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15 镇山太保,勇救唐僧

小说: 西游记通俗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西游记通俗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4I8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伯钦,这位声名远扬的镇山太保,居于双叉岭与两界山之畔。此处山水相依,景致却颇为独特。

双叉岭中,古木参天而立,繁茂的枝叶交错纵横,阳光倾洒而下,唯余那斑驳陆离的光影在地上摇曳。岭间怪石嶙峋,有的仿若巨兽蹲伏,似在镇守这片山岭;有的又似鬼魅狰狞,透着一股阴森之气。加之终年雾气氤氲,那阴森诡异之感便如影随形,弥漫不散,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

时逢大唐贞观年间,天下初定,然边境之地仍动荡未息。唐王李世民雄图大略,一心开疆拓土以保境安民,与周边诸国或和或战,局势错综复杂,犹如一张巨大而微妙的棋盘。

而民间百姓呢,在战火纷飞与苛政重压之下,艰难求存,犹如在风雨中飘摇的扁舟。

且说这双叉岭往昔曾为秦汉戍边要地,往昔岁月里金戈铁马,无数热血男儿在此戍守,抵御外敌。岁月悠悠流转,曾经雄伟的烽火台如今只剩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唯有那历史的痕迹在风中低诉,似在向后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遥想那秦汉之时,双叉岭乃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为防北方胡族侵扰,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此岭便是大军屯驻休整之所。

蒙恬在此修筑营寨,演练兵马,其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使得双叉岭一时之间军威鼎盛。

士兵们白日里操演阵法,喊杀声震天动地,那声音仿佛能冲破云霄,回荡在山谷之间;夜晚则燃起熊熊篝火,警惕地守卫着边疆,篝火映照下的士兵身影,宛如一座座坚毅的雕像。

秦末乱世,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的战火虽未直接蔓延至此,但双叉岭作为边疆要地,亦受其影响。当地百姓既要防备胡族偷袭,又要应对内地兵乱带来的物资匮乏与治安混乱,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困苦之中。

待大汉初立,高祖刘邦深知边境安宁之重要,遂派遣良将镇守。文景之治时,朝廷推行休养生息之策,双叉岭一带亦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开始开垦荒地,放牧牛羊,与周边民族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田间地头,百姓们辛勤劳作,欢声笑语渐渐多了起来;集市之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

然而,匈奴之患始终未绝,时有小股敌军南下劫掠。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霍去病、卫青等名将多次征伐匈奴,大军途经双叉岭,浩浩荡荡,气吞万里如虎。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那时候,双叉岭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也承载了无数士兵与百姓的悲欢离合。有士兵告别家乡,踏上征途,一去不返;有百姓因战争失去亲人,悲痛欲绝。

岁月悠悠,三国纷争,两晋交替,双叉岭又陷入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各方势力在此角逐,你方唱罢我登场。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双叉岭周边百姓纷纷南迁,以避战乱。

一时间,曾经热闹的村落变得空无一人,田地荒芜,房屋破败。此地一度荒无人烟,唯有残垣断壁和累累白骨诉说着往昔的惨烈,那景象仿佛是一幅地狱画卷,令人触目惊心。

直至大唐建立,李世民文治武功,令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但双叉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仍处于大唐与周边诸国的交界前沿,局势微妙。

唐僧肩负唐王嘱托与佛法东传使命,毅然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彼时深秋,唐僧携二随从行至双叉岭。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如残蝶挣扎。四周荆棘丛生,仿若恶魔张牙舞爪,怪影隐现于枯黄草木间。唐僧见此景,不祥之感涌上心头。

俄顷,狂风乍起,虎啸龙吟,一群恶兽自密林汹涌而出。毒蛇吐信,信子于冷风中寒光闪烁,扭动身躯,发出“嘶嘶”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猛虎眈眈,双眸如炬,皮毛随风微颤,恰似燃烧火焰。

二随从见状,瘫倒在地,瑟瑟发抖,牙齿打颤之声随风飘散。唐僧虽强作镇定,然孤身一人,实难抗衡众兽。

危急存亡之际,刘伯钦仿若天降神兵。头戴豹皮帽,身着羊绒锦衣,足蹬麂皮靴,威风凛凛。手中点钢大叉寒光凛冽,似能撕裂深秋寒意,腰悬毒药弓矢,弓弦紧绷,仿若择兽而噬。

刘伯钦怒目圆睁,大喝一声:“孽畜,休得伤人!”声若洪钟,震得山林瑟瑟发抖,宿鸟惊飞。

众兽闻声,多有退缩之意,唯猛虎自恃凶猛,纵身一跃,直扑刘伯钦。刘伯钦侧身一闪,动作敏捷如猎豹,避开虎扑。手中钢叉顺势刺出,虎爪亦同时挥来,二者交错,钢叉划破虎身,鲜血飞溅,如深秋枫叶洒落。

