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子见此情形,只能让五个功夫最好的人,留在太子身边守卫。
而他则是站在太子的左边,一旦有任何突况,就会第一时间以身体保护太子。
张元老听到太子的命令以后,连忙让试枪员继续进行对比测试。
不过他还是特意留了一个心眼,把测试的靶子离太子爷远远的。
其他的元老,也非常默契地站在试枪员身后,一旦接下来遇到任何变故,他们会用身体阻挡一阵。
只要太子爷没事,就能护佑他们各自身后的家族,得享百年富贵。
就拿张元老来说,每个月50两固定俸禄,已经能让全家做到衣食无忧。
如果改进了技术,所获得的的钱财完全超乎想象。
就比如火药颗粒化让太子爷满意,老张这家伙按照规定,就能获得200两银子的奖励。
这在大明朝也算是一笔巨款,是他们以前一辈子都赚不到的。
此时在场的所有元老,都在心中暗暗起誓,一定要用平生所学,改进各自擅长领域的技术,以报答太子爷如此厚待之恩。
十个试枪员此时也从惊吓中调整过来,只见他们分成两组,每组五人,第一组为粉末组,第二组为颗粒组,按照之前训练的方法进行测试。
两组人先是排成军队中最常用的阵列线,然后在张元老一个助手的命令下,分别从身上拿出火药进行装弹,最后对着50米外的木头靶子进行射击。
张元老在旁边负责解说:
“太子爷,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对比发现,颗粒状的火药比粉末的装填更加轻松。”
这时,大家明显看到,第二组比第一组快一步装填好火药,虽然快的不多,但是也算是一个优势。
在两方军队大规模对抗中,敌人刚装好火药,已方的军队就已经开始射击了。
这就是优势,只要快人一步,就能立刻分生死,也能影响一场战斗的成败。
等双方都装填好火药以后,只见指挥人员挥下一个旗子,两组人开始射击。
顿时两边就一阵烟雾缭绕起来,不过细心的人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颗粒组的这边烟雾淡了好多。
等射击完毕以后,张元老让人把靶子按过来给众人观看。
“太子爷,诸位同僚,从靶子上子弹的进入木头的深浅,我们就可以发现,使用颗粒火药威力要大得多。”
“我们火药司经过多方对比,发现颗粒状火药发射出的弹丸威力,比粉末状的足足高了一倍多。”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只要我们能在军队中全力推广,在与敌人作战时就能占据主动。”
朱慈烺听完后,却严肃地说道:
“在军队中,这件事情需要慎重,这个最新火药颗粒化的技术,请务必要严格保密。”
“张元老,今后你的研究方向是,确定好火枪用多大的颗粒,火炮用什么样的颗粒,这些数据都要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形成相关的标准。”
“这些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实验才能弄清楚,不要怕花钱,花钱越多,我越开心,也不要怕失败。”
“在西方有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他妈,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与大家共勉。”
“对了,张元老,这是我找人画的专门用来研磨火药原材料的研磨机,等你们下去以后找人打造出来,然后测试一下具体效果。”
“据从西方传过来的文件记载,这种研磨机能提高火药生产效率,而且还能让火药粗细一致。”
“不用像我们目前的火药生产情况,一些粗一些细,分选起来非常的麻烦。”
“一旦我们的火药的生产效率有所提升,比如之前一天能生产1000斤,现在能生产1500斤,相应的成本就会降低。”
“想必前线的将士们,也能放心大胆使用各种火器,也能消灭更多的敌人。”
张元老听后,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还能这样做。
朱慈烺接着说道:
“张元老这次做的不错,我非常满意,请收下500两银子的奖赏。”
说完以后,他又让人清点出500两银子,装箱交给张元老。
看到火药司如此轻松的就赚了550两银子,在场的其他元老们,羡慕得眼珠子都红了。
同时也在心里面暗暗较劲,等下次他们也要拿出更好的东西,来获得太子爷的奖励。
等做完这一切以后,朱慈烺又接着吩咐道:
“张元老,你回去以后,要测试我们现在常用的火枪,每次装火药最佳的重量,确认好以后,可以提前用秤称好。”
“并且把弹丸和火药装在一起,等开枪的时候,士卒直接打开装到火枪上就可以了。”
张元老听后,仔细一想,接着大声夸赞道:
“妙,太子爷的这个主意,真是妙不可言。”
并且他还举一反三地说道:
“这样做,完全可以避免士兵们在战场上,因为慌乱而多装或者少装火药。”
“想必大家也知道,火枪的装药需要非常精准的,装的少了,发射出的子弹威力不够,打不到敌人;如果装得多了,火枪枪管非常容易炸膛。”
“军队的火枪手之所以难训练,很大原因就是装药的分量不好掌握,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行。”
“现在好了,有了提前称好重量的火药,士兵们完全不用操心这个,只要拿出油纸倒进去就行,不多也不会少。”
“而且不仅仅是火枪,各式火炮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完全可以提高士兵的射击频率。”
“比如之前士卒在同样的时间可以打两枪,现在起码可以打三枪,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了。”
不过,朱慈烺接着又说道:
“其实火药颗粒化,还可以减少火枪炸膛的风险,这个也要你回去测试。”
“你们可以用同一批火枪,一支装粉末状火药,一支装颗粒状火药,接着不断射击,直到枪炸膛为止,然后记录好这些宝贵的数据。”
张元老听后,连忙领命下去,此时在他的心中,已经有构思了好几种火药的改进方向。
接下来,是擅长制作火枪的李元老,他向朱慈烺展示了最新的火枪成果。
只见两位测试员手持一种很罕见的火枪,走到大家面前,对着不远处的靶子准备射击。
朱慈烺看到这种枪械以后,惊奇地说道:
“竟然是自生火铳,不错,真的不错。”
作者“花开又花谢”推荐阅读《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4AY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