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3章 庞统与张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庞统在全歼孙权二万人马后,不费吹灰之力,全据牂牁郡,并开始了针对因赵缇自立而被困于汉葭孤立无援的张任大军的军事行动。

历史上,庞统和张任便是一对生死冤家。

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中,庞统是和诸葛亮并列的顶级谋士之一,人称“凤雏”,他在东吴不受重用,投靠刘备。他在刘备那里,最初也只做了个县令,后来才被刘备赏识,委以大任。按演义的剧情,庞统最后是随刘备取西川,被刘璋部将张任射杀,死在了落凤坡,一代顶级谋士就此陨落,让人为之叹息。

按《三国志》的记载,庞统是最初效力于周瑜帐下,刘备占据益州后,他才来到刘备的阵营。一开始刘备并不重视他,只让他做了耒阳县令。庞统治理的并不好,还被免了官。东吴的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先:“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也这么跟刘备反映,于是刘备亲自跟庞统交谈,感觉他确实是个大才,就十分器重他了,还升他作了治中从事。

后来庞统越发得到刘备的重用和赏识,“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也为刘备的鼎足大业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在庞统的建议下,刘备打着“接受刘璋邀请,为刘璋抵御张鲁”的名义,带兵进入益州。又在庞统的计策下,诛杀了刘璋手下的名将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兼并了他们的兵马,向成都进军。

也就是在进军成都途中,庞统率兵进攻雒县,被乱箭射中身亡,《三国志》的记载是“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可以确认,庞统是死于张任之手。然而在高冲这个小蝴蝶存在的这一世,二人之间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庞统深邃的目光中,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仿佛活了过来,每一条线路、每一块地形都承载着战略与智谋的较量。他深知,此刻的决策不仅关乎益州战局的走向,更将影响整个天下的格局。成都的易手,虽然标志着民军在益州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张任所率的五万大军,如同一把悬在空中的利剑,随时可能改变局势的走向。

“师弟,你言之有理,张任与赵云、张绣的师兄弟情谊,确实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肋。”庞统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与深思,“然而,我们不仅要利用这份情谊,更要让张任看到,归顺于我军,是他保全名节、继续为蜀地百姓效力的最佳途径。”

庞统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汉葭,那里是张任大军的核心所在,也是决定下一步行动的关键。“汉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需以智取胜,而非硬碰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首先,我们可以派遣使者,携带我军诚意与赵云、张绣将军的亲笔信,前往张任军中,晓以利害,动之以情。信中不仅要强调我军对益州百姓的仁政,更要突出张任将军若能与旧日同袍并肩作战,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将是何等荣耀之事。”

“同时,”庞统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需暗中布局,利用汉葭周边的地形优势,布置疑兵,制造我军即将大举进攻的假象,迫使张任不得不分散兵力以应对可能的威胁。这样一来,他本就分散的兵力将更加捉襟见肘,为我们后续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再者,”庞统补充道,“我们需密切关注赵缇大军的动向,防止他们趁虚而入,与张任联手。为此,可派遣精锐小队,潜入赵缇军中,散布谣言,挑拨离间,让他们内部产生矛盾,无暇顾及张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庞统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地图上的某个点,“我们要准备一支精锐的奇袭部队,由熟悉地形的将领率领,绕道张任大军的后方,发起突然袭击。这一击,不求全歼敌军,但求能够打乱其阵脚,使其陷入混乱之中。届时,我们再以大军压境,张任即便再勇猛,也难以抵挡内外夹击之势。”

王权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师兄之计,真乃神鬼莫测!如此一来,张任大军必败无疑。”

庞统微微一笑,但笑容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师弟,战争从无必胜之法,唯有谨慎行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战胜张任,更要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益州的和平与稳定。”

随着庞统的部署一步步展开,一场围绕着汉葭的智勇较量悄然拉开序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将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

庞统的谋划,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既复杂又精妙,每一环都紧密相连,互为依托,旨在不战而屈人之兵。

“今夜,便是行动的开始。”庞统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首先,我们要派遣最忠诚且擅长言辞的信使,连夜出发,将我军愿以仁政待蜀地,并诚邀张任将军共谋大业之意,明确而诚恳地传达给张任。这封信,不仅要体现我军的诚意,更要利用赵云、张绣将军的师兄弟情谊,作为情感纽带,触动张任的内心。”

“其二,”庞统继续部署,“命令陈生、张虎两位将军,各自率领五千精锐的山越籍将士,秘密迂回至曲口、坐马口两地背后,设下伏兵。这两处乃张任大军补给与通讯的要道,一旦我军控制,便能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形成孤立无援之势。但切记,放过汉葭派出的传令兵,让他们带着假情报回到汉葭,诱使张任误以为其他地方的援军即将抵达,从而调动兵力回援。届时,我军伏兵立即发动攻击,务必以最小的代价迫降敌军,同时,对所有俘虏要给予善待,以彰显我军之仁德,进一步瓦解敌军士气。”

“随后,”庞统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将这些俘虏全部带回汉葭城下,以作示众之用,让城内的守军亲眼目睹我军之强大与宽容,动摇其坚守的决心。”

“至于第三步,”庞统转向王权,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师弟,你需亲率三万大军,对汉葭城实施包围,但切记,不可急于攻城。张任乃蜀中名将,其麾下将士亦非等闲之辈,夜间出战的可能性不大。你所要做的,是派遣一个千人队,每一个时辰绕汉葭城巡逻一圈,制造我军兵力众多、行动频繁的假象。此举虽非直接攻城,却能持续给城内守军施加心理压力,让他们夜不能寐,疲于应对,长此以往,必然心生厌倦,士气低落。”

