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大哥,姐弟俩以为父母会在原地,没想到父母已然离开。让本来还想在父母面前上上大哥眼药的宋晓北愿望落空。
姐弟俩只好坐车来到县城的另一边,这里虽然比广场人流量少,但工厂多,容易出手。
这是宋晓东给他们指的路。摆摊要选在人流量多的路口,或者工厂多的地方。
大哥还吩咐,分类摆放,应该大声吆喝。可惜两人都不敢吆喝,都张不了那口。
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两姐弟都着急啦!怎么大哥他们就那么容易卖出去?到他们这就这么难呢?
拿回去退掉,怕大哥笑话,不甘心。带回家呢?父亲肯定生气,老爸这几天对他们态度有点微妙。动不动就发脾气,有点怕!
可大声吆喝,真喊不出来。
对了,大哥怎么说的呢?要摆出气势,把灯笼挂起来,还要把对联展开,让人能看得见。可他们没有木架子,摆不起来,只能放地上。
大哥还说如果真不敢大声喊,那就用第二方案。
那就是,找“托儿”来买东西。没熟人,那就自已人来当“托儿”。
商定宋晓楠就是那个“托儿”,她装作来到摊前,大声喊:“老板给我两幅金色对联,再来两个灯笼。”
“好勒!你看,这对联金灿灿的,贴你家门上金闪闪的,再配上红彤彤的大灯笼。来年一定吉星高照,好运连连,!”宋晓北高声应答。
“小伙子,你真会说话!也祝你生意兴隆!”宋晓楠边说边把对联拿出来,大声读到:“上联:岁岁平安福星照
下联:年年有余好运来
横批:吉星高照 ”
“说得好!”
他们这一唱一和,吸引了很多路人。大家定睛一看,哇,真的金光闪闪的对联。家里还没买,如果便宜,可以买。
纷纷询问价钱。
“不是只有广场那边有卖吗?我还没来得及过去买。今天在家门前就买到了。”一大爷很兴奋的选了3幅对联,6个灯笼,还有8个福字。
终于开张啦!只要开头了,人气聚集起,生意就能做起来。
宋晓北手忙脚乱的应对着顾客,本来就不熟悉业务,翻找对联也不得法,把摊位弄得乱七八糟,越乱越容易出错。
“小伙子,这对联不对吧?上联和下联不对称呀?”一刚付完钱的大叔指着对联道。
宋晓北一看:“上联:门迎晓日财源广,五福临门”,怎么下联:福至人欢岁又新。
不对称呀!连忙道歉,并仔细找呀找,还是没找到,只好放一边,重新拿一幅给大叔,并赔送了个福字,表示歉意。
擦擦脸上并不存在的汗水,祈祷二姐快快回来。快顶不住了。好想生气走人,太累了,钱难挣呀,×难吃。
客人不来,愁卖不出去;客人多了,叽叽喳喳不知道先听谁的。有人甚至趁自已不注意,没给钱就偷偷走啦!
在宋晓北临近暴走边缘的时候,他翘首以盼的二姐宋晓楠终于溜回来啦。
“二姐,你去哪了?不知道我忙不过来吗?怎么才回啦?”宋晓北带着哭腔。
宋晓楠一边整理,一边解释道:“我还不是怕别人发现我是托儿嘛!不敢着急回来。”
有着姐姐的加入,宋晓北舒了口气。还能和二姐交换心得,令宋晓楠刮目相看。
短短两小时,他们就卖断货,虽然疲惫不堪,但那份成就感足以让两人忘却疲惫。
欢笑着回家,满载着对今日收获的喜悦与惊叹——两千余元的收入,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巨款。
宋永见状,心中五味杂陈,喜忧参半。这些孩子呀!
喜的是,这买卖确实挣钱;
忧的是,孩子们居然不知道“商机稍纵即逝”的道理,卖完了不会继续进货接着干。
时间即是金钱,分秒必争方能把握住每一个盈利的瞬间。
于是,大家长宋永,迅速做出了决策。他提议将全家动员起来。
下午去准备起来,摆摊的架子、竿子、绳子等统统备齐。
明日分为两队,双管齐下,以扩大销售规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利用这商机。
“晓楠,明天你带上你老公小周,你妈也去学学。”宋永立马安排上。
“晓北,明日上午你先带着晓溪他们熟悉流程,下午便让他们独立作战。我也跟着你们。”宋永深知,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怎能轻易放过?都行动起来。
夜幕降临,宋晓溪夫妇下班回家,本以如往常一样轻松自在,却不料家里人真的去卖对联了。而且老爸还让他们俩都加入,那可不行。两人态度坚决,毫不犹豫地反对。
“爸,您怎么也这么市侩了?”宋晓溪的话中带着几分不解与不满,“这种抛头露面的活儿,让我们同事知道了多尴尬啊!”
“我们家有大哥丢脸就已经很够了,你们可别再跟着去凑热闹,省得被人笑话。”
她拉着丈夫的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娘家,留下宋永一人在原地气得吹胡子瞪眼。
其他人也面面相觑。
宋永此刻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女儿不理解自已的无奈,也有对她“不食人间烟火”的失望。
宋永心中暗自思量,这个女儿,自幼被一家人宠着,工资自给自足,却从未想过回报父母、兄弟。
嫁人后,依然理所当然回娘家蹭饭,甚至还连吃带拿。前几日,更是大言不惭地要钱买房,仿佛家中的积蓄都是轻易可得之物。
“真是个不孝女!”宋永心中涌起一股怒意。
“既然你如此不懂得珍惜与感恩,那么我也无需再对你有所期待。以后,别想再从我这里拿到一分钱!”
他的话语虽重,但更多的是希望女儿未来能够自立自强。
第二天,一起去进货,分成两组。这次,有宋晓楠和宋晓北这两个熟手,他们也不拘谨,直接亮开嗓子大声吆喝。
这回他们已经准备充分,摊位已经严格按照大哥家的布置,很吸人眼球。
所以生意火得不行,比昨天还热闹。
进货直接翻了五倍,但卖起来依然顺利。年味更浓,来买对联的人当然更多。
“看这势头,咱们得趁热打铁,再多进些货。”
一家人迅速达成一致,决定再次加大进货量,分三组去摆摊,就有三倍的收入。
在他们眼中,那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http://www.220book.com/book/31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