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二章:九龙匣之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北京西山一处秘密会议室内,韩春明站在单向玻璃前,注视着隔壁房间里的九龙匣。

这个通体青铜铸造的匣子长约一尺,宽半尺,表面浮雕着九条形态各异的龙,龙眼镶嵌着暗红色的宝石,在灯光下泛着幽幽光泽。

"频率调试好了吗?"李处长推门进来,身后跟着程建军和周晓白。

韩春明点点头,将声波装置连接到实验室的主控台:"781215频率己经校准,随时可以开启外层。"

周晓白的伤己经好了大半,但左臂仍不太灵活。

她仔细检查着九龙匣的高清照片:"看这里,龙纹之间有极细的纹路,可能是声波传导通道。"

程建军从包里取出三把钥匙:"S-10、S-11、S-12都在这儿了。但内层锁孔在哪?"

"需要先打开外层。"李处长看了看手表,"台北方面派来的专家团半小时后到,我们得在此之前确认匣子内容。"

一个月前,两岸通过特殊渠道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开启九龙匣。台湾方面派出了故宫专家团,带着相关资料前来北京。而韩春明三人因掌握关键技术和钥匙,被特许参与开启过程。

实验室里,九龙匣被固定在防震台上,周围架设了各种监测仪器。韩春明深吸一口气,启动了声波装置。低沉的嗡鸣声中,装置投射出特定频率的声波。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就在众人开始怀疑时,九龙匣表面的龙纹突然亮起微弱的蓝光!紧接着,匣子正中传来"咔嗒"一声脆响,顶盖缓缓升起约半寸,露出内层结构。

"成功了!"周晓白轻声惊呼。

内层是一个更为精巧的机关,中央排列着三个锁孔,周围环绕着复杂的星象图纹。程建军上前比对钥匙:"S-10、S-11、S-12,正好对应这三个孔。"

"等等。"韩春明突然发现异常,"看这里——"

他指向内层边缘的一行微小铭文:"'三钥齐聚,星图为引,辰时开启'...这是什么意思?"

李处长凑近查看:"'辰时'...早上七点到九点?难道有时间限制?"

正当众人困惑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匆匆进来:"李处长,台湾专家团提前到了!"

会议室里,两岸专家首次面对面坐在一起。

台湾代表团团长林教授是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带来的资料让所有人震惊——1948年文物南迁时,九龙匣曾被短暂运往台湾,后又秘密送回大陆!

"当时负责护送的就是令尊。"林教授对程建军说,"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匣子送回,就是为了不让它落入某些人手中。"

程建军攥紧了拳头:"我父亲他...后来怎么样了?"

"很遗憾。"林教授叹息,"他在香港被捕,但至死未透露匣子下落。"

会议持续到深夜。

通过比对两岸资料,九龙匣的来历终于明朗:这是明代工匠特制的"密匣",用于保存皇室最重要的文献。

开启内层不仅需要三把钥匙,还要按照特定星图排列,并在正确时辰输入最终频率!

"这个星图..."周晓白突然指着资料上的一幅古图,"我好像在秦老的笔记里见过!"

她翻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果然找到类似的星象图。

韩春明立刻联想到父亲留下的频率公式:"谐波叠加...难道最终频率是..."

他迅速计算起来,将781215分解质因数,再按星图位置重新组合。得出的数字是——197404!

"1974年4月?"程建军疑惑,"这是什么特殊日期吗?"

李处长突然拍案而起:"1974年4月,正是'TJ'小组最后一批成员被捕的时间!"

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个日期显然被刻意设置为最终密码,只有真正的'TJ'成员才知道其中含义。

第二天清晨七点整,"辰时"开启仪式正式开始。

实验室里挤满了专家和安保人员,摄像机记录着这一历史性时刻。

韩春明将三把钥匙分别交给程建军、周晓白和李处长:"按星图位置,同时插入。"

三把钥匙缓缓插入锁孔,严丝合缝。

韩春明调整声波装置,输入"197404"频率。随着装置启动,九龙匣内层机关开始转动,星图纹路亮起金光!

"咔、咔、咔..."机关运转声清脆悦耳。终于,一声轻响后,匣盖完全弹开!

众人屏息凝神,看向匣内——没有预想的珍宝,只有一卷泛黄的绢书和一块青铜板!

林教授戴上白手套,小心取出绢书展开。上面的字迹己经褪色,但依然清晰可辨:

"凡我同袍,见此文书,当知九龙匣之重。内藏华夏航海图录及火器秘法,恐落外邦之手,己分藏各处。此青铜板为总图,望后世贤者集齐,复我华夏..."

青铜板上刻着一幅精细的地图,标注着十二个星形标记,旁边各有编号。

韩春明立刻认出这就是那十二件"S"系列文物的藏宝图!

"所以九龙匣本身只是个引子..."周晓白恍然大悟,"真正的宝藏是分散保存的十二件文物!"

"而林耀东他们一首在找的就是这个!"程建军指着青铜板,"他们想集齐十二件文物,获取里面的航海图和火器技术!"

现场一片哗然。

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预期——九龙匣守护的不是财富,而是足以改变历史认知的科技遗产!

会议持续了整整三天。两岸专家达成共识:将共同研究青铜板上的信息,逐步找回分散的十二件文物。而作为关键人物的韩春明三人,被特别邀请参与后续工作。

"你们有什么打算?"送别台湾专家团时,李处长问三人。

韩春明看了看手中的声波装置:"我想继续研究父亲的技术,用在文物检测和保护上。"

"我申请加入考古队。"程建军目光坚定,"我要完成父亲未竟的工作。"

周晓白微微一笑:"我负责整理所有资料,建立完整的档案。"

春日的阳光洒在西山的小路上,三人并肩而行。

远处,北京城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一路走来,他们失去了很多,也收获了成长。

"对了,"周晓白突然想起什么,"你们还记得张建军吗?他表哥说可以帮我们申请特别奖学金。"

程建军哈哈大笑:"那小子!这次可立了大功。"

韩春明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心中感慨万千。

从那个在琉璃厂倒卖古董的毛头小子,到如今参与国家重要文物项目的青年学者,这一年的经历恍如梦境。

"接下来去哪?"程建军问。

"先回学校吧。"韩春明笑了笑,"毕竟我们还是学生。"

周晓白点点头:"对,毕业论文还没写完呢。"

三人相视而笑。是啊,无论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他们终究要回到平凡的生活中。

但这一次,带着全新的目标和责任。

夕阳西下,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前方道路依然漫长,但至少此刻,他们可以稍作休整,享受这难得的平静时光。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