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觅贤在眼前
那日退朝后,大臣们如潮水般纷纷离去,独独江浩然被高公公悄然带至后宫。踏入那一片绮丽的天地,仿若走进了一幅精致的宫廷画卷之中。
只见唐玄宗李隆基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那龙袍宛如一片被阳光照耀的金色湖面,闪耀着华贵的光芒。其上用最细的丝线绣着五爪金龙,那金龙张牙舞爪,仿佛随时都能冲破束缚,翱翔天际,鳞片在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银光,似星辰般璀璨。龙袍的袖口和领口处,绣着精致的祥云图案,那云朵丝丝缕缕,仿佛带着仙气,给龙袍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而唐玄宗端坐在那雕龙刻凤的宝座之上,他面庞,如满月一般,剑眉微微上扬,双眸深邃如潭,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与智慧,鼻若悬胆,微微的嘴角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下巴上留着修剪整齐的胡须,更增添了几分王者之气。
杨贵妃的宫殿堪称极致的奢华。宫殿的地面是用最上等的白玉铺就,那白玉在光线的映射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踩在一片云朵之上。宫殿的柱子皆是由千年古木打造,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或盘旋的龙凤,或盛开的花朵,栩栩如生。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名家的字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宫殿的顶部镶嵌着夜明珠,在夜晚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如同置身于梦幻之境。而杨贵妃宛如一朵盛开在宫廷之中的娇艳牡丹,正温柔地为唐玄宗捶背、捏腿。她那纤纤玉手,宛如初春的柳枝,轻柔且灵动。只见她又在玉盘之中轻轻拈起一颗荔枝,宛如一个灵动的舞者,熟练地削开了那带着红晕的壳,瞬间,那如羊脂白玉般的果肉便露了出来,随后如献宝一般送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口中。
唐玄宗李隆基所品尝的,乃是那享有“果中之王”美誉的荔枝。这些荔枝生长于千里之外的岭南,那也是高力士公公的家乡——高州。
正可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恰似一朵娇柔而又明艳的花朵,有着诸多独特的喜好。她喜爱翩翩起舞,那舞姿犹如风中的彩蝶,轻盈而灵动;她喜欢引吭高歌,歌声似黄莺出谷般婉转悠扬;她钟情于泡在那温暖的温泉之中,仿佛温泉是滋养她美丽的圣水;她对荔枝更是情有独钟,而这荔枝又盛产于高公公的家乡。高公公自是深知荔枝所蕴含的营养与美颜之效,那一颗颗的荔枝就像是大自然赐给美人的瑰宝。在唐玄宗李隆基那如潮水般泛滥的宠爱下,杨贵妃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她想要天上的星星,皇帝也恨不得为她摘下。每至荔枝成熟之际,为了满足杨贵妃对荔枝的渴望,唐玄宗一声令下,一场从岭南到长安的运输之旅便拉开了帷幕。
这运送荔枝的过程宛如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艰难而又曲折。荔枝的采摘是这漫长旅程的起始之步,那可是关键至极。荔枝的保鲜期短得如同清晨草叶上的露珠,转瞬即逝,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处理和运输。采摘后的荔枝就像娇弱的婴儿,需要特殊的呵护。这时,高力士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奇招。他火速派人奔赴遥远的天山,历经千辛万苦从那冰天雪地之中运回了大量的冰块。这些冰块晶莹剔透,散发着丝丝寒意。当它们被放置在装载荔枝的容器周围时,就仿佛是一群忠诚的卫士,又像是为荔枝精心打造的一座清凉宫殿。在这宫殿之中,荔枝宛如被呵护在襁褓里的宝贝。冰块散发的冷气丝丝缕缕地包裹着荔枝,就像为荔枝披上了一层冰纱,让荔枝在漫长而艰辛的长途跋涉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着那鲜美的滋味,如同刚刚从枝头采摘下来一般。紧接着,这些荔枝被送往驿站,踏上了唐代驿传系统的“高速通道”。在那主干道上,驿站宛如一颗颗明珠,每隔一段距离便镶嵌在道路两旁。快马加急,就像一道道闪电,携带着公文和物品,更携带着杨贵妃的期盼,在驿站间飞驰。高力士巧用这一系统,如一位高明的棋手,周公成子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将荔枝这枚“棋子”快速地向长安推进。在运输途中,换马就如同接力赛中的交接棒,一次次保证了速度的极致。而负责运输的人,还要像呵护自已的眼睛一般,时刻留意荔枝的保存状态,防止它们在颠簸中损坏或变质。最终,那些新鲜采摘且经过精心呵护的荔枝,就像凯旋的战士,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精心编排的步骤,成功抵达皇宫,满足了杨贵妃那如同小女孩般的馋嘴愿望。