“此计,名为‘疲兵之计’,但实则更深层次的是对张任及其部下心理的一种精准打击。”庞统自信地解释道,“张任虽用兵谨慎,未必会轻易上当,但长期的心理压力与物资匮乏,定会逐步瓦解其军队的抵抗力。加之我军之前的种种布局,张任即便再英勇善战,也难以在内外交困之下坚持太久。”

王权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对庞统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师兄真是深谋远虑,此计若成,张任大军必不战而降!”他兴奋地回应道。

庞统微微点头,但并未完全放松警惕。“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仍需密切关注张任及赵缇大军的动向,随时调整策略,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庞统的精心谋划逐一实施,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在汉葭城下悄然展开,而这场战役的胜负,或许早已在庞统的运筹帷幄之中。

夜幕低垂,汉葭城被一层淡淡的月色轻轻覆盖,显得格外宁静而神秘。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斥候急促的脚步声和急促的呼吸声,张任的府邸被一股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将军,民军数万人突然围城!”斥候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恐与不确定,仿佛连他自已也难以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张任闻言,眉头微皱,但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他轻抚着案几上的地图,心中迅速盘算着对策。

“领兵大将为何人?”他沉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斥候低头,声音中带着一丝羞愧:“天色昏暗,无法看清对方旌旗,只能隐约辨认出人数众多。”

张任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他深知,在未知敌情的情况下,最稳妥的做法便是做好万全准备。于是,他果断下令:“传令城中大军,一半立即登城防守,另一半则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增援城防。同时,加强城中巡逻,确保无懈可击。”

随着命令的下达,汉葭城迅速进入了战时状态。士兵们忙碌而有序地穿梭于城墙之上,箭矢与石块被一一放置在预定的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民军的行动却并未如张任所料想的那样直接攻城。相反,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狡猾的策略——疲兵之计。

城下,约莫一千名民军手持连弩,在距离城墙百十步的地方缓缓绕城而行。他们的动作看似悠闲,实则暗藏杀机。偶尔,他们会向城上射出几箭,虽然威力不大,但足以让守城的士兵们提心吊胆。一些士兵因猝不及防而中箭倒地,城头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张任站在城楼上,目光如炬,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自嘲讽:“呵呵,如此疲兵之计,岂能瞒我?”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有丝毫的松懈。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已的判断:敌人这是在试探,也是在消耗我军的体力与意志。

他立即传令下去:“传令将士们,留少数人监视即可,其余人注意保护自已,城上就地休息。但切记,不可有丝毫大意。”说完,他便在城楼的一处房间内坐下,闭目养神。然而,他的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时刻关注着城下的动静。

这一夜,对于城上的守军来说,无疑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考验。民军似乎掌握了他们的作息规律,总是在他们刚刚睡着的时候便开始折腾。箭矢如雨点般飞来,虽然大多被城墙和盾牌挡下,但那种心理上的压迫感却让人难以承受。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城下的民军大营却又响起了密集的战鼓声。营内大军开始集结,仿佛随时都会发动攻击。张任立即命令所有人开始登城防守,但这一次,他又一次被民军戏耍了。

一个时辰后,民军大军并未攻城,而是在营地里开始了训练。城头守军没有张任的命令,不敢擅自休息,只能作为“观众”,在城头远远地看着三里之外的民军大营。他们看着民军士兵们操练阵法、挥舞刀枪,心中既惊讶又愤怒。然而,更让他们感到无奈的是,民军的训练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后,便开始吃饭。而这时,张任才命令城上守军赶快吃饭。

然而,民军的戏法还没有结束。仅仅半个时辰后,民军大营又冲出一万人马,声势浩大地向汉葭城逼近。城上战鼓再次响起,守军的饭还没吃到口中,便又急匆匆地登上城墙防守。但这一次,他们又一次失望了。民军并未攻城,而是在城下一里处继续开展对抗训练。然而,城上守军却一点都不敢放松警惕,因为民军的云梯就在不远处平躺在地上,仿佛随时都会架起,攻上城头。

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张任更加确信了自已的判断:民军这是在实施疲兵之计。他深知自已不能中计,否则一旦体力耗尽、意志崩溃,汉葭城将不攻自破。因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冷静的头脑,密切监视着民军的一举一动。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民军可能发起的真正攻击。

“将军,这是在您的客厅发现的一封信!”张任的亲卫交给张任一封信。

“没有发现送信之人?”张任在城头匆匆看完信件,迷茫的问亲卫。

“将军,没有见到送信之人,这封信就在将军平时喝茶的案几上,事关重大,属下未敢告知任何人!”亲卫恭恭敬敬的说。

张任手里拿的,就是庞统的亲笔劝降信。对于投降民军,张任这时候并没有想法,投降赵缇更不可能,但是,自已手下五万将士的生命,张任不可能弃之不顾。这时候的张任心里很矛盾。与赵缇开战已经失去意义,毕竟刘璋的益州已经灭亡;和民军开战,经过一天一夜的对抗,张任觉得自已没有必胜的把握。

“来呀,传令曲口、坐马口两处大军回援汉葭!”不得已,张任决定收缩兵力之后,再看局势变化。

【本书即将进入结尾期,恭请各位大人关注老高新作《奉孝,你去哪?》,新书四卷,目前已开始第一卷。敬请光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开局误杀袁术 http://www.220book.com/book/376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