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听到成本只有这么点,连忙高兴地说道:
“太子殿下,我们工部需要一千把这种游标卡尺,什么时候能交付给我们。”
面对这种需求,朱慈烺却为难地说道:
“范尚书,其实这种第一代游标卡尺被制造出来,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行。”
“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投入这么大一笔钱,毕竟现在大明的财政并不宽裕。”
范景文心里也明白,这件事情他太着急了,可是大明目前的情况,要多生产合格的军械才行。
尤其是京营扩充了近一倍的兵力,需要的大量精良的火器,天天被人催,他都有点上火了。
“殿下,那你说说,我们工部该买多少把合适?”
“范尚书,游标卡尺这种东西,说白了也就几块铁组装而成的,只是加工精度高点罢了。”
“本宫这里有两种方案可供你们选择,第一就是太子府这边提供技术,你们工部自行生产。”
“不过,每生产一把需要给我们太子府一两银子,用作我们前期研发的费用。”
朱由检听到以后,好奇地询问道:
“皇儿,就算工部生产一千把卡尺,也才给你们一千两银子,这点钱又有什么用处。”
面对崇祯帝的询问,朱慈烺详细地解释起来:
“父皇,我们一品堂器部为了研发出这种游标卡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这种生产的技术是我们太子府独有的,如果其他人想要,就应该付给我们辛苦费。”
“我把这种费用,称之为专利费,意思是付给发明这种东西的人或者势力独有的费用。”
“当然,这种专利费目前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两银子,如果按照真实情况来说,就算是收五两一把都不过分。”
“范尚书,你觉得本宫说得有没有道理?”
只见范景文沉思了片刻,才似有所悟地回复道:
“殿下所言极是!”
“本来按照我们的计划,这种卡尺要花一倍的价钱购买,这回只要多出一两银子一把,我们工部占大便宜了。”
“对了,太子殿下,刚刚你说还有第二种方案,我倒是想听听看。”
只见朱慈烺大方地说道:
“至于第二种方案,其实对我们大家都有利。”
“我们可以出技术,工部负责生产相应的零件,最终由太子府这边组装完成。”
“最终成品可以放到奇珍阁进行售卖,或者是通过工部的渠道在其他地方进行出售。”
“所获得的利润,双方可以对半分。”
范景文听到以后,内心非常激动,说实话,他领导的工部经常因为经费不足,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
每到过年的时候,其他衙门都会给下属发放各种福利,以奖励所有人一年来的辛苦。
就他们工部的人,每年都是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暗自在心里面羡慕。
不过这种事情,要当今圣上点头才行。
现在的朱由检,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傻憨憨了。
对于商贾之术,他也是经常研究,通过奇珍阁和醉仙楼的例子,再加上朱慈烺的刻意引导,根本就不会排斥任何赚钱的事情。
作为大明的皇帝,掌握着整个帝国最高的权力,可却穷得要死,这可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皇儿,你预估一下,这种合作模式一年能赚多少钱?”
“父皇,这个暂时不好说,不过我们从工部都需要一千把为例子。”
“每把尺子我们能赚三十两,就算扣掉税收,也起码有二十五两银子的利润。”
范景文听到这话以后,小声地提醒道:
“殿下,我们生产的这些东西,是不用缴税的,这一块可以去掉。”
朱慈烺左右看了一下,神秘地说道:
“以前不用交,后面这种东西可不一定,像这种利润丰厚的东西,无论是谁都要交税,甚至要多交税才行。”
“其实我们大明的工商税很不合理,所有的货物都是一样的,这个一定要变更才行。”
“比如这种卡尺,就算一把收五两银子的税,也一点都不贵,反正我们都还有大把的利润,大不了把价格提高点。”
“需要这种测量工具的大作坊,只是需要卡尺带来的好处,根本就不在乎多几两银子。”
“而那种影响民生的东西,比如粮食,布匹这种东西,其税收应该减少,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其实这种事情说白了,就是多收那些有钱人的税,用来补贴国家和老百姓。”
李邦华和范景文听后骇然,不过两人的内心都非常激动,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其实到了他们这个位置,早就察觉出大明的税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可是里面牵扯太多的人和事,就凭几个人根本无法撼动庞大的利益集团。
再加上之前的崇祯帝,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给忽悠瘸了,不断地削减或者干脆放弃很多的税收,这才导致大明的财政越来越低。
朝堂上的很多高官都是地方豪强的代言人,天天喊着皇家不能“与民争利”,可实际上却是为背后的家族及靠山谋利益。
只是可惜,大明的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也无力做出改变,只能跟着随波逐流,看着大明越来越烂下去。
现在好了,当今圣上已经醒悟过来,再加上太子这个储君的支持,经过两代人的谋划,也许真的能解决这个困扰大明上百年的顽疾。
其实能造成大明陷入如此境地,与历代的皇帝都有很大的关系。
每一代皇帝的想法都不一样,帝国的政策也是经常变换,有些利民的东西很难推行下去。
就比如神宗时期的张太傅,在过世前一直大力推行的“一条鞭法”政策。
同时在财政上清丈土地,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驻守边关,在吏治上,实行综合名实。
他担任首辅的那十年,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国库每年都有结余。
哪里会像现在一样,到处都是用钱的窟窿,户部那边整天想的是拆东墙补西墙。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勤勤恳恳,一心为国的大明首辅,在去世以后,整个家族都被流放。
并且所有的改革都被废除,大明又走向了之前的老路。
这样的结局,让后来人不胜唏嘘,同时也没人再敢提出任何改革措施。
不过如果改革是由皇帝推行的,那么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只见李邦华和范景文相视一笑,同时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兴奋和激动的神情。
朱由检见状,还是特意嘱咐道:
“两位爱卿,这个事情提前给你们透下风,今后要在朝堂上配合行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4AY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