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宛如梦幻仙境般金碧辉煌的大唐宫廷之中,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如同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斗,熠熠生辉地进行着。李龟年,这位在乐坛如同神明般的人物,傲然屹立于舞台之上。他那歌声仿若仙乐飘飘,每一个音符恰似从九天之上轻盈飘落的璀璨星芒,熠熠闪烁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辉。当他那宛如仙乐的歌声中最后一个音符如同袅袅轻烟般散去,整个宫廷仿若从一场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梦境中悠悠然地惊醒过来。刹那间的寂静,恰似暴风雨来临前那片刻的安宁,宁静得让人几乎能听见自已的心跳声。然而,紧接着,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的掌声轰然爆发,恰似汹涌澎湃的潮水瞬间将整个宫廷淹没,那澎湃的声浪在宫廷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唐玄宗李隆基率先起身,他那有力的鼓掌宛如为这绝世妙音敲响赞叹的鼓点,声声清脆而激昂。他的脸上满溢着满意的笑容,那笑容恰似春日里盛开得绚烂而夺目的繁花,每一片花瓣都散发着对李龟年歌声的无比喜爱与赞赏之情,仿佛那笑容也沉醉在方才那动人心弦的歌声里,久久不能自拔。杨贵妃亦是娇羞浅笑,她的眼神犹如一泓清澈见底的清泉,那清泉之中盈满了对李龟年深深的感激之情,恰似繁星闪烁在静谧而深邃的夜空,那点点星光便是她心中感激与欣赏的具象化表达,璀璨而迷人。
江浩然如同一只矫健的雄鹰,健步如飞地走到台前。他声音洪亮得如同敲响的洪钟,那洪钟之音在宫廷中回荡,“诸位王公大臣们、各位嘉宾们,让我们以最为炽热的掌声,就像那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烈火一般,感谢大唐乐圣李龟年先生为我们带来这仿若千年等一回的天籁之音啊!”他的话语恰似激昂的号角,每一个字都如同冲锋的指令,煽动着众人的热情,使得现场的气氛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更加热烈非凡。
此时,席间那三千多位来自不同阶层的观众们,好似被同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所驱使,如同被魔法轻轻点化了一般。王公贵族们如同被唤起了对高雅艺术的崇高敬意,那神情犹如虔诚的信徒见到了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宝物,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尊崇,率先整齐地站起,身姿挺拔而庄重;文武大臣们像是听到了出征的号角,那号角声仿佛是胜利的召唤,迅速起身鼓掌。他们的表情严肃而庄重,犹如守卫边疆的忠诚战士,眼神中却带着掩饰不住的钦佩。有的大臣皱着的眉头在听到歌声的瞬间舒展开来,就像久被乌云遮蔽的天空突然迎来了灿烂的阳光,那阴霾被阳光驱散得无影无踪,仿佛久旱的大地迎来了甘霖的滋润,焕发出勃勃生机;有的大臣瞪大了眼睛,那眼睛睁得如同铜铃一般,仿佛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动人的歌声,脸上满是惊叹之色,好似看到了世间最为神奇、超乎想象的景象,那表情如同见到了神迹降临。他们的掌声像是在为一场伟大的胜利欢呼,坚定而有力,每一下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如同战场上战鼓擂动,声声振奋人心,那声音仿佛能穿透宫廷的墙壁,传向遥远的天际。
进士及第者仿佛看到了锦绣前程在歌声中如同画卷般缓缓铺展,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兴奋地站起鼓掌。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那笑容灿烂得如同初升的朝阳,每一道光芒都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又似盛开的春花,娇艳欲滴而迷人万分。他们的双颊因为兴奋而变得通红,恰似熟透的苹果,红扑扑的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双手不停地鼓掌,仿佛要把所有的热情都通过这掌声传递出去,好似那是他们表达内心激动的唯一、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每一次鼓掌都像是在为自已的未来加油助威。
夫人像是被最美的绸缎轻柔地轻抚了心灵,那绸缎仿佛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柔与优雅。她们优雅地起身,面容精致而端庄,如同精心雕琢的美玉。表情中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雅,宛如优雅的天鹅在平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律与美感。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那笑容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神秘而迷人,似有千言万语蕴含其中,眼神中却有着对李龟年歌声的深深喜爱,恰似涓涓细流,那细流缓缓流淌,温润而持久。她们轻轻鼓掌,那动作优雅得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每一次振翅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点点萤火,虽不耀眼夺目却充满了诗意的浪漫,让人沉醉其中。
