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5章 刘协的封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啊,原来是孟德贤弟的麒麟子,听文弱说,你要投奔我的麾下?”

“伯父,丕自幼苦学,自信文韬武略小成,特来投奔伯父,一战场立功,光耀门楣,若有机会,我愿与那鹅贼高冲一战,为父报仇。”

“好一个为父报仇,不过你年龄尚小,就在我身边做一名行军司马吧,好好努力,若有战功,我不吝封赏。”

“多谢大将军!”曹丕立即改口了,开玩笑,现在是下属了,自然在公众场合再不宜称呼伯父。

随着曹丕上班,曹氏正式加入汉末战群。张邈的二十万大军基本上训练完毕,而这种完毕在戏志才看来也是只是刚刚变成兵而已,至于与民军精锐相比,戏志才不敢想象。

“文弱,此次本将出征在外,陈留情况非常复杂,你要特别留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估计本将走后,还会有一些人忍不住寂寞,文若要倍加小心。”

193年二月,张邈以戏志才为军师,自已亲自管挂帅,李进为先锋,曹丕、夏侯霸为中军,骑兵二十万,压向黄河各个渡口,声言讨伐韩馥。一时间天下诸侯全都将关注点放在了黄河兖州与冀州交界处,冀州更加慌乱,大批百姓不约而同扶老携幼向彰武涌去。韩馥调集大军,以田丰为军师,朱灵为大将,死守黄河沿线,双方空气中都凝结着决战的味道。

“军师,敌军二十万,我军十万,这怎么打?还请军师指点迷津!”年轻的朱灵虚心向年仅四十的田丰请教。

“将军只需在各个险要之处安下营寨,分兵把守,并大造声势即可。”田丰严肃的说。

“军师,如若敌军集中兵力攻我一点,我大河防线岂不危险。”朱灵很担心。

“将军是否愿意一赌?”

“君师何意?”

“我赌张邈必不会进攻我们河北!”

“先生为何不向州牧大人明言?”

“将军,有些事情只有发生了才知道是真的,但有些人,在事情没发生的时候,就会断定是否发生,以及怎么发生,将军以为主公是哪一种?”

“军师,末将不敢私下议论主公!”

“唉,也罢!张邈此举是为了引出当今陛下最后可以依靠的力量,聚而歼之,其意并不在我们河北,该睡睡,该吃吃,河防无虞!”

“军师如何如此笃定?”

“无他,局势也。张邈迎候天子,大封诸侯,天下无人响应,为什么?那不是天子的本意,张邈一意孤行,最不舒服的是谁?当今天子!那么张邈大军突然出征,最高兴的是谁?当今天子,那么天子在最高兴的时候会干什么?那就是趁机掌控实权,将军是否明白张邈要干什么?”

“军师,若果真如此,那对我们河北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可以高枕无忧了。”

“嗯,此事尚存变数。倘若在二十日之内,张邈并未发动进攻,那则说明陈留之事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局势的走向,或许将在二十日之后逐渐明朗。”

“军师深谋远虑,在下佩服。不过,军师尚未提及,倘若二十日之后,张邈选择进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鄙人投河自尽!”田丰突然发怒,这尼玛教都教不会,韩馥从哪里弄了这么个傻子?

然而张邈大军到达黄河沿岸后并没有发动进攻,只是连夜督造船只,制造声势,频频向河北方向施压,似乎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两边三十万大军就这样沿河对峙,天下诸侯能看懂的真的不多。

“好啊,田丰田元浩真智者也!”几乎是同时,高冲和戏志才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陛下,如今丞相毅然北伐冀州,不辞辛劳,为国家社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彰显陛下对丞相的深厚信任与感激之情,臣张特斗胆请旨,恳请陛下对丞相进行隆重的封赏,以慰劳将士之心,激励全军士气!

