎着菜篮路过,故意提高音量,“我家的玉米喂鸡,不比那些草强?” 林晚攥紧手中的记录本,纸上密密麻麻记着牧草生长数据:日均生长 3.2 厘米,粗蛋白含量 28%,远超普通黑麦草。
“别听他们乱说。” 父亲扛着锄头走来,古铜色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你妈早上杀了只老母鸡炖汤,等忙完回家喝。” 他弯腰帮忙清理田埂杂草,粗糙的手掌熟练地拔除狗尾草,“当年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说咱们云溪村的地,只要用对法子,能长出金疙瘩。”
母亲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晚晚,把王奶奶送的鸡笼挪到树荫下!晌午热,别把鸡晒着。” 林晚抬头,看见母亲踮着脚给鸡笼盖遮阳布,灰白的头发被汗水黏在额角。自从她开始试验牧草养鸡,母亲主动承担了大半饲养工作,每天变着法子给鸡调配营养餐。
深夜的院子里,林晚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如萤火。视频通话那头,实验室的师弟揉着黑眼圈:“师姐,最新的牧草抗病数据传给你了。所长知道你在做惠民项目,特意开放了菌种库权限,需要什么益生菌尽管说。” 画面切换到试剂架,瓶瓶罐罐在冷光灯下泛着幽蓝,“这瓶 EM 菌剂,对改善禽类肠道特别有效,明天就给你寄样品。”
半个月后的清晨,第一声鸡鸣还未响起,林晚就被母亲摇醒。“快来看!” 母亲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推开房门,五只橙红色的鸡蛋躺在稻草上,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比普通鸡蛋足足大了一圈。大侄女小雨举着放大镜蹲在旁边:“姑姑,蛋黄颜色好像夕阳!”
送检的日子,父亲开着三轮车送林晚去镇上。“当年你去北京读书,也是坐这车去的县城车站。” 父亲握着车把,语气感慨,“现在你带着学问回来,给咱村找活路。” 路过村口,几个村民抱着手臂冷笑:“大博士的鸡蛋,莫不是能吃出金子?” 林晚没接话,只是握紧了怀里的泡沫箱 —— 里面躺着承载着希望的鸡蛋。
安大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检测报告寄到那天,整个云溪村都轰动了。林晚在老槐树下支起三块黑板,左边写着普通鸡蛋营养数据,右边是牧草鸡蛋的检测结果,中间用红粉笔重重写下 “300%”。母亲端来刚蒸好的苞谷粑,分给围观的村民:“尝尝鲜,吃饱了才有力气听晚晚讲科学。”
“大家看!” 林晚举起两个鸡蛋,阳光透过蛋清,普通鸡蛋的蛋黄呈浅黄色,而牧草鸡蛋的蛋黄如同浸了油的朱砂,“普通鸡蛋卵磷脂含量每 100 克 550 毫克,我们的鸡蛋 ——” 她顿了顿,黑板擦重重敲在 “1800 毫克” 的数字上,“是普通蛋的三倍!”
人群骚动起来。老陈的烟袋锅子在鞋底敲得咚咚响:“光看数字有啥用?” 话音未落,周干部提着两筐鸡蛋挤进人群:“我联系了省城的营养师,人家说这种鸡蛋最适合孕妇和老人!” 他掀开筐布,里面整齐码着两种鸡蛋,“这是对比实验,牧草鸡的蛋壳更硬,运输损耗率低一半。”
这时,实验室的视频通话突然响起。大屏幕上,导师戴着老花镜展示着分析报告:“林晚同志的牧草养鸡项目,经权威机构认证,在提升禽类免疫力、降低养殖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我们研究所愿意提供技术支持!” 画面切换到实验基地,全自动牧草收割机正在作业,“这台设备,无偿捐赠给云溪村。”
村民们的态度彻底转变。王奶奶拄着拐杖挤进前排:“我就说晚晚行!我这把老骨头的鸡,没白借!” 老陈第一个拍板:“我家三十亩荒地,全种牧草!” 当天傍晚,报名的农户挤满了村委会,李婶红着脸递上纸条:“小晚,能不能也教我养鸡?”
夜幕降临,林晚的首播间亮起暖黄色的灯光。镜头里,父亲正在搭建新的鸡舍,榫卯结构严丝合缝;母亲哼着山歌搅拌鸡食,里面混着新鲜的牧草碎;小雨举着温度计监测鸡舍温度,胸前挂着 “小小饲养员” 的自制工牌。“这是云溪村的科学养鸡日记。” 林晚对着镜头微笑,身后的牧草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下一期,带大家参观我们的全自动牧草灌溉系统。”
此时,手机震动起来。是师弟发来的消息:“师姐,所长说等项目成熟,要把云溪村设为科研示范基地!” 林晚望向窗外,月光给新播种的牧草田镀上银边,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她知道,这场由一株牧草引发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XU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