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齐声轰鸣,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要撕裂苍穹。炮弹呼啸着飞向城墙,带着死亡与毁灭的气息。
一时间,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整个邺城仿佛被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景象之中。
在火炮的猛烈轰击下,城墙上的防御工事纷纷崩塌,砖石飞溅,木块燃烧。
守军们在这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击下,陷入一片混乱。他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呼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杀啊!”
张飞一马当先,他那魁梧的身躯在晨曦中宛如一座移动的小山。
他挥舞着丈八蛇矛,口中怒吼着,声音如同猛兽咆哮。他的勇猛让敌军心惊胆战,仿佛看到了来自地狱的煞神。
张辽则稳坐马背,神色冷静而沉着。他指挥着士兵们有条不紊地推进,手势果断而坚决。
关羽骑在赤兔马上,手提青龙偃月刀,亲自督战。
他那威武的身姿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给予士兵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他的目光扫过战场,鼓舞着士气:“儿郎们,奋勇杀敌,功成就在今日!”
城墙上的袁绍守军拼死抵抗,他们拉弓射箭,投掷石块,试图阻止敌军的进攻。
但在莫不凡军队强大的攻势下,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如同狂风中的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
很快,城墙被攻破了一个缺口,士兵们如汹涌的洪流般蜂拥而入。
城内,喊杀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人间地狱的惨景。
袁绍试图组织抵抗,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将领们的名字,企图重新集结兵力。
但此时的局势已经失控,他的命令在混乱中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袁绍被擒。他狼狈不堪,头发散乱,衣衫不整,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
关羽看着被押解过来的袁绍,冷冷地说道:“袁绍,今败局已定。”
他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仿佛在宣告着命运的裁决。
袁绍长叹一声:“吾悔不该不听良言,以致有此下场。”
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懊悔,昔日的雄心壮志如今已化为泡影。
张飞哈哈大笑:“你这老儿,如今知道后悔,晚矣!”
张辽说道:“主公此次定能一统天下,结束这乱世。”
随着邺城的攻克,莫不凡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整个中原大地,皆入莫不凡的手中。
然而,莫不凡可志不在此,既然来到了这三国,来到了这一遭,总得改变点什么。
在汉中王府中,莫不凡召集了核心的将领和谋士们。
“诸位,如今我们取得的胜利只是开始。”莫不凡目光炯炯,声音坚定而有力。
众人面面相觑,满心疑惑,不明白主公在中原已然大一统的情况下,还要做些什么?
莫不凡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说道:
“我要的不仅仅是这片中原大地,而是要让我们的旗帜飘扬在更远的地方,让天下之人都知晓我们的强大,让我们的影响力无远弗届。”
关羽微微皱眉,问道:“主公,莫非您还有更大的图谋?”
莫不凡点头道:“不错,我们要不断开拓,不断进取,让周边的蛮夷之地都成为我们的版图,让我们的文明传播四方。”
张飞瞪大了眼睛,嚷道:“王爷,俺老张听您的,您说怎么干就怎么干!”
莫不凡笑了笑,继续说道:“我们要发展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训练更精锐的士兵,打造更先进的武器。
同时,也要注重内政,让百姓安居乐业,为我们的大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谋士们纷纷点头,开始思考着如何实现这宏伟的目标。
莫不凡望着众人,充满激情地说道:“这是一场漫长的征途,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众人齐声高呼:“愿为主公效命,共创大业!”
从此,莫不凡的军队没有停下征战的步伐,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
……
中原大一统以后,莫不凡变得轻松惬意起来,整天在汉中的益王府里,与蔡琰、张楚相伴,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巴郡的造船厂中,每天都有成上万的劳工在辛勤地劳作,一艘艘巨船不断地在巴郡造船厂出厂。
黄承彦已然研究出海水防锈技术,第一批铁甲船已经出厂并进行试航。
诸葛亮认为,水气车已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当下正在潜心研究内燃机。
甘宁,孟达,高顺,准备再次下海,他们满怀豪情,眼中闪烁着对未知海域的渴望和征服的欲望。
包括关羽、赵云等等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一心想要在新的征程中展现自已的勇武。
然而,他们的计划被荀彧、贾诩拦住了。
荀彧一身儒雅长袍,手摇羽扇,目光中透着沉稳和深思,贾诩则神色凝重,目光犀利。
“诸位将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荀彧缓缓说道。
“为何?如今正是大展宏图之时!”甘宁急切地问道。
贾诩微微眯起眼睛,缓声道:“莫要冲动,眼下正有更为重要之事,需要诸位将军。”
这天,
在荀彧和贾诩的带领下,郭嘉、荀攸、程昱、满宠、关羽、典韦、赵云、许褚、甘宁、孟达、张辽、高顺,等诸多谋士、武将,一起上朝。
皇宫之中,庄严肃穆,金碧辉煌。众人身着朝服,步伐整齐,沿着长长的宫道前行。
进入朝堂,只见皇帝刘协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庄重。
见到皇帝刘协后,荀彧走上前,恭敬地呈上奏折,启奏皇上:
“陛下,如今在益王的带领下诸侯皆被剿灭,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
益王之功,功盖千秋,当重重赏赐,以彰其德。”
刘协微微点头,看向台下众人,说道:“众卿所言,朕已知晓。益王之功,朕自当赏赐。不知荀卿以为当如何赏赐为佳?”
荀彧接着说道:“陛下,益王不仅平定诸侯,还使百姓安居乐业,此乃不世之功。陛下当将皇位禅让于益王,以慰其功。”
一众武将本来对此事甚是不上心,他们还心心念念想着下海之事呢,对荀彧颇有意见。
当听到荀彧如此说话,顿时感觉自已目光短浅,下海那个事哪还叫事啊?
荀彧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荀大人,这赏赐之事,当从长计议,怎能轻言让陛下让出皇位?”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
“是啊,皇位传承,事关重大,不可如此草率决定。”又有大臣附和道。
关羽怒目圆睁,大声说道:“益王平定天下,功劳无人能及,这皇位当让与益王!”
赵云也道:“如今局势,唯有益王能担当大任,统领天下。”
但也有大臣坚决反对:“皇位正统,不可轻易变更,此乃祖制!”
朝堂上争论不休,气氛紧张。
刘协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晴不定,心中满是纠结。
此时,贾诩站出来说道:“陛下,益王雄才大略,德才兼备,若得皇位,必能开创盛世,造福百姓。”
郭嘉也道:“陛下,当以天下苍生为重。”
刘协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道:“此事关乎祖宗基业,朕需慎重考虑。”
荀彧再次进言道:“陛下,如今民心所向,皆在益王。若陛下能顺应民意,必能留得美名。”
刘协无奈地叹了口气,想起以前暗卫说的话,益王可是会杀人的:“罢了,既然众卿皆如此认为,朕愿将皇位让与益王。”
此言一出,朝堂上有人欢喜有人忧。
莫不凡得知此事后,起初推辞不受,但在群臣的再三恳请下,最终决定接受皇位。
(http://www.220book.com/book/3X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