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http://www.220book.com/book/4AYE/ 章节无错乱精修!
 

接着,孙督师让孙副将先下去候着,并且还命人准备各种仪仗,好迎接皇帝的圣旨。

当他看到传旨的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心腹王承恩之时,顿时在心中咯噔了一下。

同时在心中暗自猜测,难道是京城那边出现了大的变故,不然皇帝陛下也不会派出最心腹的太监前来宣旨。

不过按照接旨的流程,他不应该开口询问任何事情,要等王公公宣旨完毕以后才行

王承恩却主动开口说道:

“孙督师,今天是陛下的密旨,不用行大礼,你先屏退左右护卫先。”

孙传庭闻言,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情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他连忙命令亲兵在门外守候,接着才与王承恩来到密室商谈。

“陛下这次传达的旨意,只是让督师您加强训练部队,等您认为时机成熟以后,自行决定出兵围剿流寇。”

“陛下还特意交代,一切都以守住现有的地盘为主,尤其是潼关,这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务必要保证其万无一失。”

面对这种突然的变故,孙传庭一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不过这是好事情,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刚刚他还正为兵部催促他出兵的事情发愁,现在有了皇帝的这道密旨。

他就可以完全不用理会,那些远在京城,根本不了解战场局势的兵部大爷们。

最关键的是,陛下都如此支持,他完全可以按照原定计划,整合所有部队。

并把新兵全部训练成精兵以后,再想办法慢慢围剿流寇。

王承恩接着说道:

“这次随我过来的,还有从其他边军抽调出来的3000名精锐老兵,这些人会全部加入陕西的军队中,由督师负责统帅。”

“太好了,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陛下深知我意。”

本来孙传庭此次来到陕西督战,没有带任何嫡系部队。

手下大部分是其他各路总兵的部队,指挥起来非常不协调。

有些总兵仗着手中的部队,对他这个督师发出的命令经常阳奉阴违。

每次与流寇作战时,有些人总想着保存实力,严重消耗了大明军队内部的实力。

这一下子有3000名老兵加入,以此为基础与新兵进行混合训练,要不了多久,他的手下就会有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嫡系部队。

到时虽然还不能完全击败李自成的闯军,但是也会有足够的兵力用来围堵,防止那些人再流窜到别的地方。

更可以震慑住,其他别有用心的总兵,毕竟这个天下还是大明的,容不得任何人胡来。

此时的孙传庭,在心中不断地感叹:

“要是陛下早这么英明神武,大明朝的局势,也就不会糜烂成今天这个鬼样子。”

不过好消息还远不如此,王承恩接着又说道:

“另外,咱家此次过来,还押运了白银70万两,粮食60万石。”

说到这,王承恩走到孙传庭身边,在他耳边小声地说道:

“这次送银子和粮食过来是太子爷提出来的,从万岁爷的内库出了50万两,太子府出了10万两。”

“还有就是咱家以及手下的弟兄们,也凑了10万。”

“陛下和太子爷对您寄予厚望,就是希望您能力挽狂澜,护卫大明的江山。”

孙传庭听完以后,顿时感动的热泪盈眶,并且跪下来朝京城方向,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

同时指天发誓,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王承恩连忙把孙传庭扶起来,好言宽慰了几句。

随后他又从怀里面掏出一封信,递了过来,并且严肃地嘱咐道:

“这是咱家临行前,太子爷交给咱家的,并且还特意交代,让督师看完后就立刻焚毁。”

孙传庭也没有想到,太子爷竟然会亲自给他写信,顿时惊骇地看着王承恩。

这个时候如果他与太子结交,势必会引起陛下的忌惮,到时再闹出风波就不好了。

正当他准备拒绝以避嫌之时,善于察言观色的王承恩立刻笑着说道:

“督师不必有任何顾虑,太子爷的这封信,陛下早已经知道。”

“而且还是两人商谈事情的时候,太子爷特意提出来的,陛下也同意。”

“督师可以放心看,不会有任何问题。”

孙传庭闻言,也彻底放下心来,于是当着王承恩的面拆开信封。

只见信封第一页,就写了几个大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九个字,让孙传庭有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感觉,这是对为将者最好的褒奖与肯定。

此时的他对年轻的太子,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认同感。

君王就应该懂得放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接着,他就快速地看起第二页纸上的内容。

里面讲的是,关于如何防御流寇的进攻,如何进行屯田自筹粮食,并且给予他非常大的自主权。

同时朱慈烺也在信中提到,京城方面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担心,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

而且在信中,太子还大加赞赏“秦人守秦”的战略方针,并鼓励其继续执行下去。

同时让他在关键时刻,完全可以下重手,惩处那些衙门里的贪官污吏,地方豪门中的败类。

一切都以能剿灭流寇为重,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担心。

等读完信以后,孙传庭对着王承恩说道:

“大明有如此贤明的太子,中兴有望,真是天佑大明。”

王承恩听到孙督师如此夸赞太子,顿时也不断地点头附和。

毕竟陛下和太子,才是他们这些人最大的靠山。

接下来,在他的见证下,孙传庭从怀里面掏出火折子,把手中的信烧成了灰烬。

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面知道就行,不能留下任何证据。

为的就是一旦将来闹出大的风波,不能牵连到太子。

接着,王承恩又让人请出御赐的尚方宝剑。

“孙督师,这是太子爷特意求陛下让咱家带过来的,用来震慑陕西地方官员,不过尚方宝剑要慎用。”

孙传庭接过尚方宝剑以后,非常震惊,同时也为陛下和太子爷的信任而感动。

要知道,大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给督师级别的官员,赐予尚方宝剑了。

主要是因为当年,袁督师用尚方宝剑怒斩皮岛毛总兵以后。

皇帝陛下就再也不敢把这项权力,下放给任何官员。

至于当年的袁督师与毛总兵谁对谁错,已经成为历史悬案,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关外战场的局势彻底恶化,也是从毛总兵被杀以后开始的。

最后王承恩离开之时,还特意说道:

“孙督师,在太子的提议下,万岁爷已经任命咱家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今后如果有什么紧急军情,需要第一时间送到陛下那里,可以交由东厂的秘密渠道传达,绝对安全。”

“对了,万岁爷还有过口谕,关于大明所有的情报,都要抄送给太子府。”

“希望督师能明白,万岁爷这样做的苦心。”

花开又花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4AY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 http://www.220book.com/book/4AY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