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李族长意味深长地回复道:
“这位小哥,一看你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公子个,从来没有在田地里耕作过,也不了解庄稼人的艰辛。”
“我们这些人都是靠种植粮食为生,小麦虽然产量不高,但是我们祖祖辈辈都种植了几千年。”
“庄稼人对小麦种植熟练程度,就跟熟悉自已手掌纹一样,什么时候育种,什么时候耕地,什么时候浇水都是有经验可循。”
“除了极端的干旱天气,每年的产量都差不多,这也是我们这些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你说的那个地瓜和马铃薯,其实我们也有所耳闻,可是不熟悉这两种粮食的习性,谁也不敢轻易种植。”
“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导致这种东西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绝产,那我们的家族将会万劫不复。”
说完以后,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起来。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风险太大,不值得他们去冒险,也不敢全家老小的生计去冒险。
主要是大家都没有足够多的余粮,要是一季没有收成,全家都得被饿死或者去要饭。
陈县令这个时候也明白了太子府的打算,顿时就在脑海中思索一番,等会儿该如何跟眼前这个没啥耕作经验的少爷解释清楚。
毕竟他作为一县的父母官,劝课农桑是其本职工作,对农业方面的事情也知之甚详。
关于地瓜和马铃薯这两种新的粮食,其实他也知道,在广东沿海地区也有不少种植,听说产量还真不错。
可那只是一些大户人家在进行种植,毕竟人家田地多,不怕遭受损失。
如果家里面有一百亩田地,种上两亩地瓜或者马铃薯,就算绝收也无所谓。
可如果一般的穷苦人家,加在一起也才五亩土地,而且有些还是租的别人家的。
如果全部用来种植新作物,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全家都要跟着喝西北风。
而这次太子府的胃口更大,想要让怀柔县所有人,都种植地瓜和马铃薯。
这可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搞不好会引起很大的民变。
毕竟整个怀柔县差多有四十万亩良田,就算是全部种植小麦,一年也有一百二十万石粮食。
这要是出现了任何问题,太子府的人可能会全身而退,毕竟谁也不敢找他们的麻烦。
可他们这些主政一方的人,最终绝对会被当作替罪羔羊以平民愤,满门抄斩估计都是最轻的。
一想到这里,陈县令就被吓得满头大汗。
本来以为他升官是一桩天大的好事情,没想到还有一个这么大一个巨坑,在等着他往里跳。
只见他严肃地说道:
“朱少爷,圣人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下官觉得这件事情还是要慎重,毕竟马铃薯和土豆这两种新作物,我们怀柔还从来没有种植过,谁也不敢保证能获得高产量。”
“而且何时下种,何时浇水,何时施肥,大家都不清楚,贸然种植风险太大。”
“下官建议,可以让怀柔一些大户人家,拿出一部分田地进行试种,等一切都明朗了,其他人在大规模种植,你觉得这样行不?”
一众保长和族长也纷纷点头赞同,这才是老成持重的好建议。
大家也对这个新任县令有了更多的认同,毕竟在这个关键时刻,能替他们庄稼人说话的人,才是他们真正的父母官。作者“花开又花谢”推荐阅读《大明最后一年,我助崇祯逆风翻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朱慈烺见此情形,连忙笑着解释道:
“大家的担忧我也能理解,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避免。”
“你们所担心的无非就是,这种新作物一旦出现问题,大家都没有饭吃罢了。”
大家听到以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朱慈烺继续说道:
“大家这样看行不?”
“这一年怀柔县只要种植地瓜和马铃薯的人家,今年可以不用交任何赋税,田地里面所有的产出都归农户所有。”
这话一出,引得大部分都非常心动,农家田亩税这一块可是非常重的,这要是免除了确实是能省一大笔钱。
不过心动归心动,可是这样还是不保险,一旦决策失误,对家族损害太大。
朱慈烺见大家还是没有什么反应,接着又加大了筹码:
“等地瓜和红薯收获以后,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产量,我们负责兜底。”
“哪怕一块地绝收,我们也会按照去年小麦的产量补偿给大家,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人饿肚子的。”
这话一出,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对于怀柔县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喜事。
这也意味着种植这种高产作物,所有的风险都由别人承担,他们只是负责种植就行了。
如果成功了,那肯定是皆大欢喜;
就算是失败了,他们也获得了相应的补偿,日子也还能过下去。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大家必须问清楚才行。
只见李族长又开口询问道:
“县尊大人,不知这位小哥是何身份?”
“竟然敢夸下如此海口,要知道我们怀柔县虽然不大,但是也有数十万亩田地,如果都要补偿,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般人根本就拿不出手。”
这时陈县令才发现,忘记跟大家介绍了,于是连忙高声地说道:
“这位朱少爷是从太子府出来的,承诺过的事情,也代表着太子府的承诺。”
只见李族长激动地询问道:
“既然是太子府做出的承诺,我等自然是相信。”
“就凭太子府下面的奇珍阁售卖的火炉子,那可是造福万民的东西。”
“小老儿家也买了两个火炉子,每个月能省不少钱,还能取暖和随时有热茶喝。”
“既然是太子府的主意,想来也不会害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这个新粮食我们李家就种了。”
其他人见李族长带头,也纷纷答应了下来。
不过陈县令还是有一点担心,连忙建议道:
“朱少爷,其实我们也不用一步到位,完全可以拿出一半的田地进行种植,剩下的用来种植小麦比较稳妥。”
“我有一个好友是广东人,曾经也给我说起过,关于这个地瓜和马铃薯的种植要求。”
“在荒地和坡地都可以种植,甚至在门前屋后随便弄点泥巴也能活,没必要浪费上等的肥田。”
“不过请转告太子爷,我们怀柔一定在今年之内,组织全县所有人全力开荒,争取多弄出来十万亩荒地,用来种植新的作物。”
朱慈烺听后也觉得非常意外,这个陈明道的脑子还是挺灵活的,做事也懂得变通。
他的这个建议,还是比较中肯,也更让老百姓能接受。
(http://www.220book.com/book/4AY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