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晔吓得放下碗,duang地一声跳下炕,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脚就往外面跑。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看妈妈是不是追上来了,妈妈的巴掌像姜一样,拍在屁股上火辣辣的疼,她可不想被妈妈捉住胖揍一顿!
祝晔正逃命似的不管不顾地跑着,嘭地一声撞上了一堵墙!那墙还哎哟一声扶住了她。
“爸爸!”祝晔眼睛一亮,躲在爸爸身后,“爸爸救命!我妈妈要打死我!”
祝启宏心里略有不悦,暗道,“没文化真可怕,动则就喊打喊杀地,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想到此,不由得暗下决心,既然不能把老婆孩子带到市里,那么自已就想办法调回县城,这样总好操作一点。不然长期两地分居,妻子文化水平低,于子女的教育不利,再则自已也帮不上家里什么忙,一应事物都是妻子一人承担,心里也是觉得非常愧对妻儿。
祝启宏一边想一边往屋里走,看着怒气冲冲的袁兰英,笑了笑顺下她手里的鸡毛掸子,道,“孩子还小,不懂事儿,咱可以慢慢教,打骂也不是办法呀。别生气了,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回来!”说着就将旅行袋递给她。
旅行袋入手挺沉,袁兰英接过来转身进屋,放在炕上,打开拉链,见是一件用工作服包裹着的长方体,心中略微有些猜测,解开工作服,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赫然出现在眼前!她霎时忘记了生气,转头望向自已的丈夫,口是心非道,“买这做啥?怕不是得花掉你三个月工资吧?”
“没有那么贵。”祝启宏放下装着零食的网兜,又笑了笑说,“我淘着一张工业票,又托了关系走的内部价,才花了八十五元。”
“八十五也不少了,正好是你两个月的工资呢。”袁兰英嗔道。
“这不是,我怕你一个人在家寂寞,买回来给你解个闷儿,等我调回县城里就好了,到时候你就能带着孩子一起去县城,咱们一家团聚了,你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辛苦啦。”
袁兰英不赞同道,“人家都是往大城市奔,你倒好,放着京城不去,偏要去省城,然后又调回市里,现在又想往县城调。自古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么到你这儿就不灵了?”
祝启宏看了看几个女儿,按耐住想拥妻子入怀的冲动,拍拍她手背说,“俗话说得好,京城居,大不易。只要咱们一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强。到时候咱们把祝晓从老家接回来,这不是你所期待的吗?”
说到长子祝晓,因为当初袁兰英进城,大伯嫂怕她照顾不过来,就把祝晓留在老家帮他们照顾着,她只带走了长女祝晔,后来又生了次女祝昀,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深入开展,到处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号召,不得已,没有工作的袁兰英带着两个女儿回乡,出于种种考量,在离县城更近的娘家袁家堡落户,紧接着又生了小女儿祝暖,她想把长子祝晓接回来,但被对祝晓有迷之偏爱的大伯嫂挡住了,又像当初留下祝晓那样,哭哭啼啼说不舍得孩子跟着妈妈受苦。唉,真是一言难尽,好像她才是孩子的生母似的,她自已也有三女一子,真不明白她为什么把兄弟的孩子留在身边。
因为祝启宏回来了,就把责备几个女儿下苇塘的事儿岔过去了。
袁兰英挖了两大碗高粱米磨成面,又割了一大把韭菜,祝晔自觉地接过来,喊祝昀一起蹲在院子里摘干净,洗洗切成沫。
袁兰英和面、炒野鸭蛋、调馅儿一气呵成,一家人围着桌子包韭菜盒子。
包得差不多了,祝启宏拍拍手上的面,站起来往灶房走,“我现在去烧锅,咱们开始烙?“
袁兰英笑眯眯的答应,“哎,行。我这马上就好,锅烧热了喊我一声。”
农家的铁锅很大,韭菜盒子一会儿就烙好了,一家人团坐在炕桌前,吃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吃罢早饭,袁兰英上工去,祝启宏挑回来好多黄土,又用铡刀把两捆稻草铡成两寸长的草棍,跟黄土混合均匀,在中央挖坑,往里面倒水,让祝昀挽起裤脚,光着脚丫在里面踩踩踩,和成粘稠的泥浆,祝启宏找出抹子和托板,准备抹被雨水冲刷得斑驳的外墙。
“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忽然几声急促的鸟鸣传来,祝昀跟祝启宏说,“爸爸,我去河边洗脚去了?”
“嗯,去吧,别往深处出啊。”
祝昀悄悄从耳房里拿了个废弃的搪瓷盆子,又从厨房拿了笊篱,拉着祝暖从后院跑了。
从后院出去,转到通往村东的路上,会合了小伙伴们,欢快地往小河边跑去。
有半个多月没下雨了,村东的小河很浅,有的地方露出泥底,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河水洼,隐隐约约有鱼儿游动,吸引着村里这些小孩子跃跃欲试,想把它们请上饭桌,为他们贫困的生活添一道菜。
(http://www.220book.com/book/3T6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