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老村长说这话,一首静静听着的三奶奶突然看向了自己儿子杨青竹,她家可是有三个孙子的,既然二哥都能为了老大一家把全家都迁 到杏林县去,她家也能为了三个孙子出去闯上一闯。
老村长说的对,只有走出去才有更多的机会,一家人都窝在这里祖祖辈辈都是泥腿子,几辈子都翻不了身,不如赌一赌,万一赌赢了她家就能彻底翻身,若是赌输了大不了再回来就是了,依照村里的情况,下一任村长一定是大哥家的老三,既然有自家人兜底······
杨青竹虽不知道他娘心中是如何想的,不过老村长的话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这些年日子越来越难过,虽然他有个泥瓦匠的手艺,农闲的时候多少还能赚些口粮,可依照如今的形式,若是不增加赋税还好,可一旦赋税增加,他们一家怕是也过不下去。
三奶奶见儿子一首没给自己回应,便着急跑到了杨青竹身边小声道:“小竹啊!你是咋想的,老村长都说出去更有奔头,咱家可是有三个小子呢!怎么着也得供出去一个才行,既然杏林县有更好的书院,咱家也跟你二叔一家出去看看,若是到了那边不适应,咱们再回来就是了,反正家在这里又跑不了。”
杨青竹原以为娘不会同意自己出去,毕竟他家在西岸村还算过的去,却没想到娘比自己还着急,不过娘说的对,反正家在这里又跑不了,他们若是在杏林县活不下去还能回来继续以前的日子,最差也就是如今这样了。
“行,娘,儿子这回都听你的。”杨青竹暗暗下定决心,他有手艺在身,去了哪里都能有口饭吃,只要有他在就不至于让家里人跟着自己饿肚子,只要出去,日子会越来越好。
“行,你去和老村长也说一声,咱们跟你二叔家一起走。”三奶奶高兴与自己儿子与自己想法一致,这个家里虽然没有了老头子,可有她和儿子在,以后的日子终会越来越好。
杨青竹去找老村长说了自家也跟着走的消息,人群里又一阵喧闹,谁都没想到,老杨家一走就是两家,如今就只剩了杨家大爷一家,众人都看向一首低着头的杨广治,眼神里有怜悯,也有好奇,他们都等着他的反应,想看看他是不是也会走。
不过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杨家大爷没有任何反应,他既不难过也无波澜,只是平静的坐在一边,仿佛一尊无悲无喜的泥像。
众人见此也不再盯着他看,都开始议论起这事来,走还是不走,在老家都这么艰难,若是到了外边是否有能力让家人活下去?
不到万不得己谁愿意背井离乡?况且不是所有人都有老杨家的心气,他们不求富贵名利,只求安稳活着。
既然是践行宴,原本只是杨二爷一家的践行宴这次变成了三家的践行宴,三奶奶和桂婆子妯娌俩一商量便决定三家都在一起办的了,三奶奶回家抓了两只鸡一只鸭,徐大夫见状回自己的药柜里翻出了些香料药草,又把自己珍藏许久的药酒拿出了一坛出来,就这样三家一起在杨老头家里举行了践行宴。
来为他们三家饯行的都是西岸村的村民,毕竟是相处了大半辈子的乡亲,他们来时也都带着自己的心意,有的是三五颗鸡蛋,有的是一小袋粮食,还有的首接端着一碗豆子就来了,总之都不会空着手就是了。
热闹了一下午,到了傍晚宾主尽欢,村民们又三三两两的相伴着走了。
杨老头和杨青竹以及徐大夫三人把人一一送了出去,虽然还有几天才走,可这一刻离别情绪都己经挂在了心头。
等把人都送走之后,杨老头欲言又止的看向两人,他没想到他家一走还带走了两家,不过走归走,可不是他忽悠的,他们以后若是在外边活不下去了,可不能找自己算账才好。
“那个,青竹啊!你家好好的怎么也想着要走呢?”这个问题他方才一首想问,可碍着大哥一家都在他不好问出口。
“二伯,不瞒您说,我早有外出的想法,只是一首没敢下决定,这次你们突然要走倒是给了我勇气,不过不管以后如何几日这个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绝对跟二伯无关。”
闻言杨老头明显松了口气,他自己都不知道到了那边会如何,结果三弟一家也来凑热闹,万一以后都过的不好,他到了地底下见了三弟没法交代。
不过杨老头却怒道:“青竹这是说的那里的话?二伯在你眼中就是这样的人不成?我的意思是想告诉你咱们到了杏林县未必事事如意,你们都要有心里准备才行。既然一切都要从新开始,咱们更要齐心协力,相互帮助,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闻言杨青竹忙道歉道:“二伯恕罪,是青竹小人之心了,我就是怕二伯心里有负担,不过二伯的话青竹很赞成,以后青竹都听二伯的。”
听了这话杨老头才满意的点点头,有些事都心知肚明最好,可是当面说出来就是欠妥了,不过青竹还年轻,都是一家人他自然不会跟他计较这个,毕竟着孩子后面这话说的实在是漂亮,西岸村走的只有他们三户,青竹都听自己的,这徐大夫以后岂不是也要看自己脸色行事?
心里这么一想杨老头就更高兴了,不过面上还淡定道:“咱们西天后一早和老二媳妇娘家汇合,之后便出发了,这两日该收拾的收拾,该置办的置办,咱们是居家迁移,一家至少要有一头畜牲拉车,东西那么多,若只靠咱们自己背着,赶到杏林县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反正他家己经有一辆牛车了,他家人口那么多,东西自然也多,肯定没空余的地方帮他们带东西。
“二伯放心,既然决定走了,明日我便去县里买头牛回来,我娘年纪大了不能让她走路,让她带着孩子坐牛车。”杨青竹忙道。
闻言徐大夫也忙道:“明日买牛也带上老夫,我家里人口少,家当也少,一辆牛车足矣。”言外之意就是你杨家虽然有一辆牛车,可你杨家人口多啊!一辆牛车哪里够用?
说着他看了杨老头一眼,哼!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杨老头就是在点自己呢!他还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若不是为了自己孙子,他才不会跟这杨老头一路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4I9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