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1272年 傣族舞韵醉心房

小说: 民族焕境编年史   作者:5路偷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民族焕境编年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1272年,天下局势依旧波谲云诡,元朝的统治如同一棵大树,根系逐渐向四方蔓延,影响着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各个角落。而在西南边陲,傣族聚居的地方,却似一片与世无争的乐土,处处洋溢着别样的生机与韵味。那里有茂密的热带雨林,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还有那别具一格的竹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在傣族聚居的景洪城,生活着一位名叫岩罕的年轻舞者。他身姿矫健,面容俊朗,有着一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岩罕自幼便对傣族舞蹈痴迷不已,跟着族里的老艺人学习,一招一式都浸透着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他常听老人们念叨着《泐史》里的记载:“傣家之舞,起于远古,祈愿于神灵,传情于族人,舞步之间,皆为生活之写照,文化之承载也。”这寥寥数语,却让岩罕深知这舞蹈背后的分量,愈发用心钻研。

这一日,晨曦初照,岩罕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来到了城外的溪边。溪边的草地柔软而翠绿,四周环绕着高大的棕榈树,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奏响天然的乐曲。岩罕先是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便开始翩翩起舞。他的舞步轻盈,时而如孔雀开屏般绚丽多姿,时而似蝴蝶翩翩般灵动轻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诠释着傣族舞蹈的韵味。

此时,同村的好友岩温也来到了溪边,他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平日里跟着父辈做些贩卖土产的营生,走南闯北,见识也算广博。看到岩罕正沉醉在舞蹈中,他也不忍打扰,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待岩罕一曲舞毕,才笑着打趣道:“岩罕啊,你这舞跳得越发精妙了,我看呐,就连那林中的鸟儿都要被你比下去,羞得不敢唱歌了呢。”

岩罕听了,笑着回应道:“你就莫打趣我了,我不过是尽自已所能,传承咱们傣族的舞蹈罢了。这舞蹈里的门道可深着呢,我还得学上许久。”

岩温走上前,拍了拍岩罕的肩膀,说道:“那是自然,咱们傣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这舞蹈更是其中的瑰宝。哎,我前些日子去了趟大理那边,听闻如今外面的世界变化可大了,那元朝的官府正鼓励各地商贸往来,不少新奇玩意儿都流入咱们这边了。我还听人说起一本叫《岛夷志略》的书,里面记载了好多海外国家的风土人情,什么金银珠宝、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啊,可有意思了。”

岩罕听了,眼中满是好奇,“哦?竟有这般有趣的书,那海外的国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这整日沉醉在舞蹈里,对外头的事儿知晓得太少了。”

岩温笑着说:“我也只是听旁人讲了些皮毛,说是那海外有些国家,房子都建在水上,出门全靠划船呢,还有的地方,人们穿着的衣裳色彩斑斓,样式奇特,和咱们这儿大不一样咯。”

两人正说着,村里的长老派人来寻他们,说是有要事商议。岩罕和岩温赶忙收拾了一下,朝着村子走去。

回到村里,只见众人都围坐在长老的竹楼前,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忧虑之色。长老名叫波罕,年逾古稀,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皱纹,但那眼神却依旧透着睿智与威严。

“今日叫大家来,是有件事儿得商量商量。”波罕长老缓缓开口道,“如今这外面世道变了,虽说咱们景洪城地处偏远,可也难免受到些影响。听闻官府有意让咱们这儿的土产增加些交易量,这原本是好事,可咱们也得盘算盘算,怎么个交易法,才能既不亏了咱们族人,又能顺了官府的心意呀。”

众人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担心外族商人会压低价格,有的则想着这或许是个让傣族文化传播出去的好机会。

岩罕心中一动,站起身来说道:“长老,我觉得咱们傣族的舞蹈独具魅力,若是能借着这商贸往来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咱们的舞蹈,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咱们的土产,也能让咱们傣族的名声传得更远呢。”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主意不错,纷纷点头称是。

波罕长老微微点头,笑着说:“岩罕这想法倒是新颖,不过这事儿还得细细谋划一番。咱们的舞蹈可不能随意展示,得有个章程,还得找些合适的场合才好。”

于是,大家便围绕着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岩温也分享了自已在外经商时看到的一些表演形式,提议可以借鉴一二,让傣族舞蹈更具观赏性,吸引更多的外族人。

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先在城里的集市上找个开阔的地方,搭建一个简易的舞台,定期让岩罕和村里其他擅长舞蹈的年轻人上去表演,顺便展示一些傣族的特色服饰、手工艺品等,以此来吸引过往的行人和商人。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几日,村里的人们都忙碌了起来。妇女们精心制作着漂亮的筒裙和精美的刺绣饰品,男人们则忙着搭建舞台,搬运道具。岩罕更是没日没夜地编排新的舞蹈,想要把傣族舞蹈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终于,到了集市表演的这一日。天还未亮,岩罕就早早起身,穿上了那身最华丽的表演服饰,服饰上绣满了五彩的孔雀图案,在晨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他来到舞台前,看着已经布置好的场地,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集市上的人也越来越多。当表演的时间一到,岩罕深吸一口气,走上了舞台。伴随着悠扬的葫芦丝声,他开始舞动起来。那灵动的身姿,优美的舞步,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集市上原本喧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人们都围聚过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表演,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喝彩声。

“瞧这小伙子,舞跳得真好啊,这是哪个族的舞蹈呀?”一位外地来的商人好奇地问道。

旁边的一位老者笑着回答道:“这是咱们傣族的舞蹈,可有年头了,好看吧!”

