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张无忌通过皇位三辞三让的考验,其一直紧绷的心弦总算有了片刻松弛。
朱元璋也已耗神良久,半卧着闭目养神了片刻,才恢复了些精神。
随后,朱元璋又缓缓坐起身来,向无忌抛出一个令其极难回答的棘手问题:
“既然教主无意于皇位,元璋自是不便再强求……
只是,教主且看在元璋的子孙里,究竟谁可担起克承大统之重任?”
张无忌乍一听闻此问,不禁愣了一下!
这看似简短的帝王之问,实则隐匿着两个大坑,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
其一,无忌本乃江湖中人,远离朝堂,根本不适宜对皇位继承人一事妄加论断!
若贸然回应,恐有僭越之嫌,说不定还会再度勾起朱元璋多疑的神经;
其二,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已然数载,位分早定,按常理而言,朱元璋实不应向他提出这般问题!
不过,无论怎样,先要填了第一个坑再说。
于是无忌双手抱拳,神色恭谨,沉声道:
“陛下,皇位传承历来乃天子乾纲独断之事,纵是朝中股肱重臣,亦仅具些许建议之权!
无忌不过是一介草民,实不敢妄议此等大事,万望陛下见谅!”
无忌边说着,边将神思延展至内殿之外。
他敏锐地捕捉到那殿外窥探之人的气息,虽若有若无,却也难逃过他的神功感知;
再加上那略显紧张慌乱的细微举动,无忌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此人武功平平,且心性还不够沉稳,加上他还有权在皇宫之中调动重兵——
综合这些迹象,无忌心中已有了答案,此人十之八九便是皇太孙朱允炆!
而此时,病重中的朱元璋又用手拽住无忌,略显激动而不容推辞地说:
“咳咳……
这大明基业,亦有教主一份,元璋自应与教主共商皇位传承之大事!
此事纠结于心,久不能决,若不得教主指点,元璋恐将死不瞑目!”
见朱元璋已用“死不瞑目”把自已架了起来,无忌心中苦笑,本一心回避的他,此刻只得硬着头皮与朱元璋周旋。
他一面思忖着如何巧妙探知这位老皇的心中所望,一面小心斟酌言辞,生怕稍有不慎便陷入这宫廷权斗的漩涡之中。
“陛下何须如此烦忧!
皇太孙生性宽厚仁德,且能勤勉爱民,颇有先太子之遗风……
陛下所创下的这等宏伟基业,纵或难以在太孙手中再造辉煌……
为伊画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然其亦必定会是一位出色的守成之君。”
无忌深知当下率先将皇太孙朱允炆,这一已成既定事实的选项抛出,乃是最为稳妥之举。
他一边故意放慢语速,一边用眼睛的余光关注着朱元璋的神情变化——
试图从中捕捉到其情绪波动,以此来窥探这位帝王内心深处的真实意向。
与此同时,无忌敏锐的感知力如细密的蛛丝,悄然蔓延至殿外——
无忌清晰地捕捉到殿外之人正屏住呼吸,耳朵竭力朝着殿内伸展,意图听清无忌的每字每句。
那人的心跳犹如急促的鼓点,这无疑将他尚待磨炼的心理素质暴露无遗。
其所关心的,绝非仅仅是无忌的回答,朱元璋的下一步回应才是重中之重——
那仿若天平上的最重砝码,轻轻一动,便可能将现有的朝堂格局彻底颠覆!
朱元璋闻得无忌提及先太子朱标,那原本已蜡黄苍老的面容瞬间又被一抹伤感所笼罩。
先太子朱标于他而言,是心中最柔软的角落之一,往昔的父子情深、寄予厚望,皆随着朱标的逝去,而成为心底无法言说的伤痛!
然而此刻,朱元璋的心底虽然被无忌无意间触痛,但其又涌起一丝慰藉,感念无忌在岁月的流转中,依然铭记着先太子的种种嘉行懿德。
不过,思绪终须拉回眼前的烦忧——
朱元璋悠悠长叹一声,继而对着无忌仿若敞开心扉倾诉起来:
“允炆这孩子,他的仁德宽厚,仅得标儿之表,而未得其里!”
一阵咳嗽打断了话语,朱元璋的面容也因这剧烈的咳嗽而涨得通红。
待稍稍缓过气来,他又继续说道,
“况且,论及那作为帝王所必要的强硬手腕及沉稳心性,他与自已的几位叔叔相比,实是欠些火候!”
最后朱元璋又是一声叹息,似是从心底最深处艰难地挤出,满含着忧虑地说:
“如今要将这大明的江山社稷托付于他,实在是令朕忧心忡忡,深感勉为其难了!”
无忌乍闻朱元璋对皇太孙这番评价,不禁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错愕之色。
他曾被朱元璋视作朱家皇朝最大的潜在威胁,两人之间为此曾有诸多暗中较量与猜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般对皇太孙近乎交底的评语,实不该传入自已这个“敏感人物”的耳中!
这让无忌一时有些恍惚,心中暗自思忖朱元璋如此言语背后的深意与目的,是否又是一场精心布局的试探;
亦或是这位帝王在皇位传承的巨大烦忧前,真的已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境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4WM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