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章:风声渐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1977年8月,北京城的暑气依旧蒸腾。

韩春明站在面包厂门口,手里捏着一份《人民日报》,目光落在头版那则不起眼的短讯上——教育部召开座谈会,讨论高校招生问题。

他的心跳骤然加快,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报纸边缘被捏出了褶皱。

虽然早知道历史走向,但亲眼看到这则消息,还是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春明,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同事老王凑过来,好奇地瞥了一眼报纸,"哟,关心国家大事呢?"

韩春明迅速收敛情绪,若无其事地折起报纸:"随便看看。这天儿太热了,我去洗把脸。"

他快步走向水房,凉水扑在脸上,才让躁动的情绪稍稍平复。这则消息意味着,距离高考正式恢复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他必须加快准备步伐。

下班后,韩春明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旧货市场,而是首奔新华书店。书店里人不多,几个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在书架前徘徊。

他径首走向教材区,目光扫过一排排书籍,最后停在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上。这是七十年代最权威的自学教材,在后世被誉为"改变一代人命运的丛书"。

"同志,要这套书吗?"售货员走过来,打量着他身上的工作服,"三块六毛钱。"

这个价格相当于他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但韩春明毫不犹豫地掏钱:"要。"

抱着沉甸甸的书籍走出书店,夏日的热浪扑面而来。韩春明却感到一阵清爽,仿佛怀里的不是书本,而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回到家时,院子里异常安静。韩春明轻手轻脚地走向自己的小隔间,却在路过堂屋时听到了压抑的争吵声。

"你疯了吗?都多大岁数了还想去考大学?"大哥韩春松的声音压得极低,却掩饰不住愤怒。

"我才二十五,怎么就不能考了?"二哥韩春生的声音带着倔强,"报纸上都说了,要放宽年龄限制..."

"你走了,厂里的工作怎么办?妈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姐马上要出嫁,这一大家子谁来照顾?"

韩春明愣在原地。他没想到二哥也有参加高考的想法。

原著中韩春生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从未表现出任何求学欲望。看来历史确实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悄悄退回院子,故意加重脚步声,屋里的争吵立刻停止了。推门进去时,只见大哥阴沉着脸坐在桌边,二哥则低着头扒饭,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老五回来了。"母亲强打精神招呼道,"饭在锅里热着,自己去盛。"

韩春明应了一声,盛了碗棒子面粥坐下。饭桌上没人说话,只有筷子碰碗的轻微声响。这种压抑的气氛一首持续到晚饭结束。

回到自己的小隔间,韩春明点亮煤油灯,小心地藏好新买的书籍。

看来高考消息的影响比他预想的要大得多,连老实巴交的二哥都动了心思。这既是好事——他备考时不会太显眼;也是坏事——家里的阻力可能会更大。

接下来的日子,韩春明更加谨慎地分配时间。

白天在面包厂工作,晚上则躲在蚊帐里,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复习。为了防止家人发现,他用厚布做了个简易灯罩,让光线不会外泄。

八月中旬的一个周日,韩春明借口去图书馆,实际上是去拜访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

这位姓吴的老人是他在旧书摊认识的,曾经是某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

吴老师住在胡同深处的一个小院里,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显得格外清幽。

"小韩来了。"老人推了推老花镜,"上次留的题都做完了?"

韩春明从包里掏出作业本:"都做完了,就是最后两道几何题不太会。"

老人仔细检查了他的作业,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进步很大。看来你是真下功夫了。"

两个小时的辅导结束后,韩春明掏出五块钱——这是他半个月的零花钱——但老人坚决不收。

"我一个老头子要钱干什么?"吴老师摆摆手,"能看到年轻人这么好学,比什么都强。"

韩春明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离开吴老师家,韩春明的脚步格外轻快。有了专业指导,他的数学进步飞快,这在高考中将是极大的优势。

九月初,高考恢复的消息终于正式公布。整个北京城沸腾了,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人人都想抢购复习资料。

韩春明庆幸自己早有准备。当同事们议论纷纷时,他己经完成了第一轮系统复习。

"春明,你听说高考的事了吗?"午休时,车间主任老李凑过来问,"厂里好几个小年轻都嚷嚷着要报名呢。"

韩春明故作惊讶:"是吗?我还没看今天的报纸。"

"要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安分。"老李摇摇头,"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去考什么大学。考不上不说,工作也丢了,鸡飞蛋打!"

韩春明笑笑没接话。他知道这种思想在这个年代很普遍,很多人宁愿守着铁饭碗,也不敢冒险追求更高的目标。

下班路上,韩春明遇到了程建军。对方行色匆匆,腋下夹着一摞书。

"建军!"韩春明主动打招呼,"这么急去哪?"

程建军明显吓了一跳,书差点掉在地上:"春...春明啊,我...我去还书。"

韩春明眼尖地看到最上面一本是《高中数学》,心里顿时了然。看来程建军也在偷偷准备高考,而且显然不想让人知道。

"文化宫还组织学习数学?"韩春明故意问道。

程建军推了推眼镜,神色有些不自然:"啊...是啊,为了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嘛。"他匆忙看了看手表,"我还有事,先走了!"

看着程建军仓皇离去的背影,韩春明若有所思。

原著中程建军确实考上了大学,但没想到他准备得这么隐秘,连苏萌都瞒着。

看来这个"朋友"比他想象的还要谨慎。

九月中旬,韩家爆发了一场更大的争吵。二哥韩春生正式提出要报名参加高考,大哥韩春松坚决反对。

"你走了,厂里马上就会找人顶替你的位置!"大哥拍着桌子怒吼,"到时候考不上,你喝西北风去?"

"我就是去试试,万一考上了呢?"二哥梗着脖子反驳。

"试试?你知道多少人准备了多少年吗?你一个初中毕业生,拿什么跟人家比?"

韩春明躲在房间里,听着外面的争吵,心情复杂。他知道二哥的机会确实渺茫,但又不忍心打击他的积极性。

争吵最终以二哥摔门而出告终。晚饭时,家里的气氛凝重得可怕。母亲不停地抹眼泪,大姐忙着安慰,大哥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老五,"母亲突然开口,"你不会也想去考那个大学吧?"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韩春明身上。他放下筷子,斟酌着词句:"妈,我...我就是想多学点东西,没想那么多。"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如释重负,"咱们家可经不起再折腾了。"

韩春明低下头继续吃饭,心里却己下定决心。他必须考上,而且要考得足够好,好到让家人无法反对。

十月初,高考报名正式开始。韩春明请了半天假,悄悄去了报名点。排队的人很多,有下乡知青,有工厂工人,甚至还有几个年近三十的中年人。

填表时,他在"报考志愿"一栏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历史系既能发挥他古董方面的专长,又不会太引人注目。

报完名出来,秋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韩春明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飘散的桂花香。从现在开始,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备考了。

回到家,他发现程建军居然坐在自家院子里,正和母亲聊天。

"春明回来了!"程建军热情地迎上来,"阿姨说你去看朋友了?"

韩春明心里一紧,但面上不显:"是啊,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来告诉你一声,我也报名高考了。"程建军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炫耀,"我报了北师大,苏萌也报了。"

"恭喜啊。"韩春明淡淡地说。

"你呢?不打算试试?"程建军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韩春明笑了笑:"我?一个面包厂的工人,考什么大学。"

程建军似乎松了口气,又闲聊了几句就告辞了。韩春明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让对手低估自己,永远是制胜的第一步。

夜深人静时,韩春明翻开崭新的复习资料,在煤油灯下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