表演结束后,不少人都围到了展示傣族特色物品的摊位前,询问着价格,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岩罕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欢喜,觉得自已的努力没有白费,也算是为族人做了一件好事。

此后,这样的集市表演便成了常态,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傣族舞蹈,景洪城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

有一日,一位从大都来的官员路过景洪城,听闻了这里的热闹,便也前来观看。这位官员名叫赵启,他见多识广,对各地的文化也颇为感兴趣。看到岩罕的舞蹈后,不禁眼前一亮,待表演结束后,便找到了岩罕。

“你这舞蹈跳得着实精妙,颇有韵味啊。”赵启夸赞道,“我在大都也见过不少歌舞表演,可像你这般能把民族风情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却不多见。”

岩罕赶忙行礼,谦逊地说:“大人过奖了,这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我不过是尽力传承罢了。”

赵启笑着说:“嗯,这传承是好事。如今圣上也希望各地的文化能相互交流,共同繁荣。我看你这舞蹈若是能到大都去表演一番,定能引起不小的轰动啊。”

岩罕听了,心中一动,可又有些犹豫,毕竟大都太过遥远,自已从未离开过景洪城,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赵启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你莫要担心,若是你愿意去,我可以安排妥当,保证你一路上平安无事。而且这也是个让更多人了解傣族文化的好机会呀。”

岩罕思索了一番,觉得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遇,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消息传开后,村里的人们既为岩罕感到高兴,又有些不舍。波罕长老把岩罕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岩罕啊,此次去大都,责任重大,你可要把咱们傣族的风采好好展现出来,让世人都知道咱们傣族的好。一路上要小心谨慎,莫要忘了自已的根呀。”

岩罕眼中含泪,坚定地说:“长老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让傣族舞蹈在大都绽放光彩。”

告别了族人,岩罕便跟着赵启踏上了前往大都的路途。一路上,他们经过了许多城镇和村庄,岩罕见识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有一回,他们在一个小镇上歇脚,遇到了一位说书先生。那说书先生正讲着三国时期的故事,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讲得绘声绘色,围坐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岩罕好奇地凑过去听,听完后不禁感叹道:“这世间竟有如此精彩的故事,我以前都未曾听闻过呢。”

赵启笑着说:“这天下的故事可多了去了,等你到了大都,那儿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保管你大开眼界。”

经过数月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大都。大都的繁华让岩罕瞠目结舌,那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各种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岩罕在赵启的安排下,住进了一处专门接待各地艺人的馆舍。在这里,他结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舞者、乐师等艺人,大家相互交流,分享着各自的技艺和文化。

没过几日,便是大都的一场重要庆典,岩罕将在这场庆典上进行表演。他深知这场表演的重要性,每日都刻苦练习,不敢有丝毫懈怠。

到了庆典这日,皇宫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岩罕穿着精心准备的傣族服饰,走上了那华丽的舞台。当音乐响起,他再次舞动起来,那独特的傣族舞韵瞬间弥漫在整个场地,让在场的众人都沉浸其中。皇帝和众大臣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

表演结束后,岩罕赢得了满堂喝彩,皇帝还特意赏赐了他一些珍贵的绸缎和金银饰品,夸赞他为宫廷带来了别样的风情。

岩罕在大都待了一段时间后,便想着要回景洪城了。他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那熟悉的山水,更想把在大都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族人。

回到景洪城后,村里的人们都热情地迎接了他,听他讲述着大都的繁华和一路上的趣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对外面的世界也越发向往了。

此后,景洪城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了,越来越多的傣族文化元素传播了出去,也有更多的外族文化传入进来,让这座小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1272年的时光里,傣族的舞蹈如同一条绚丽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让这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而在世界的其他角落,1272年的缅甸蒲甘王朝正处于兴盛时期,佛教文化盛行,国内遍布着众多宏伟壮观的佛塔建筑。这些佛塔造型各异,雕刻精美,承载着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与信仰,同时也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审美。缅甸人民擅长纺织,其生产的丝绸织品色彩鲜艳、质地柔软,不仅在国内备受喜爱,还通过贸易之路远销周边国家,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同样有着辉煌的建筑成就,吴哥窟作为其代表性建筑,规模宏大,建筑结构复杂,墙壁上的浮雕栩栩如生,描绘着神话故事、战争场景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彰显着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柬埔寨人民以农耕为主,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并且有着独特的灌溉系统,保障了粮食的丰收,使得人口得以繁衍,文化得以传承。

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政治和文化的变革,伊斯兰教文化与本土的印度教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社会风貌。在学术领域,印度的数学、天文等学科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周边国家乃至更广泛的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医学也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利用丰富的草药资源为民众治病疗伤。

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王国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繁荣的海上贸易,与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等地都有频繁的往来。其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舞蹈、音乐等表演形式吸收了不同地区的元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爪哇的手工艺也十分发达,木雕、陶器等制品精美绝伦,深受各国商人的喜爱。

波斯地区的伊利汗国在当时与元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诸多交流。波斯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诗歌创作繁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描绘着生活、爱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在建筑方面,融合了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等地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清真寺、宫殿等建筑气势恢宏,内部装饰华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这些国家在1272年都各自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色,它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在世界历史的浩瀚苍穹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与傣族所在的这片土地上的故事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那个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