这一路的千里奔波、劳师动众,仅仅是为了博得美人那嫣然一笑。这仿佛是一首用奢华谱写的宫廷之曲,每一个音符都透露着当时宫廷生活的奢靡之气。那滚滚的马蹄声,那飞扬的尘土,那在路途上倒下的马匹,都化作了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人在惊叹之余,也能感受到那遥远时代宫廷生活的极致繁华与荒唐。
皇帝半眯着双眸,那模样恰似一只慵懒的猫咪,正尽情享受着贵妃娘娘捏脚的力度——柔中带刚,恰到好处。此时的他嘴里仍不停嘟囔着:“把朕累坏了,累坏了。”这就如同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暴风雨般的紧张或者登上了欢乐的巅峰之后,那股兴奋劲儿一过去,疲惫便如潮水般涌来。
高公公恰似一个幽灵,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飘到皇帝面前。他微微弓着身子,宛如一只谦卑的大虾,用一只右手像扇子一般挡在嘴前,悄悄地贴到皇帝的耳边,轻声细语道:“圣上,我把新科榜眼江浩然带来了。”唐玄宗听到“江浩然”三个字,那原本半眯着的眼睛顿时如夜空中的明星般璀璨地睁开。他目光灼灼地望见江浩然正静静地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宛如一棵傲然的青松。江浩然见皇帝看向自已,赶忙微微弯下身躯,双手恭恭敬敬地作揖,那姿态仿若一只温驯的小鹿。
只听唐玄宗热情地说道:“来来,爱卿过来,坐在朕身边。”江浩然连忙“扑通”一声下跪行礼,那声音似沉闷的鼓点。唐玄宗又赶忙说道:“爱卿免礼了,来快过来,朕有话要和你说。”在高公公的搀扶下,江浩然缓缓地来到皇帝的左边。皇帝端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主位上,贵妃娘娘则如一朵盛开的娇花,稳稳地坐在右边二号位。江浩然看着那一号位,心中似有小鹿乱撞,迟迟不敢入座,毕竟在他饱读的四书五经之中,早已明晰这样的位置应该是贵妃娘娘的专属之位。
唐玄宗正和贵妃娘娘轻言细语地说着话,一边吩咐公公安排起菜、上酒。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稀世珍宝一般,又特别补充道:“公公,三十年前西域进贡的那个什么酒还有库存吗?”公公连忙毕恭毕敬地回答道:“这酒叫‘西域琼浆’,库存不是很多呢。此酒是太宗皇帝专门犒劳边疆立功大将军的,还颁布过禁令,王公贵族禁止饮此酒,酒库上有着太宗的封条呢,敢问圣上,太宗的封条要揭了吗?”唐玄宗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揭——揭,怎么不揭,今天我要和江爱卿品酒论诗,喝它个通宵呢!由爱妃你陪着。”
唐玄宗李隆基恰似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有着三个鲜明的爱好。他对杨贵妃的爱如痴如狂,恰似飞蛾扑火般热烈;他对酒的喜爱,就如同鱼儿对水的眷恋;而他对人才的爱,则像一个久旱的人对甘霖的渴盼。从表面看,大唐正处于开元盛世的繁华之中,那昌盛的景象如同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绽放。长安的街道上,行人如织,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各国的使者、商人穿梭其中,带来了异域的风情和文化。然而,在这盛世的表象之下,其内部大臣们却如一群恶狼,勾心斗角,帮派林立,各种势力如同交错的藤蔓一般互相勾结。那危险的暗流在看不见的地方涌动着,火药的导火索已然悄悄埋下,局势岌岌可危,只差那一点火星子便能点燃。
唐玄宗李隆基心如明镜,他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明白,现在国家恰似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巨轮,需要一场大改革来重新稳定航向;朝廷也如同一座年久失修的宫殿,需要体制改革来重新焕发活力。他正迫切地向全国网罗人才,而江浩然这样的璞玉就在身边,他怎会放过,又怎会不用呢?他今晚精心导演的这个家宴,杨贵妃作为表演配角,配合得恰似天衣无缝,一切都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这看似简单的家宴,实则蕴含着唐玄宗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他希望在这觥筹交错之间,能与江浩然畅所欲言,探寻出一条能让大唐长治久安的道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3QG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