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心中震动,看向林晓。林晓眼中也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冷静下来。与虎谋皮?这郑西海看着和气,但商人重利,这么大的合作,必须谨慎!
“郑掌柜抬爱了。”林晓微微一笑,没有立刻答应,“合作是好事。不过,这‘辣酱’的核心在于辣椒,此物目前尚在培育,产量极其有限。红薯、葛粉虽好,但也需要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且我贾家的东西,讲究一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更希望能惠及本地百姓。不知郑掌柜的合作,具体是何章程?如何保证品质?如何定价?如何确保我清泉百姓的福祉不受损?”
一连串的问题,条理清晰,首指核心,既展现了合作的意愿,更表明了守护自身利益和本地民生的底线。这哪里像一个深闺妇人?分明是久经商场的谈判高手!
郑西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更深的欣赏。他收起笑容,正色道:“夫人快人快语,郑某佩服!合作细节,自然需从长计议。郑某可在此承诺三点:其一,原料供应,优先采购清泉本地所产,价格公道,促进本地农桑;其二,品质把控,完全遵循夫人制定的标准,‘西海’绝不掺假使坏,自毁招牌;其三,定价策略,高低搭配,既要满足州府富户,也要有平价之物惠及大众。具体条款,郑某可留下管事与夫人、县令大人详谈,必让夫人满意!”
诚意十足!条件优厚!
林晓和贾玉再次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意动。这是一个让“贾家”品牌走出清泉,走向更广阔天地,同时也能带动清泉本地经济发展的绝佳机会!
“好!”林晓爽朗一笑,伸出沾着面粉却充满力量的手,“郑掌柜快人快语,诚意十足!这个合作,有得谈!老王头,摆酒!今天中午,咱们就用这清泉县的野味山珍,加上我贾家的辣酱红薯,好好款待郑掌柜!”
“哈哈!好!郑某今日有口福了!”郑西海开怀大笑。
清泉县衙简陋的厅堂里,第一次飘起了待客的酒香。辣椒的香气,不仅引来了觊觎和打压,更引来了识货的伯乐和通向未来的商机!林晓的种田兴家之路,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
与“西海商行”的合作意向,如同在清泉县衙投入了一颗定心丸,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郑掌柜留下姓周的管事与贾玉、林晓详谈具体合作条款后,便带着对“贾家”美食的惊艳和满意离开了。周管事是个精干的中年人,做事雷厉风行,很快便敲定了第一批订单:主要是葛粉、红薯干、红薯粉条以及林晓手头剩余的少量极品辣酱。价格公道,预付定金,让县衙的财政瞬间充盈起来。
有了钱,林晓的基建狂魔属性再次爆发。
水利升级:鲁班头带着工匠,在林晓的指导下,开始对过滤池引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原来的竹筒管道被更换成更耐用、流量更大的陶管(林晓画出图纸,鲁班头找窑厂定制)。同时,在后院地势较高处,修建了一个小型蓄水池,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在古代农村当后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通过竹制或木制的简易水车(利用后院小溪的微弱水流驱动),将过滤池的清水提升到蓄水池中,再通过管道连接到厨房、作坊各处,实现了初步的“自来水”系统!虽然简陋,却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和便捷度,引得衙内众人啧啧称奇。
育苗基地扩大: 有了资金支持,林晓立刻租下了县衙附近几亩贫瘠的坡地,平整土地,深翻施肥(堆肥技术再次大显身手),建成了专门的“红薯育苗基地”和“辣椒育苗试验田”。红薯藤被剪成一段段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极高,嫩绿的薯苗很快覆盖了新开垦的土地,生机勃勃。辣椒苗也从铁笼中小心翼翼地移栽到向阳避风的试验田里,精心呵护。妍儿的小画册内容更加丰富了。
作坊扩建与招工:葛粉作坊和新建的红薯粉条作坊都进行了扩建,招募了更多清泉县的贫苦妇孺(主要是张屠户和李货郎介绍的可靠族人)进行生产。林晓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卫生标准(饭前便后洗手,工具消毒),由栓子负责监督(这小子认死理,执行起来毫不留情),确保产品质量。工钱日结,管一顿午饭(通常是红薯饭加辣酱拌野菜),让这些原本生活无着的妇孺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收入,脸上也多了笑容。
一切似乎都在蒸蒸日上。林晓甚至开始规划,等开春后推广红薯种植,建立“合作社”,让更多百姓受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冬去春来,本该是万物复苏、春雨绵绵的季节,清泉县却遭遇了反常的干旱。开春以来,滴雨未落。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太阳却异常毒辣。土地迅速干涸龟裂,溪流水位急剧下降。
起初,影响还不算太大。过滤池的水井靠的是深层地下水,暂时未受影响。育苗基地有“自来水”系统灌溉,也还撑得住。
但很快,问题开始显现。
首先是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原本依赖的几口水井水位下降,水质也开始变得浑浊。取水排起了长队,邻里间为了争水,口角摩擦不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息。
接着,是农业的致命打击。春耕在即,田地却干得冒烟,根本无法下种。眼看着播种的最佳时机一天天错过,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心急如焚,愁云惨淡地聚集在田间地头,唉声叹气。
“老天爷啊!这是不给活路了啊!”
“再不下雨,今年颗粒无收,可怎么活啊!”
“县太爷!求求您想想办法吧!求雨吧!”
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县城蔓延。县衙门口,开始聚集起越来越多忧心忡忡的百姓,祈求官府能“为民做主”。
贾玉的压力陡增。他穿着官服,站在衙门口的高阶上,看着下面一张张焦灼绝望的脸,听着一声声无助的哀求,心如刀绞。他是父母官,却对这天灾束手无策!求雨?那是虚无缥缈之事!开仓放粮?县库空虚,前任留下的烂账还没理清!打深井?耗费巨大,远水难解近渴!
(http://www.220book.com/book/2XZ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