猛虎吃痛,狂怒更甚,转身再扑。刘伯钦身形矫健,或跃或蹲,或刺或挡,与猛虎展开殊死搏斗。

数回合后,刘伯钦瞅准时机,大喝一声,倾尽全力,将钢叉狠狠刺入猛虎咽喉,虎血喷涌,倒地身亡,枯草染就一片殷红。

刘伯钦救下唐僧,唐僧合十称谢:“多谢壮士救命之恩,贫僧乃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路遇此难,幸得壮士搭救。”

刘伯钦恭敬回应:“长老客气了,俺在这山中久居,岂能见死不救。听闻长老来自大唐,那可是个繁华之地,长老为何远离故土,踏上这西行之路?”

唐僧微微叹息:“大唐虽盛,然佛法尚有未全之处,贫僧受唐王所托,欲往西天求取真经,以普度众生。只是这一路艰险,贫僧亦知不易,却未曾想刚出大唐边境便遇此劫。”

刘伯钦道:“长老此志,甚是高远。但这双叉岭向来妖邪众多,您就没多带些护卫?”

唐僧摇头:“贫僧以为,心怀善念,可避灾祸,且大唐境内治安尚好,未料及此处竟如此凶险。”

刘伯钦叹道:“长老还是太过单纯,这世间险恶,并非善念皆能化解。这双叉岭中,妖邪横行多年,有的妖怪能幻化成各种人形,迷惑路人;有的则擅长施毒,让人防不胜防。”

唐僧若有所思:“阿弥陀佛,贫僧虽知险恶,然佛法之路,不可退缩。”

刘伯钦遂邀唐僧回其住所。至家中,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西游记通俗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刘伯钦之母与妻迎出。家舍虽简陋,却整洁有序。闻得唐僧身份,刘母大喜。

原来,刘父去世不久,刘母常念其在天之灵,今得大唐高僧至此,以为机缘。刘母含泪相求:“圣僧,老身夫婿早亡,盼圣僧能为他诵经超度,使其魂灵安息。”

唐僧慈悲为怀,当即应允:“善哉,施主放心,此乃贫僧分内之事。”

是夜,屋内烛火摇曳,昏黄光晕映照着众人虔诚面容。唐僧端坐蒲团,闭目诵经。梵音袅袅,仿若潺潺溪流,淌入众人心田,屋宇似被祥光笼罩。

刘伯钦一家围坐一旁,面容肃穆,沉浸于神圣氛围。待超度完毕,刘母感恩戴德,忙命家人准备素斋。

俄顷,一桌素净斋饭摆就,虽无珍馐佳肴,然皆出自诚心,唐僧心怀感激,用斋时与刘伯钦一家相谈甚欢。

刘伯钦问道:“长老,这西天取经之路,定是充满艰险,您就不害怕吗?”

唐僧平静作答:“贫僧有佛祖庇佑,且为了大唐百姓与天下苍生,纵有千难万险,亦不敢退缩。”

刘伯钦竖起大拇指:“长老真乃坚毅之人。不过,长老可知那两界山之后的世界?”

唐僧摇头:“贫僧只知越往西去,越近佛国,却不知其中详情,壮士可否告知?”

刘伯钦喝了口茶,缓缓说道:“那两界山之后,妖魔更为狡诈凶狠,且地域风俗大异于大唐,有的地方崇山峻岭,山路崎岖难行,有的地方荒漠无垠,风沙弥漫,还有些地方终年被毒雾笼罩,人一旦踏入,便会迷失方向。听闻有个黑风岭,那岭上有个黑熊精,法力高强,喜夺人财物,周边百姓苦不堪言。那黑熊精常化作人形,在山林中出没,若见有路人携带宝物,便会施展法术将其困住。还有那碗子山,波月洞中的黄袍怪,更是凶狠残暴,能口喷烈火,常于夜间出没,袭击路人。他本是天上星宿下凡,因犯过错被贬至此,却不思悔改,在人间作恶多端。”

唐僧眉头微皱:“如此险恶,看来贫僧需更加小心。不知壮士可有何应对之法?”