文人雅士们如同觅得了绝世佳作,那佳作仿佛是他们苦苦寻觅多年的稀世珍宝。他们激动不已地起立,脸上带着狂热的神情,眼神中燃烧着对艺术的热爱之火,那火焰犹如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滚滚流淌,炽热而浓烈。有的文人双眼紧闭,似乎还沉浸在歌声营造的美妙意境之中,嘴角带着一抹陶醉的微笑,就像沉浸在美梦之中的人不愿醒来,仿佛那歌声为他们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已的世外桃源;有的文人则摇头晃脑,一边鼓掌一边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与那歌声进行一场无声的心灵对话,表情中满是对李龟年的赞赏与钦佩,恰似在与知已倾心交谈,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透露着他们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鹤发童颜的老者像是回到了朝气蓬勃的年少时光,他们颤巍巍却又充满活力地站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皱纹在笑容的拉扯下更深了,就像岁月镌刻的痕迹被幸福的笑容重新勾勒,却丝毫不影响那发自内心的喜悦,仿佛那是岁月沉淀后的智慧与童真的完美结合。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欣慰的光芒,像是看到了岁月长河中的珍宝,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干枯的双手用力地鼓掌,尽管动作略显迟缓,却每一下都充满了力量,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这美妙歌声的珍视,每一次鼓掌都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对当下美好的感叹。
街坊模范们好似受到了最高的褒奖,那褒奖如同耀眼的光环笼罩着他们。他们带着自豪起立,脸上洋溢着朴实而真诚的笑容,眼神中透着一种憨厚与善良,如同田野里盛开的向日葵,向着阳光,充满了阳光的气息。他们咧开嘴笑着,露出参差不齐却充满活力的牙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每一道光线都能驱散寒冷与阴霾。他们用力地鼓掌,那掌声如同敲锣打鼓一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像是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每一声鼓点都传递着喜悦与欢乐的情绪。他们纷纷用那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热烈的掌声,尽情地表达着对李龟年歌声的无限赞美,那掌声如同海浪拍打礁石,声声有力而持久。
然而,虢国夫人却满心的怨恨和不甘。那怨恨如同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在她心中不断盘旋,时刻准备着向他人发起攻击。她觉得自已在众人面前丢了颜面,尤其是被江浩然那般拉下舞台,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就像一朵娇艳欲滴、正盛情绽放的花朵被无情地践踏,花瓣散落一地,只剩下残枝败叶。她回到自已的住所,那住所虽依旧华丽,却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如同黑夜中的古堡,散发着阴森而压抑的气息,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她的怨恨与不满。
江浩然继续他的主持节目,三千多嘉宾急切地继续期盼着下一个节目的上演。江浩然道,下一个节——目——是——,他拉长声调,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法师在施展魔法,每一个音节都像是魔法咒语,把席间三千多人的胃口高高吊起,如同将鱼群引诱到水面之上。那些文人墨客又开始骚动了起来,其中一些人约好了似的,站到了凳子上,一起口中吹着吁吁的口哨声,他们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猴子,准备制造一些小混乱,那口哨声如同猴子们的聒噪叫声,打破了原本的平静。他们约好正要一起喊着都知滚出来!滚出来!全场的蜡烛却突然全部熄灭。这突如其来的黑暗,如同恶魔的巨手瞬间笼罩了整个大厅,黑暗如同浓稠的墨汁,迅速蔓延到每一个角落,吞噬了一切光明。其中几个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黑暗,吓的魂飞魄散,从凳子上跌了下来,就像受惊的鸟儿从枝头坠落,他们的身体在空中划过一道慌乱的弧线,重重地摔在地上。又一个最会起哄的文人,摔到了桌子角上,弄的脸青鼻肿,他大喊道:“哎呀我的妈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是谁啊?是谁啊?谁把我挤倒了?”国宴大厅一片漆黑,他也看不清是谁把他挤倒了,只能在黑暗中无奈地作罢。虢国夫人大喊道:“我的眼睛怎么啦?我怎么看不见了?”