然而,刘协陛下心中虽有疑虑,毕竟丞相已身居高位,再行封赏恐有逾越之嫌。然而,他深知身为帝王,需顾全大局,权衡利弊。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刘协陛下决定先给予丞相初步的荣誉与特权。

他缓缓开口,传旨道:“朕拟旨,丞相劳苦功高,实乃国之栋梁。特赐丞相剑履上殿之权,以示朕对丞相的崇高敬意与信任。至于后续封赏,朕将另行斟酌。张特将军,丞相之功,朕心中自有分寸,你且不必过于急躁。”

"臣谨代丞相,深谢陛下隆恩之赐!" 正当张特准备站起身来之际,刘协突然又开口了,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庄重与威严。

"拟旨:右羽林卫张特,忠诚为国,勇毅可嘉,特加封虎卫右将军,以示朕对其忠勇之认可!"

此言一出,张特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这是陛下对自已的极高赞誉与嘉奖。他急忙再次跪下,双手抱拳,恭敬地叩首道:"臣张特,惶恐之至,叩谢陛下隆恩,必将竭尽所能,继续为国尽忠,不负陛下厚望!"

旨意传出,有人欢喜有人愁。张特自然欢喜,而位于原本张邈安排在张特之上张昀心里略有不舒服,因为,张特如今成了他的直接上级。

两天过去后,刘协再次下旨,敕封新近来投的白波军头领杨奉为奋武将军,掌管陈留城防,张昀被调任陈留都尉,等于降级使用。于是,杨奉、张特便成了刘协的亲信力量,小刘协开始长翅膀了。

种辑、吴子兰联络五日前投奔献帝刘协的杨彪等朝廷故旧,秘密准备以杨奉张特手中兵马控制陈留。

"文举兄,许久未见,不知你近来身体安康,一切是否顺利?" 杨彪,这位曾权倾朝野的董卓朝廷司空,在经历了政坛的风云变幻后,如今已不再是昔日的显赫人物。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在投奔刘协的第六天,便亲自来到孔融的府邸,寻求合作。

孔融见到杨彪,心中虽然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欣喜。他深知杨彪的才能与智慧,相信他的到来定能带来一番新的气象。于是,他立刻上前迎接,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司空大人安好,融在此有礼了。不知大人此次前来,有何要事相商?"

杨彪点了点头,神情严肃地说道:"文举兄,如今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大展宏图、一争天下的好时机。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孔融沉思片刻,回答道:"司空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朝廷内外,人心惶惶,正是我们趁机崛起的好时机。不过,我们需要谨慎行事,以免被其他势力察觉而遭到打压。"

杨彪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继续说道:"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决定前来找你商议。我想,我们可以借助刘协的力量,一同觐见陛下,商讨大计。你认为如何?"

孔融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司空大人有命,融必当全力以赴,遵从大人的安排。我们确实需要借助陛下的力量,来稳定局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彪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孔融是一个有远见、有胆识的人,他的加入定能为自已的计划增添不少助力。于是,他说道:"好,那我们就这么定了。今夜我们便一同觐见陛下,商讨大计。在此之前,我需要秘密召集一些人手,以备不时之需。"

说完,杨彪便匆匆离去。他回到家中,立刻秘密召集了散落在陈留周边的杨家死士。这些死士都是杨彪精心培养出来的精锐力量,他们忠诚可靠,武艺高强,是杨彪手中最得力的助手。杨彪向他们详细讲述了自已的计划,并命令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待命。

“父亲意欲何为?”十四岁的杨修发现了父亲的行踪,便急忙大声问。

“吾儿,张邈,国贼也,目前城中只有三千守军,为父欲召集各家私兵联合白波万余义士,一举解救陛下,还政务与陛下,也算是我杨氏一门对大汉尽忠。”杨彪看着儿子的焦急眼神,耐心的解释着。

“父亲,张邈为国贼,袁绍不是么?刘焉不是么?韩馥、公孙瓒不是么?天下国贼若此?何也?凭我杨家一门数千私兵岂能成事?儿请父亲三思!”杨修继续劝谏。

“我儿岂不知为父已经联络到白波义士万余,还有张特手中的御林军,只要我们大旗一挥,天下忠诚于汉室的义士必将趋之若鹜,我而无需担心,为父有信心成就这拯救大汉之义举。”

“父亲为何如此倔强?那张邈手握数十万精兵,即使父亲占据陈留,手下万余乌合之众,岂能与张邈手下的数十万百战精兵相抗衡,如若张邈回军陈留,陈留能守住吗?”