刘伯钦笑道:“俺不过是个猎户,能降伏些寻常野兽,对付妖魔可没那本事。但俺觉得,长老若遇危险,可多寻些当地百姓相助,他们虽无降妖之力,但对当地地形熟悉,或能帮长老避开些灾祸。当地百姓中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者,他们知晓许多古老的传说和秘密路径,或许能为长老指点一二。”

唐僧点头:“壮士所言甚是,贫僧记下了。”

次日清晨,刘伯钦便携唐僧启程,欲送其至大唐边境之两界山。一路行来,刘伯钦手指山峦,为唐僧介绍风土人情:“长老,前方两界山,甚是奇异,此山乃大唐与他国之界,山之那头,妖魔更为猖獗。且山中压着一位神猴,名唤孙悟空,五百年前,此猴大闹天宫,搅得天地不宁。想那往昔,天庭威严赫赫,统御三界,然此猴竟独身闯入,棒打诸神。彼时,天庭诸将各展神通,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布下天罗地网;二郎神杨戬与那孙悟空斗智斗勇,变化万千。二人赌斗变化,孙悟空变作麻雀,杨戬便化作老鹰;孙悟空变作鱼儿,杨戬就化作鱼鹰。他们在空中追逐,在水中嬉戏,难解难分。然此猴神通广大,虽历经苦战,却难以被彻底降伏。后被佛祖降伏,压于五行山下。”

唐僧听闻,心中暗暗称奇:“世间竟有如此神猴,贫僧倒想见上一见。”

刘伯钦笑道:“长老莫急,很快便能见到。俺听闻这孙悟空本事大得很,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便是十万八千里,也不知长老如何降伏他。”

唐僧沉思片刻:“贫僧相信,佛法无边,若他真心向善,自会被感化。”

刘伯钦又道:“长老,您虽有此信心,但这猴子被压五百年,心性不定,您可得小心应对。他被压在山下多年,心中或许积怨已久,万一发起脾气来,可不好收拾。”

唐僧道:“多谢壮士提醒,贫僧自会以慈悲为怀,慢慢引导。”

不多时,二人来到两界山。但见此山高耸入云,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间,神秘威严之气弥漫。山风呼啸而过,仿若诉说往昔传奇与沧桑。

刘伯钦扶助唐僧,沿崎岖山路缓缓登顶。果见一巨大石缝之中,压着一只毛脸雷公嘴的猴子,正是孙悟空。其虽被压五百年,然目光炯炯,英气犹存,身上毛发于风中凌乱却不失坚韧。

唐僧见状,心生怜悯。刘伯钦告知唐僧,若揭去那山顶之六字真言帖,孙悟空便可重获自由。

唐僧依言而行,轻轻揭下帖子,刹那间,地动山摇,孙悟空仰天长啸,破山而出。其舒展筋骨,对唐僧纳头便拜:“师父,俺老孙等您多时了!”

唐僧微笑道:“悟空,此后你便随我西行,一同求取真经吧。”

刘伯钦在旁,见证这师徒相认之景,心中甚喜,知唐僧此后有此神徒相伴,取经之路或可顺遂许多。

刘伯钦对唐僧说:“长老,如今您有高徒相伴,俺也可放心了。此去山高路远,您多保重。不过,这孙悟空性急莽撞,长老日后还得多加引导。”

唐僧点头:“壮士所言,贫僧记下了。”

刘伯钦又转向孙悟空:“孙大圣,你可得好好护持长老,莫要生事。”

孙悟空挠挠头:“俺老孙自会护得师父周全,你这凡人,莫要多管闲事。”

刘伯钦也不气恼,只是笑笑。待唐僧与孙悟空行过拜师之礼,刘伯钦又叮嘱唐僧几句:“长老,西行之路,艰难险阻无数,除了妖魔,还有那人心善恶难测。您心怀慈悲,但也莫要轻信他人。有些看似善良的人,可能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唐僧双手合十:“多谢壮士提醒,贫僧自会谨慎。”刘伯钦这才放心离去。

然刘伯钦归途中,思绪万千。今日所见所闻,如梦幻泡影,却又那般真实。他深知,这世间自有其神秘莫测之处,唐僧师徒之取经大业,定将惊天动地。

此后,刘伯钦常于山中静思,回念与唐僧之一面之缘,亦思索自身之过往与未来。每念及唐僧之慈悲、孙悟空之神勇,他便对世间善恶、因果轮回有了更深感悟。



    (http://www.220book.com/book/4I8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西游记通俗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4I8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