从武将席传来了一个声音:“你是瞎了,蜡烛息了,你能看见个什么鬼吗?你平时偷汉子,藏小白脸,坏事做的太多了,气血两虚,当然是视力受损了。”听到有人咒她,虢国夫人肺都气炸了,大喊骂道:“你个‘猪狗’,有种骂老娘,那你就站出来,让老娘撕烂你的嘴。”全场鸦雀无声,无人应答,毕竟唐朝人骂人的句子通常不涉及生殖器和男女关系,保持了一定的文明和文雅。唐朝人常用的骂人句子包括“田舍翁”、“市井儿”、“秃奴”等,这些词语分别指农民、小商贩和和尚,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分层和对不同职业的鄙视。“田舍翁”或“田舍奴”,指农民,常用来贬低没有文化和社会地位的人;“市井儿”或“市井奴”,指小商贩,通常用来贬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秃奴”或“贼秃”,指和尚,用来贬低没有社会地位的出家人;“狗鼠辈”或“猪狗”,用来指下贱的人,常用于对仆人或地位低下的人的侮辱;“瞎驴”,用来骂没有悟性、脑子不好使的人,特别是在和尚中较为常用。此外,唐朝文人墨客也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某些人的不满和讽刺,如李白的《嘲鲁儒》、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等,这些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粗俗的语言,但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达到了骂人的效果。
国宴中心,全场的蜡烛突然又亮了起来,刚才全场一片漆黑,人们的眼睛受到刺激,突然全场又亮如白昼,那强烈的光线如同利剑一般刺向人们的眼睛,眼睛受到极大的刺激后,一下子看不清任何东西。虢国夫人心里在想,刚才莫不是江浩然这小子在咒她,但是声音不像呀,是谁呢?她突然想到一个,莫非是他?
全场的蜡烛太亮了,亮得胡须上一滴酒都能清楚可见,观众的眼睛在片刻之后,又能看清对方的模样,看清舞台了。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舞台中心,舞台中心出现了神奇的一幕,把他们惊厥得下巴发抖,他们不相信自已的眼睛,怀疑是不是看错了,于是他们抹了一下眼睛,定睛一看,舞台中心出现了四个人物。一个正是大唐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站在那里,手上的一把箫放在嘴角,就像一位优雅的仙人即将吹奏出绝世仙音,他的身姿挺拔而庄重,仿佛与那箫融为一体;一个是贵妃娘娘杨玉环坐在宝座上,纤纤玉手正放在一把古筝上,宛如仙女下凡轻抚琴弦,她的仪态万千,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江浩然和张云容以鞠躬的姿态向着席间的方向,静若处子。忽然他搀扶着张云容走到台前,双双向台下的席间三千多嘉宾深深鞠了一躬。张云容缓缓转身,那一对的,圆圆的,性感得让人看了一眼,很想跑上去一把搂住细腰,最好是亲一下,那画面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终身都无法忘怀,就像一幅绝世的画卷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成为永远可以回忆的美好瞬间。江浩然又开始了他的主持:“下一个节目精彩的,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无比的激动,因为下一个节目是由大唐帝唐玄宗李隆基,贵妃娘娘亲自演奏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由大唐杨贵妃的伴舞第一人张云容独舞。”江浩然又道:“各位嘉宾们听洞箫要用平静的心情听,会场要保持安静,才能听到最佳的吹洞箫效果。”
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吹起了洞箫,贵妃娘娘纤玉手在古筝上拨弄着。随着箫声响起来和着筝声,那声音如从远古传来,像是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带着历史的沧桑与神秘。那声音仿佛是山间的清泉流淌,清脆悦耳,如同玉珠落盘,又似林间的鸟儿鸣唱,婉转悠扬,恰似夜莺歌唱,让人听了之后如痴如醉。听众们仿佛被那音乐的魔力所牵引,跟着乐律,情不自禁地挥动双手,舞动起来,如同被无形的丝线操控的木偶,却又充满了自由的喜悦。张云容的绝代身材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箫声,杨贵妃的古筝声音节奏有度,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在他们的演奏和独舞中,把此曲有意无知音的核心,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席间三千多个嘉宾听的内心激情澎湃,不能自拔,又开始骚动了起来。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合奏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曲词:
凤凰台上,往昔岁月幽,春秋梦难休。
忆昔时,乐舞声柔,有佳人弄弦,君子吹箫。
箫声袅袅,似凤鸣,响彻云霄。
台阁处,花影轻摇,风拂枝梢。
遥念那载春秋,诸侯争未休,霸业千秋。
看烽火,燃尽荒丘,叹英雄多少,白骨埋幽。
黍离之悲,伤故都,残垣断瓯。
繁华事,皆付东流,泪湿衣绸。
唯有此台,存旧忆,怎解闲愁。
箫声断,残阳泣血,暮霭浓稠。
