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商途新澜与家国担当
民国十八年的春天,温润的风里夹杂着希望与未知,陆景琛的西药厂在国际市场初绽光芒,订单纷至沓来,忙碌的生产线上满是蓬勃生机。然而,在这看似顺遂的商业盛景背后,暗潮正悄然涌动。
清晨,陆景琛早早来到西药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他穿梭在各个生产区域,仔细检查着药品的生产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旁的主管跟随着他,不断汇报着生产进度和质量把控情况。
“陆老板,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这一批出口订单能提前三天完成。”主管兴奋地说道。
陆景琛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但质量一定不能放松,这是我们打开国际市场的关键。”
正说着,秘书匆匆赶来,神色略显慌张:“陆老板,商会紧急通知,让您马上过去开会。说是有重要的关乎整个商界的大事商议。”
陆景琛心中一紧,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他交代了主管几句后,便匆匆赶往商会。
商会大厅里,气氛凝重。陆景琛一进门,便感受到了众人脸上的忧虑。商会会长李老爷子坐在主位上,神色严肃。
“景琛啊,你可算来了。”李老爷子叹了口气,“如今局势又有变化,政府打算出台新的商业政策,对咱们这行影响不小。”
陆景琛心中一沉,忙问:“李老爷子,具体是什么政策?对我们西药行业影响几何?”
李老爷子缓缓说道:“政府计划对西药进口和生产进行严格管控,提高税收不说,还增加了诸多审批流程。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会大幅提高,利润空间被压缩,而且新品上市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一时间,大厅里满是焦虑的声音。陆景琛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他知道,这政策一旦实施,自已刚打开的国际市场和蓬勃发展的西药厂将面临巨大挑战。
“李老爷子,那咱们商会可有应对之策?”陆景琛问道。
李老爷子无奈地摇摇头:“目前还没有万全之策,所以才召集大家来商议。大家都说说自已的想法吧。”
一位资深的商家站起来说道:“我觉得咱们应该联合起来,向政府请愿,说明这些政策对我们商业发展的阻碍,争取让他们修改政策。”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政府的决策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而且我们商界内部也并非完全一致,如何能形成有效的情愿力量?”
陆景琛思索片刻,说道:“请愿可以作为一个手段,但我们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此。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出发,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拓展国内市场,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众人听了,纷纷陷入思考。这时,一位商会成员冷笑着说:“陆少爷,你说得轻巧。优化生产流程、拓展国内市场,谈何容易?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我们可等不起。”
陆景琛没有理会他的嘲讽,继续说道:“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们别无选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我愿意带头尝试,也希望各位同仁能一起努力。”
会议结束后,陆景琛心情沉重地回到家。沈清漪看到他脸色不佳,关切地迎上来:“景琛,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陆景琛将商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沈清漪。沈清漪听后,也十分担忧:“这可怎么办?新政策一旦实施,西药厂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陆景琛握住沈清漪的手:“清漪,别担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打算先从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入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我想在国内建立自已的原材料种植基地,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沈清漪点点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全力支持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陆景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四处走访,寻找国内适合种植西药原材料的土地,同时高薪聘请科研人员,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研发新的生产技术。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寻找合适的土地困难重重,很多地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不符合要求。研发团队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也遇到了瓶颈,多次试验都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商会内部对于应对政策的分歧越来越大。一部分人坚持请愿,另一部分人则开始打起了自已的小算盘,甚至有人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以次充好,损害行业的整体声誉。
陆景琛看着行业内的乱象,心急如焚。他多次在商会会议上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但收效甚微。
一天,陆景琛正在办公室里为研发的事情发愁,突然接到了陈先生从海外打来的电话。
“陆先生,听说你们国内政策有变动,对你们的生意影响大吗?”陈先生关切地问道。
陆景琛苦笑着说:“确实影响不小,不过我们正在想办法应对。陈先生,你有什么建议吗?”
陈先生沉默片刻,说道:“陆先生,我有个想法。我在海外认识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他们在西药生产技术和原材料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们可以尝试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和经验,或许能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陆景琛听后,眼前一亮:“陈先生,这真是个好主意!那就麻烦你帮忙牵线搭桥了。”
在陈先生的帮助下,陆景琛很快与海外的几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次视频会议和洽谈,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有了海外合作的支持,研发团队的工作终于有了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陆景琛也在国内找到了合适的土地,开始建立原材料种植基地。
就在陆景琛为解决了技术和原材料问题而感到欣慰时,又一个挑战接踵而至。由于新政策的实施,西药厂的出口订单受到了影响,一些海外客户开始犹豫是否继续合作。
陆景琛深知,必须尽快让海外客户了解西药厂的应对措施和产品优势,才能稳住订单。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海外,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沈清漪虽然担心陆景琛的安危,但她知道这是西药厂的关键时期,只能默默支持他:“景琛,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你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
陆景琛紧紧握住沈清漪的手:“清漪,辛苦你了。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好好庆祝。”
在海外的日子里,陆景琛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城市,与客户进行洽谈。他详细介绍了西药厂的新生产技术、原材料供应保障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客户们被他的诚意和专业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合作。
陆景琛成功稳住了海外订单,还拓展了一些新的客户。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国内,西药厂的危机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然而,陆景琛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行业的整体困境依然存在,仅凭自已一家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于是,他联合商会中一些志同道合的商家,再次向政府递交了请愿书,详细阐述了新政策对商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在陆景琛等人的努力下,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商业政策。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政府对部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随着政策的优化和西药厂自身的不断发展,陆景琛的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他的西药厂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声名远扬。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民国十八年春天,陆景琛和沈清漪携手走过了重重难关。他们的爱情在风雨中愈发坚定,他们的事业在拼搏中蒸蒸日上。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商界的传奇,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勇攀高峰。
(http://www.220book.com/book/49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