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可生活中的麻烦事却接踵而至。
几天后,王泉刚把采购科以及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维护好,该请客吃饭的请了,该送礼的也送了。
正想着能好好休息一下,结果三大爷突然找上门来。
“哎哟喂,王泉,你可算回来了!”
三大爷阎埠贵满脸焦急。
王泉一脸惊讶,问道:“三位大爷,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三大爷阎埠贵率先忍不住抱怨起来:“王泉啊,你走了之后,咱们家的粮食很快就不够吃了。
别人家可能情况还好些,可我家你是知道的,几个儿女正是能吃的时候,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塞牙缝的。”
二大爷刘海中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啊,我这儿也不够吃,你看看,我都瘦了一圈了。”
王泉仔细打量了一番,却没看出二大爷瘦在哪里。
心想,说不定是他儿子刘光天和刘光福瘦了吧。
“一大爷,您这边情况怎么样?”
王泉看向易中海问道。
易中海说道:“我这儿还行,我们老两口省着点吃,还能勉强维持。
可其他邻居就不行了。”
王泉心里暗自琢磨:恐怕是贾家快撑不住了吧。
其实贾东旭没死,对贾家来说有利有弊。
毕竟贾东旭工作强度大,必须吃饱饭,才有精力干活。
在贾家,那几口子人食量可都不小。
就说贾张氏,身形胖得跟那吹了气似的,圆滚滚的。
原本就削减过的粮食定量,在这般吃法下,很快就见底了。
王泉之前安排的粮食,也就勉强够支撑一两个月,往后便完全不够大伙吃的了。
几个月时间过去,贾家众人也和其他普通百姓一样,真切地尝到了饥饿的滋味。
成年人还好,毕竟解放前也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多少能扛得住。
可小孩子们哪受得了这般折腾,肚子饿起来,哭闹个不停。
之前孩子们想去找叶倩,寻思着从她那儿找点吃的,可每次都被母亲林小翠给拦了回去。
林小翠她们对王泉所做的事了解得并不多,再说了,就算知道些什么,她们一介女流,也没那个本事去掺和。
四合院这边没了粮食的补给,正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各种矛盾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点点地爆发出来。
恰在此时,轧钢厂的物资相对充裕些。
在那儿工作的人,还能多买些馒头和菜带回家,改善改善伙食。
可其他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干着急没办法。
要说这段时间过得最滋润的,当属傻柱了。
这几年,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傻柱竟然成功评上了八级厨师,还当上了大厨,负责起小灶的招待工作。
别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傻柱却能一日三餐吃得饱饱的,时不时还能从后厨带些剩菜剩饭回家。
一来二去的,和秦淮茹之间便有了些扯不清的关系。
好在贾东旭还活得好好的,身体硬朗,所以暂时还没人在背后说傻柱的闲话。
但易中海心里清楚,邓华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再这么下去,迟早得出大事。
这不,王泉一回来,易中海他们就急急忙忙地找上门去。
王泉听他们说明来意后,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想着自已空间里还有不少白面和杂粮,便点头应下了。
说道:“三位大爷,粮食的事,我能帮着想想办法。
不过我可得把丑话说在前头,这次我最多能搞来些杂粮,白面的话,数量着实不多。”
三大爷一听,赶忙抢着说:“行啊,杂粮也成,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易中海和刘海中看了三大爷一眼,眼神里满是埋怨,可阎埠贵就跟没看见似的,根本不理会他们。
最后,易中海代表着四合院说道:“行嘞,王泉,你多费费心,能搞到多少是多少。
不管怎么样,有总比没有强啊。”
王泉点了点头,回应道:“成,你们先回去等着。
后天我休息,到时候我去联系联系。
这事也不急在这几天吧?”
“不急不急,那我们先回去了。”
三大爷一边说着,一边一步三回头,那模样,就跟舍不得走似的,最后才慢悠悠地离开了王泉家。
王泉倒也没把这事太放在心上,寻思着到时候按约定给他们弄些粮食过去就行。
其实,四九城的粮食物资供应已经开始慢慢恢复了些许。
尤其是不少工厂单位,粮食定量差不多恢复到以往的水平了,基本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产。
可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和一般单位,粮食问题依旧没能得到解决,估计得等到明年庄稼收获之后,情况才能有所好转。
即便如此,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塞罕坝那边的粮食储备也不怎么充足,所以王泉在临行前,特意和于正来商量要不要粮食的事。
这么做,一来能清理一下自已空间里囤积的粮食,二来这些粮食大概率是为明年大规模种树做准备的。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王泉来说都有好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泉像往常一样,正常休息、工作。
到了晚上,他趁着夜色,又给四合院送去了一批粮食。
四合院里头,什么样心思的人都有,可在这个时候,还真没人敢打王泉的主意。
不管是在轧钢厂,还是在四合院,王泉的地位那都是高高在上,不是他们这些普通小老百姓能算计得了的。
自从上次举报事件后,王泉什么事都没有,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估计都绝望了。
或许有人会想着举报他倒卖粮食,可实际上,王泉的工作有着十足的底气。
首先,在那上百个合作的村子里,王泉确实随时都能从那儿收购到一些粮食。
其次,王泉卖粮食可没想着从中赚钱,都是平价买进再平价卖出,就相当于帮大家跑腿买粮食。
而且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在粮食紧缺有钱都买不到的时候,四合院的人能平价买到粮食,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了。
再者,四合院百来号人,王泉每次给他们的粮食,最多也就千八百斤。
和轧钢厂那种动不动就采购数万斤甚至十数万斤粮食的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王泉采购这点粮食,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4ND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