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你小说看多了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前妻,你怎么不傲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3ALS/ 章节无错乱精修!
 

“该怎么搞钱呢?”

看着程敏头也不回的离开,站在门前,王跃思索着今后的出路。

1978年,国家出台了规定:允许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在城镇或者农村基层组织的统一安排和管理下,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

江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发展个体经营。

只不过鼓励归鼓励,敢于从事个体生意的人还是少,一个是嫌丢人,一个是怕被安上投机倒把的罪名。

六七十年代,自制熟食售卖,都会被安上投机倒把的罪名,直接给枪毙。

普通老百姓是真的怕,不是被逼到绝路,一般不敢从事个体户经营的生意。

锁好门,王跃走出了棚户区,在附近转了一圈,主要就是看商铺,看做生意的人,店铺的确有一些,不过多数都是国营,包括集体性质的。

以饮食,日用百货等为主。

街道上,还能看到一些小摊贩,卖些特产,日用品,茶水之类的,包括缝缝补补的摊子,也都有。

这些看着像是个体户,但实际上不是,都是集体性质的,大部分摊主都很年轻,二三十岁左右,摆个摊也扭扭捏捏的,不敢跟人对视。

这些摊子都是中南路街道办组织设立的,为的就是给返城的知青安置一份工作,收益归集体的,也就是归街道办所有,参与其中的个人则每个月发放固定的工资,二十多块钱。

偌大的江城,私营性质的个体户实际少的很。

“开饭馆的不多,民以食为天,做这个生意肯定能行。”转了一圈,站在一处十字街口,王跃心里有了主意。

他打算开饭馆,而且就在眼前的这个地方。

面前的地方有一排商铺,属于中南路街道办所有,如果能租下部分商铺,而后改造成饭店,肯定能赚钱。

一个是江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来往客流很多。

再一个,王跃看中的这个地方,是中南路街道与水果湖街道毗邻的地方,水果湖街道是省政府所在,包括省委,中央驻汉单位,以及著名的学府,都在这个街道,消费潜力巨大。

程敏家就在水果湖街道的机关家属院。

在这地方开饭馆,根本不愁顾客。

都是有钱有权的主。

不过首先要盘下店铺,这个好办,跟街道办套近乎,租下几间店铺就行。

计划经济下,不少店铺,房子,都收归各级政府,包括各个系统所有,对于街道办而言,最不缺的就是店铺,土地。

“小王,工作的时间不见你,你到处晃荡啥呢?”一声喊,叫住了王跃。

是中南路街道办知青就业科的刘贵枝。

1978年开始,知青返乡的政策就松动了不少。

每年花20亿搞上山下乡,青年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放宽了知青返城的限制。

三招松动了不少,病退、困退、顶替同样也放宽了要求。

可城里工厂有限,安置不了那么多的返城知青,于是各街道办就成了消化吸收返城知青的主要基层单位,刘贵枝是知青就业科的主任,主要负责这方面的事情。

四十多岁,就是中南路街道的人,虽是股级干部,好多知青却喊她刘大妈。

“刘科长,我有个事要跟你汇报下。房车齐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王跃小跑到刘贵枝旁边。

“喊我刘大妈就行。”刘贵枝道。

嘴里虽这么说,可她嘴角却有点上扬。

内心对刘科长这个称呼是很满意的。

“我刚刚去上了个厕所,结果听到有人抱怨,说你不会安排工作,街道办不会办事,好多知青都没工作,就是有工作的,也是底层工作,连个稍微像样的工厂都进不去。”王跃信口胡诌。

他就没上厕所,也没听人这么说。

说这些只不过是做个引子,跟刘贵枝攀谈,好为自已的目的做个铺垫。

“谁说的?”刘贵枝立刻道。

袖管一卷,看架势,立刻就要去找人算账。

“就只听到声音,没看到人,不知道是谁说的。”王跃道。

他一副体已,为刘贵枝鸣不平的样子,“这些人说话太不负责,一点良心都没有,要不是街道办想办法,大力发展联社经济,为知青提供就业机会,大家伙哪有机会回城?”

联社经济,可以理解为集体经济,主要就是为了安置返城知青。

街道办的联社经济,产权在街道办。

求人办事,先得要将人给捧舒服了,让对方认为你是自已人,这样才好办。

拉踩很无耻,但效果却立竿见影。

“还是小王你理解我的难处。”刘贵枝道,“知青的就业工作哪有那么好做,我天天忙的脚不沾地,还被人背后说坏话,工作难做啊。”

知青的就业安置工作的确不好做,但这几年也是街道办权力的猛涨期。

计划经济时,街道办实际上一直处于国家权力序列的边缘地带,没有钱没有权,只有政治动员和管理登记的职能。

从1978年年底开始,知青大规模返城,给了单位不小的压力,为了吸纳消化这些知青,街道办得到了兴办企业的权力。

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属于街道办管理,财权、人事权、产权都在街道办。

刘贵枝身为知青就业办的主任,虽只是一个股级的小领导,很多事需要亲力亲为,累的确是累,但这种累实则是痛并快乐着。

两人说着话,边上就有一个卖茶水的摊位,正是中南路街道办搞的联社经济,卖点茶水、红糖水。

四五个二三十岁的青年,围着一个摊位。

这事2个人就能搞定,稍微勤快些,一个人就能做,却被安排了四五个人。

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安置知青。

“来碗红糖水。”王跃从桌子上端起粗瓷碗。

里面是大半碗的红糖水,转身递给了刘贵枝,“刘科长,天气热,你喝点水,润润喉咙,消消气。”

“这红糖水是要卖的,你就是要讨好刘大妈,也不该借花献佛,用集体的财产,行个人的好处。”有人嚷道。

这人也是插队回城的知青,叫李军。

对被安排着卖茶水、糖水这事,很不高兴,时不时的就喜欢顶一下街道办的人。

前世,王跃后面生意做起来了,李军跟着他干,敢打敢拼敢干,是个得力的助手。

当然,判刑的时候也没落下。

“刘科长是国家的人,是领导,还能贪这点便宜?”王跃正需要一个抬梯子的,李军的话来的正好。

他从口袋里摸出2分钱,放到桌上,“这是糖水钱。”



    (http://www.220book.com/book/3AL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前妻,你怎么不傲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3AL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