“我儿勿忧!为父已与孔司空商议过,孔司空已经向洛阳袁熙、冀州韩馥发去信函,到时候南北夹击,张贼岂能还有全尸?此为重整汉室的大好机会,我等错过岂不是历史罪人!”

“父亲,你应该清醒一点,此事绝非如此简单!”

“放肆,小小年纪竟敢教训老夫,来呀给老夫带出去,严加看管!没有老夫命令,不许出门!”

看着家奴将杨修待下去,杨彪踌躇满志的端起茶杯。

“荀令君,你如何看待这陈留局势?”孔融秘密拜访荀彧,一见面就直接开口。

“司空大人说的是什么话?小可一点都不明白。”其实荀彧对孔融杨彪的行动以及献帝刘协近来的作为,心知肚明,更了解张邈的心狠手辣。所以,在仔细分析之后,还是决定明哲保身。

作为荀彧,非常希望汉室能够在他的手里重振起来,但是,面对天下复杂的局势,各地诸侯丝毫没有靖汉之心,各怀鬼胎,随时准备逐鹿中原稳定天下,在这种状态下,要重振汉室,需要两个条件:第一,献帝必须是雄才大略之人,可惜的是,经过近半年的观察,荀彧失望了,这位弄点阴谋诡计尚可,对天下大势及大汉沉疴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足与为雄才大略之人。其二,必须有以为忠诚于汉室并且实力强悍的诸侯作为支撑。天下诸侯独大者,高冲也,但是,其出身为黄巾杂兵,不会真心拥戴汉室;更何况这位的心思似乎不在汉室天下,而是更高更远,这岂能作为振兴汉室的力量?袁绍自立之心已经显露,目前只不过差一个机会而已,据说,袁绍已经拿到传国玉玺,私藏玉玺,岂不是反贼?冀州韩馥优柔寡断,南有张邈,北有公孙瓒,西有黑山军,自保尚且困难如何扶汉?荆州刘表自顾不暇,且多年来只顾拥荆州自保,也不是扶汉之人。益州刘焉更不是东西,早早的就等着汉室皇帝患难而自已名正言顺的登基。其他的如马腾、韩遂、孙权之流荀彧嗤之以鼻,根本看不上眼。那么就剩下了徐州陶谦,唉,也是一个举全州之力都无法战胜袁绍长子袁谭的废物,如何能做此大事?

当然,龟缩在武关的吕布,荀彧也不会正眼去看,那么惶惶汉室,真的没救了吗,兄长荀愖的话始终在荀彧的心理,但他依旧不忍承认这一结局。今日面对稀里糊涂就交出青州的超级糊涂蛋孔融,荀彧只能明哲保身。

“荀令君智高才慧,其不明当今局势?”孔融不相信荀彧不知道目前陈留的局势。

“司空大人此言何意?莫非司空大人话里有话?”荀彧继续装糊涂。

“不瞒荀令君,张邈国贼焉,我等欲除之,荀令君莫非要与国贼一条路走到黑?”孔融直接说出了自已的目的,他相信,以他在儒界地位,只要明说,天下儒家士子莫不趋之若鹜,张邈只不过八厨之一,岂能与天下士子抗衡?所以,他认为,只要明说,荀彧这样的聪明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他和杨彪策划的拯救汉室大业中来。以荀彧之才,率领城中数万义士,大事岂能不成。

“唯恐孔司空看中,荀彧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且近来身体有恙,恐难以为司空大人驱使。”荀彧委婉的拒绝了。

他竟然拒绝了,这尼玛不对呀,难道我孔家的名望还不足以让其趋之若鹜,难道荀家竟然要眼看着陛下落难而袖手旁观,这尼玛,不同意是吧,看老子不喷死你!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三国:开局误杀袁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