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解释:
“那些金银珠宝,朕准备拿去后宫用度,还有,朕准备成立一个皇家银行,用来调度朝廷的税收和支出,这一亿两,权当原始资本了。”
张煌言皱眉:
“银行?那是什么?”
崇祯笑笑,没有过多解释,便让张煌言传令拔营回成都。
他自己在军帐中思量起来:
“按照历史上的基本情况,在这个时代成立皇家银行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首先,明代货币体系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但白银流通依赖市场自发调节。
此外明廷无力主导白银的开采,主要依赖海外输入,更没有建立统一的铸币标准,银锭成色、重量均不统一。
这种“货币非国家化”特征与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本质相悖,明廷无法通过统一货币形态和发行机制调控经济,更无法构建信用货币体系。
再者,明末商品经济虽在江南等地繁荣,但主体上仍是小农经济,全国市场尚未真正整合,区域贸易壁垒显著,物流运输成本也很高,明廷也没有转移支付能力。
缺乏广泛的货币需求和金融交易网络,更缺乏对大规模信用融资、跨区域支付的系统性需求。
还有就是明朝财政长期存在低税收、高损耗的特征,也没有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无法支撑央行所需的资本储备、账目清算等制度。
最后,明末商业活动仍以宗族、乡约为纽带,缺乏统一的商业法度。
若明廷设立“皇家银行”,很可能因缺乏法律约束导致坏账激增,最终重蹈宝钞崩溃的覆辙。
但是,崇祯既然穿越过来了,他就要着手改造一下中华经济模式,将来通过武力撬开全世界的贸易体系后,除了通过剪刀差挣钱,还要控制西方经济命脉。
这些事虽然不急,但也要开始摸索和试探了。
比如,崇祯决心要打破白银 “非国家化” 现状,废除 “银锭自由流通、成色重量不统一” 的市场自发机制,由明廷垄断货币发行。
先是铸造标准银币,然后逐步以白银为储备发行统一纸币。
还要借着税收改革的机会,逐步将田赋、徭役等财政征收货币化。
并打破 “重农抑商” 束缚,废除 “海禁” 政策,取缔部分“官商垄断”,鼓励境内和海外的商业,扩大税收的同时逐步摆脱主体上的小农经济。
在这个基础上,设立 “中央财政部”,编制年度预算与决算,还要进行法律体系建设,为金融交易提供法律保障。
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三五年能完成的,也不是三五十年能完成的,甚至,朕自己都无法完成,需要下几代皇帝完成并不断完善。
但是,总要有人起个开端。
什么海内外商业体系、什么法律体系都不急,眼下可以利用眼前的银子,铸造标准银币,用于朝廷开支。
形成制度后开发纸币,尽可能摆脱大明缺钱的困境。”
……
崇祯在思量未来国运之际,张煌言心中愤愤不平,眸中怒火翻涌如潮:
“陛下此刻可会为那王相尧所惑?深宫之中,可会重蹈‘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覆辙?
若陛下晚年受奸佞蒙蔽,阉党乱政之祸可会重演?外戚干权之危可会再临?”
念及此处,他喉头骤然发紧,胸腔似被惊雷震裂:
“大明万里基业,岂容蛀虫环伺?我要向陛下死谏!当立令宦官永离政枢、禁掌兵权。”
(http://www.220book.com/book/397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