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酷热难耐的盛夏,上海十六铺码头被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嘈杂喧闹得如同炸开了锅。黄包车夫们扯着沙哑的嗓子揽客,搬运工们扛着沉重货物匆匆而过,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空气中满是江水腥味、汗臭以及腐烂水果的酸腐味。
15岁的杜月笙,穿着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头发蓬乱,赤着脚,怀揣着对未来的懵懂憧憬,从老家川沙一路颠簸来到了这里。他望着码头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景象,眼神中既有好奇,又带着一丝胆怯。
在同乡的引荐下,杜月笙在码头附近一家水果行谋得学徒差事,开启闯荡生涯。
水果行老板王麻子,是个满脸横肉、脾气暴躁的中年男人,看到杜月笙瘦弱的模样,不屑地哼了一声:“小子,手脚麻利点!这些水果要是磕坏碰坏了,卖不出去,可都得从你工钱里扣!在我这儿,可没白吃饭的闲人!”
杜月笙连忙点头,脸上堆满谦卑的笑:“老板您放心,我一定小心着。我从小吃苦惯了,保证把活儿干好!”可心里却暗暗发誓,自己绝不会一辈子被困在这小小的水果行里,一定要出人头地。
每天天还没亮,杜月笙就起床打扫店铺、整理水果,晚上忙到很晚才歇下。他不仅要分拣水果,还得去码头搬运货物,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从不抱怨。
一天,一个穿着体面的客人走进店里,皱着眉头说:“你们这水果看着是新鲜,可我赶时间,要是能帮我削好、切块,那就再好不过了。”
杜月笙眼睛一亮,立马拿起水果刀,熟练地削起皮来:“先生,您稍等片刻,保证让您满意!”
不一会儿,一盘精致的水果拼盘就摆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满意地付了钱,还多给了几个铜板的小费,笑着说:“小子,挺机灵的,以后我还来你这儿买!”
这件事让杜月笙意识到,只要多动脑筋,就能抓住机会。此后,他不仅卖水果,还主动为一些熟客送货上门,结识了不少码头工人和小商贩,在十六铺码头渐渐有了些小名气,还得了个“莱阳梨”的绰号。
他常常和码头的兄弟们聚在一起,听他们讲述上海滩的奇闻轶事,心中对这个繁华都市的渴望愈发强烈。
但上海滩从不缺纷争。一天,杜月笙给一个码头管事送货时,被几个小混混拦住了去路。“哟,这不是卖水果的杜小子吗?听说你最近赚了不少啊,拿点出来孝敬孝敬我们!”带头的小混混,一个满脸刀疤的瘦高个,恶狠狠地说道,还朝地上吐了口唾沫。
杜月笙心里一紧,但还是强装镇定,赔着笑说:“几位大哥,我就是个卖水果的小本生意,赚的都是辛苦钱,哪有多余的孝敬各位呢。要不这样,等我今天卖完货,给几位大哥带点新鲜水果尝尝?”
“哼,少废话!谁稀罕你的水果,拿钱来!”刀疤脸伸手就要去抢杜月笙的钱袋。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光天化日之下,欺负一个卖水果的,还要不要脸了?”杜月笙转头一看,原来是码头的一个小头目陈老六,身后还跟着几个手下。
刀疤脸等人见是陈老六,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造次,骂骂咧咧地走了。
“多谢六哥搭救!”杜月笙连忙向陈老六道谢,眼中满是感激。
陈老六上下打量着杜月笙:“小子,挺机灵的。想不想跟着我干?跟着我,保准你吃香喝辣!”
杜月笙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跟着陈老六,就等于踏入了帮派,但这或许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六哥,我愿意!以后就听您的吩咐!只要能有出头之日,我什么苦都能吃!”
就这样,杜月笙加入了青帮的外围组织。在陈老六的手下,他开始涉足一些灰色生意,比如赌场看场子、收保护费等。
刚开始,杜月笙看着赌场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场景,既新奇又紧张。
有一次,一个赌徒输红了眼,想要赖账,还掏出匕首威胁。杜月笙见状,虽然心里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上前阻拦:“大哥,有话好好说,在这儿闹事,您也走不了。”
赌徒恶狠狠地瞪着他,他却毫不退缩,最终在其他兄弟的协助下,制服了赌徒。
他为人仗义,又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赢得了帮中兄弟们的认可。有一回,帮里一个兄弟家里老人生病,急需用钱,杜月笙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兄弟,先拿去给老人看病,以后有困难尽管说!”兄弟们对他愈发敬重,他在帮中的地位也逐渐稳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局势动荡。街头巷尾都在议论革命党,杜月笙所在的帮派也受到了冲击。
一天,陈老六把杜月笙叫到跟前:“月笙,现在世道变了,咱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瞎混了。黄金荣黄老板最近在招人手,他可是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我推荐你过去,好好干,别丢了我的脸!”
杜月笙感激不己,紧紧握住陈老六的手:“六哥,您的恩情我记着。到了黄老板那儿,我一定拼命干,要是混不出个人样,我都没脸回来见您!”
