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年间,天下初定,满汉势力交融,朝堂局势波谲云诡。《清实录》记载:“顺治朝,前朝旧臣及满族勋贵,于新朝规制之下,各有其位,然安置之策,常引朝堂纷争。” 彼时,我以少年之姿登基为帝,掌控大清集团这一庞大商业帝国,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在老员工安置问题上,深陷泥潭,处境艰难。
我是爱新觉罗·福临,大清集团的董事长。咱们这集团,由努尔哈赤老祖宗以非凡的勇气和谋略开创,一路披荆斩棘,到皇太极汗王精心治理,已成为行业巨擘。旗下业务涵盖农、工、商、牧等诸多领域,员工更是汇聚满、汉、蒙等各族精英。本想着凭借先辈的赫赫威名,能带领集团一帆风顺,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
这老员工安置问题,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集团里的满族老员工,大多是跟随太祖、太宗打江山的勋贵后裔,他们仗着祖辈的功劳,在集团里肆意妄为。有的整日游手好闲,上班不是喝茶聊天,就是聚众赌博,工作效率极低,还美其名曰“享受祖宗荫庇”。汉族老员工呢,不少是前朝旧臣,虽有满腹经纶,但因文化差异和民族隔阂,与满族同事矛盾重重。在一次关于市场拓展的方案讨论会上,满族老员工主张用武力威慑周边小商户,强行纳入集团版图;汉族老员工则依据儒家“和为贵”的理念,提议以怀柔政策,通过合作共赢来扩大市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竟演变成一场激烈的争吵,差点大打出手。
而我呢,本想一碗水端平,妥善安置这些老员工,让他们继续为集团发光发热。可我的指令到了下面,却总是执行不下去。负责安置工作的部门,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偏袒一方,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一时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太和殿,准备借着早朝大会,和集团的高管们好好商讨一下这老员工安置的难题。
我一脸严肃地坐在龙椅上,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大声说道:“各位爱卿,今日咱们来聊聊老员工安置的事儿。这事儿已经拖了太久,却毫无进展,严重影响集团的和谐稳定。你们身为各部门的负责人,都给我说说,到底打算怎么解决?”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索尼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董事长,这老员工安置确实棘手。满族老员工倚仗祖辈功勋,对新的工作安排诸多不满;汉族老员工又因文化差异,难以融入现有体系。臣以为,不妨给满族老员工一些荣誉职位,让他们安享尊荣,同时给汉族老员工安排适合他们专长的岗位,发挥其才能。”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鳌拜就跳了出来,吹胡子瞪眼地吼道:“索尼,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满族老员工为集团立下汗马功劳,怎能只给个虚职?他们理应掌握核心权力,继续引领集团发展。那些汉族老员工,不过是前朝余孽,能留在集团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汉族大臣范文程一听,气得脸都红了,指着鳌拜说道:“鳌拜,你这话说得太过分了!汉族老员工同样为集团尽心尽力,他们的学识和经验,对集团发展至关重要。你这是歧视,是对人才的埋没!”
朝堂上瞬间乱成一锅粥,大臣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的支持鳌拜,喊着“满族至上”;有的站在范文程这边,叫嚷着“任人唯贤”。场面一度失控,我看着这乱糟糟的场景,气得差点吐血。
我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喝道:“都给我闭嘴!再吵,统统革职查办!”朝堂这才安静下来。
这时,一直沉默的苏克萨哈站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说道:“董事长,依臣之见,咱们可以成立一个老员工安置专项小组,由满汉大臣共同组成,深入了解每位老员工的需求和专长,制定个性化的安置方案。同时,设立员工培训中心,帮助老员工提升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我听了苏克萨哈的话,觉得有点道理,点了点头说道:“就按你说的办。苏克萨哈,你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务必尽快拿出可行方案。记住,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要是办不好,拿你是问!”
众人领命而去,我本以为事情会就此顺利解决,可谁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说起这事儿的起因,还得从大清集团的扩张说起。随着集团版图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日益繁杂,急需大量有经验的员工。于是,我们吸纳了不少前朝旧臣和满族勋贵后裔。可没想到,这些老员工却成了集团发展的绊脚石。满族老员工习惯了以往的特权,对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要求抵触情绪严重;汉族老员工则在文化差异和民族偏见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老员工安置专项小组很快成立了,苏克萨哈带着小组成员开始了艰苦的工作。他们深入到每一位老员工中间,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有一次,小组去拜访一位满族老员工,刚说明来意,这位老员工就拿出一坛子酒,非要和小组成员一醉方休,还说“不喝酒,啥事都别谈”。结果,小组成员被灌得东倒西歪,工作差点泡汤。还有一次,在与一位汉族老员工交流时,小组成员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诗词,被老员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连这点文化常识都没有,还怎么谈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专项小组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安置方案。对于满族老员工,保留了部分荣誉职位,同时安排他们参加管理培训,提升现代管理能力,参与一些重要项目的决策顾问工作。对于汉族老员工,根据他们的专长,安排到合适的部门,如让擅长经济的去户部,精通文化的去礼部。同时,员工培训中心也正式启动,为老员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
方案实施初期,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一些满族老员工对培训嗤之以鼻,说“我们祖宗打江山的时候,可没学过这些洋玩意儿”。一些汉族老员工则对新岗位不适应,抱怨工作压力太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看到了安置方案的好处。满族老员工通过培训,提升了自身能力,在项目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族老员工在新岗位上如鱼得水,为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回顾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千。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朝代更迭,都面临着人员安置的难题。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也面临着如何安置功臣和前朝旧臣的问题。他采用了分封与任用相结合的方式,稳定了局势。咱们大清集团这次老员工安置,同样充满了挑战。但正是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一个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合理安置和培养,是集团长治久安的关键。
我深知,虽然这次暂时解决了老员工安置的问题,但未来还可能会遇到更多类似的挑战。我担心,随着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新老员工之间的矛盾会不会再次激化?我们的安置机制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而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如何让老员工和新员工携手共进,为集团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夜深了,我独自一人站在宫殿的阳台上,望着满天繁星,轻轻叹了口气。这老员工安置的事儿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集团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多少未知的困难等待着我去解决?我又该如何带领集团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前行?这些问题,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但也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为集团的未来寻找更好的方向。也许,这就是作为董事长必须承担的责任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4I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