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7章 知青座谈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前妻,你怎么不傲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3AL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贵枝的意思,王跃听出来了。

就是怕生意做的太大,引起过多的关注,会给自已带来麻烦,所以得要由街道办这边的领导出面,帮着站个台。

过后万一再引起什么麻烦,也能够由街道办这边出面帮着协调,沟通。

“多谢刘科长提醒,我还年轻,许多方面经验不足,以往也没有做生意的经验,的确需要街道办各个领导帮着指导指导,免得走了弯路。”王跃将自已的姿态放得非常低。

做生意要以和为贵,这是经验之谈。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少是糟粕,但同时,里面又有许多是精华,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经验,都是吃过了无数亏总结出来的东西。

和气生财,商道不孤,共赢互利,方为正途。

“你这小同志先前是我看走了眼,安排你去扫大街,就你这能耐,到街道办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刘贵枝笑着说道。

“那行,你先忙自已的事情去,我跟领导做个汇报,说说你的情况,看领导是怎么安排的。”

她提了提手上的母鸡,“这母鸡我就拿着了,小孙子早就想着喝鸡汤了,这母鸡看着挺好,正好回去杀了煨汤,给孙子长长身子。”

三代人挤在30多平的房子里,她日子过得也挺艰辛,带荤腥的肉食隔段时间才能吃到。

“刘科长,你喂了汤后,好好的尝一尝,要是味道还不错,下次再碰到从郊区过来的老农,我再多买几只。”王跃笑着说道。

2家理发店都步入了正轨,王跃也不用每天都过去盯着。

他坐车到了江城商场,准备买电风扇。

江城商场还是比较原始的售卖方式,按照不同的商品类别,划分了众多的柜台,各个品类的商品摆在柜台下面的玻璃窗里,包括后面的墙壁上,打了一些简易的柜子,柜格里也摆放着商品。

柜台前站着一到两名售货员。

王跃找到了卖电风扇的柜台。

柜台前排了七八个人,他也在后面排着队。

等到自已的时候,他拿出兜里的工业券,对售货员道,“同志,我要一台台式电风扇,蝴蝶牌的。”

“180。”售货员惜字如金。

态度算不得多好,简单的说了价格。

“能试试,看好不好使吗?”王跃从兜里拿出大团结,一边数着,一边问道。

三四十年后,一台电风扇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格,甚至几十块钱就能买一台普通的台式电风扇。

可这会儿一台电风扇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工资才能买到,而往后也就一天不到的工资就能买到。

“要不要我再给你找个躺椅过来,你吹着风扇,边纳着凉,顺便休息一会儿?”售货员道。

王跃听着不对劲,抬头,看到售货员脸上不耐的表情。

明明是个女同志,也只是一个售货员,可尖酸刻薄的很。

“那倒不用,我自已拿回去试。”王跃将180块钱,还有工业券递给了售货员。

售货员随手给了他一台蝴蝶牌的电风扇,“快点走,别挡着后面的同志了。”

整个江城商场,包括其他的百货业,甚至是酒店之类的行业,都是如此。

作者“房车齐全”推荐阅读《前妻,你怎么不傲娇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态度差的很,甚至动手殴打顾客也是常有的事。

提着电风扇,王跃又逛到其他的柜台,买了些瓜子,花生之类的吃食,这才坐车回家。

棚户区的小巷子里,有些家庭将竹椅搬了出来,放到外面,小孩子在上面玩闹着,大人则是拿着蒲扇,在旁边扇着风。

电风扇不是家家都买得起。

天气愈发的炎热了,不只是棚户区,包括其他一些筒子楼,乃至机关家属院里,天气热的厉害的时候,也会将竹床搬下来纳凉。

这也算是江城特有的一种纳凉方式。

回了家,插上电,试了试,电风扇转得很顺畅,风呼呼的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吹着风扇,很畅快。

3天后,刘贵枝找到了王跃。

“你的事情我跟领导说了,领导说要搞一个知青座谈会,将中南路街道办还没有工作,包括对工作不满意的返城知青,集中起来,一起开个会。”刘贵枝对王跃说道。

“主要就是拿你做榜样,做典型,给这些知青鼓鼓气,让他们自谋出路,想办法解决就业,解决收入的问题。”

“关于理发店开分店的问题,领导也说了,这个原则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街道办可以帮着去居中协调,不过要等这次座谈会结束后,再具体细致的聊一聊。”

这个意思王跃听出来了,多半是在座谈会的时候,需要自已出一些力气,配合街道办的一些工作,街道办才会帮助自已,跟其他单位协调店铺租赁的事。

“这次座谈会是由街道办的丁贵生主任亲自主持,主要就是为了解决知青的就业问题。”刘贵枝说道。

“这也是当前街道办的主要任务,你在这方面表现的很好,丁主任对你,对这次的座谈会抱有很大的期待。”

“如果你能帮着解决一部分知青的就业问题,后面理发店开分店,需要租赁店铺,这种事由丁主任去跟其他街道协调,肯定比我要管用的多。”

“行,没问题,我一定积极配合各位领导的工作。”王跃应了下来,“这个座谈会什么时候开?”

“明天下午五点多钟,天气稍微凉快一点的时候召开。”刘贵枝道。

隔天下午,王跃到了中南路街道办。

不少知青都已经过来了。

男女都有,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

国家在五十年代,其实就有组织知青下乡,不过那会儿大多数都是自愿原则,人数也不多,规模不大。

这个时期的知青,不少都扎根了农村。

等到了六七十年代,才大规模的组织知青上山下乡,说是自愿,但实际是半强迫,从学校到街道办,都会做思想工作,甚至会拿父母的工作威胁。

这部分知青,一些扎根农村,余下的都通过各种方式回了城里。

见王跃过来,不少人都议论起来。

“他就是开了便民理发店的知青,生意挺好,每天都不少人。”

“都开了2家理发店了,听说准备开第3家。”

“生意再好也是个体户,不好听,也不稳定。”

不少知青都知道便民理发店,一些人认识王跃,跟身边人说着王跃的情况。

“小王,过来。”刘贵枝也在,看到了王跃,朝他招手。



    (http://www.220book.com/book/3AL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前妻,你怎么不傲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3AL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