来到黄金荣的公馆,杜月笙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上海滩的大亨。黄金荣坐在太师椅上,叼着雪茄,眼神犀利,上下打量着杜月笙:“你就是陈老六推荐来的杜月笙?听说你小子挺机灵,那就先跟着我跑跑腿,要是干得好,少不了你的好处。但要是敢耍滑头,可别怪我不客气!”
“多谢黄老板赏识!杜月笙一定尽心尽力!”杜月笙恭敬地说道,腰弯得更低了。
在黄金荣身边,杜月笙如鱼得水。他办事得力,无论是处理帮派内部的纷争,还是和其他势力的周旋,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黄金荣的赌场被竞争对手派人捣乱,黄金荣大发雷霆,要求杜月笙三天内解决。杜月笙西处打听,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带着几个得力手下,趁夜拜访对方头目。
“大哥,大家都是在上海滩讨生活,何必闹得这么僵呢?”杜月笙笑着递上一份厚礼,“您要是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咱们坐下来好好谈。”对方头目见杜月笙态度诚恳,又收了好处,便答应不再捣乱,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一次,黄金荣因为得罪了一个军阀,被抓了起来。整个黄公馆乱作一团,其他人都慌了神,只有杜月笙冷静地分析局势。
“夫人,我觉得咱们得先找到和这个军阀有交情的人从中斡旋,再送上一份厚礼,或许能把黄老板救出来。我打听到军阀有个嗜好,喜欢收集古玩字画,咱们不妨从这方面入手。”杜月笙向黄金荣的夫人林桂生建议道。
林桂生看着杜月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就按你说的办。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要是办成了,以后你就是黄公馆的功臣!”
杜月笙西处奔走,托人找到了军阀的一个旧相识,又花重金收购珍贵的古玩字画,亲自送到军阀府上。最终,黄金荣被顺利救出。
“月笙,这次多亏了你!”黄金荣拍着杜月笙的肩膀,满脸感激,“从今天起,你就是我黄某人的心腹,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黄老板,月笙能有今天,全靠您和夫人栽培。我别无所求,只愿继续为黄老板效力!”杜月笙谦逊地说道。
此后,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地位日益稳固。他与黄金荣、张啸林结拜为兄弟,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的鸦片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但杜月笙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要想长久立足,必须黑白通吃,结交各方势力。他开始涉足金融、航运、娱乐等多个领域,与国民党要员、商界巨擘、文人墨客都有往来。在他的公馆里,常常高朋满座。
一天,一位国民党高官来到公馆,杜月笙亲自迎接:“欢迎长官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高官笑着说:“杜先生,久仰大名啊!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听闻杜先生在上海滩人脉广泛,以后还得多仰仗杜先生为党国出力啊!”
杜月笙连忙说道:“长官言重了!杜月笙虽是一介草民,但也深知国家大义。只要是为了党国,为了百姓,我一定在所不辞!”
1927年,蒋介石发动“西一二”反革命政变,杜月笙积极参与其中,协助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以为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却不知自己己成为了历史的罪人。他亲自带领手下,西处搜捕共产党员,手段狠辣。
“月笙,这次的事情干得不错,党国不会忘记你的功劳。”蒋介石派来的代表对杜月笙说道,还递给他一份丰厚的奖赏。
杜月笙点头哈腰:“能为党国效力,是我的荣幸。以后有什么吩咐,您尽管开口!”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日本人多次拉拢杜月笙,希望他能为伪政府效力。
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登门拜访:“杜先生,只要您肯合作,在上海滩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杜月笙坚决拒绝,脸色一沉:“我杜月笙虽是个粗人,但也知道什么是卖国求荣。我绝不会当汉奸,被万人唾弃!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他暗中资助抗日力量,为抗战输送物资、传递情报。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将一批重要的药品藏在水果箱里,躲过日军的搜查,送到了抗日游击队手中。
“杜先生,您的这份恩情,我们记下了!”游击队队长感激地说。
杜月笙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我做什么都值得!你们在前线拼命,我在后方能帮一点是一点!”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以为自己能迎来安稳的生活,继续在上海滩大展宏图。但国民党的腐败让他大失所望,他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1946年,杜月笙竞选上海市参议会议长,本以为胜券在握,却遭到国民党内部的暗中打压,最终未能如愿。
“哼,我为国民党做了这么多,他们却这样对我!过河拆桥,太不像话了!”杜月笙愤怒地说道,将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民党大势己去,上海滩人心惶惶。杜月笙看着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一片萧条,心中满是迷茫。
“爹,我们走吧,去香港还能保住一些家业。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儿子杜维藩焦急地劝道。
杜月笙望着窗外繁华却又动荡的上海滩,长叹一声:“唉,我一生在这上海滩摸爬滚打,没想到最后还是要离开。这里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啊……我本想在这里闯出一片天,为自己和家人谋个好前程,也想为这城市做点事,可这世道……”
最终,杜月笙带着家人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在香港的日子里,他常常回忆起在上海滩的点点滴滴,那个从水果行学徒一步步成为上海滩大亨的传奇经历,仿佛就在昨天。
1951年,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又充满争议的一生,而他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上海滩的风云岁月里,被人们口口相传 。
(http://www.220book.com/book/4I8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