春秋之世,凤凰台上事,几人能留。
弄箫者,音落心忧,想金戈铁马,岁月悠悠。
佳人何在,空遗恨,泪染双眸。
今且听,风吟旧事,水逝难收。
洞箫的音色幽静典雅,恰似深谷中的幽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适合在平静的心态下欣赏,如同平静的湖面才能倒映出最美丽的风景,能够更好地体会其音乐的美感。洞箫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传递效果。心情畅快的人听洞箫会感觉更加畅快,就像春风拂过心田,让心中的喜悦更加浓烈;而心情忧郁的人则会感觉更加忧郁,仿佛秋雨打在心头,让忧愁更加深沉。因此,保持平静的心态可以让你更好地享受洞箫带来的音乐体验。此外,洞箫的音乐效果与听者的心态密切相关。隔水听箫的效果最佳,因为这种距离感可以让音乐更加清幽、远意,如同隔着一层薄纱欣赏美人,那音乐掺杂着月色、水波、心绪和清风,使得音乐更加动人,如同在一幅水墨画卷上增添了灵动的色彩。洞箫的演奏也讲究“心息相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吹出宁静自然的效果,就像静谧的夜晚才能听到最细微的虫鸣声。《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古代流行的洞箫曲,与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齐名。它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在于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凤凰台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的故事,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歌颂这段历史,表达人们对这段美好传说的怀念和祝福。这个历史典故为《凤凰台上忆吹箫》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使其成为唐朝及后世广为传唱和演奏的箫曲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演奏完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触动了那些失恋文人墨客的心,那感觉就像一阵冷风吹过他们孤寂的心田,让他们原本就惆怅的心情更加低落,如同深秋的寒霜覆盖了原本就荒芜的心田。也勾起那些王公贵戚们死了几房夫人的悲伤,那悲伤如同潮水般涌来,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他们的内心,触动了他们再纳几个十四岁的偏房的念头,此时,三千多人,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每一颗都有着不同的光芒和故事。
箫与一些乐器的合奏效果也是多种多样的。箫的音色悠扬、清越,恰似山间的清泉流淌,适合与多种乐器合奏,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箫与古琴的合奏被认为是非常和谐的搭配,两者都能表现出淡远虚静的意境,如《秋水悠悠》等作品。就像两位隐士在深山幽谷中对谈,充满了宁静与深邃,他们的对话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山谷之间,没有丝毫的喧嚣与浮躁。箫与钢琴的合奏则能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美感,如《雪落下的声音》等作品,仿佛东方的神秘与西方的浪漫相互交融,就像一幅融合了中国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画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境界,既有东方的含蓄委婉,又有西方的热情奔放。箫与古筝的合奏也能产生独特的音乐效果,如《在水一方》等作品,像是一位佳人在水畔轻吟浅唱,充满了诗意与柔情,那声音如同水面上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触动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唐朝,主持人叫都知,一般在妓院,除了丝竹管弦、歌舞升平之外,必须有一位才貌出众、见多识广、特别能白活的名妓主持,调控场面,所谓“妓之头角者,为都知”。“都知”可不是容易做的,除了容貌举止要能压得住阵之外,还必须善于调排周旋,不但要制造出整个场子的气氛,还要面面俱到,使与会者皆大欢喜才行。就个人素质而言,要能说会唱,善诗知文,博古通今才算全面。
而江浩然怎么也没想到今晚做了皇宫头号都知,这于他而言,就像是一只翱翔于九天的雄鹰突然落入了凡间的花丛,虽对都知这个来自于妓院的出处不屑一顾,但为皇帝和贵妃娘娘、国宴主持,又感到无比的荣耀。他站在这宫廷宴会的舞台之上,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别样的光辉。他的主持风格,除了李龟年,再无第三个人能与之媲美。他那面面兼顾的主持风格,如同一张细密的大网,将王公贵戚、文臣武将们的心都紧紧网罗其中,在他们的心里深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与卓越才能。
(http://www.220book.com/book/3QG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