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的午后,御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朱见济端坐在桌前,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神情专注又带着几分期待。他深知,接下来要向朱祁钰阐述的这个计划,将可能彻底改变大明的格局,成败在此一举。
不多时,朱祁钰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身后跟着的太监迅速为他摆好坐垫。朱祁钰坐下后,目光落在朱见济手中的册子上,开口问道:“济儿,你说有要事相商,可是这个?”
朱见济连忙起身,恭敬地将册子递上,说道:“父皇,正是。儿臣近日苦思,深感如今朝堂与民间信息不通,诸多政令推行艰难,谣言也容易肆意传播。故而儿臣构思了一个创办《大明日报》的方案,望父皇审阅。”
朱祁钰翻开册子,刚看了几眼,便微微皱起眉头,疑惑道:“这《大明日报》是何物?每日发行,刊载朝廷政令、民生诸事,还有各地军情?这倒是从未听闻。”
朱见济见状,赶忙解释:“父皇,《大明日报》就像是一个朝廷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它能上达天听,将百姓的心声传递给朝廷;下传圣意,让百姓清楚知晓朝廷的决策。通过它,还能内清吏治,将官员的政绩、贪腐之事公之于众,让百姓监督;外宣国威,把我大明的强盛、军事胜利宣扬出去,震慑西方。”
朱祁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头问道:“你这想法虽好,但其中困难重重。且不说每日采编、印刷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单说这刊载内容,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纷争,甚至民心不稳,你可有应对之策?”
朱见济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回道:“父皇所言极是。采编之事,儿臣会挑选品行端正、才学出众之人负责,确保内容真实可靠;印刷方面,可召集京城的工匠,改良印刷之法,提高效率;至于内容审核,儿臣会亲自把关,重要稿件呈父皇御览,定不会出现差错。而且,儿臣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些风险,才更要去做。若因害怕困难而退缩,我大明如何进步?”
朱祁钰看着眼前自信满满的儿子,心中既欣慰又震撼。他从未想过,一个孩子竟能有如此超越时代的构想。良久,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你有这般决心,朕便准了。朕从内帑拨银万两,作为启动资金,望你能将此事办好。”
朱见济大喜,连忙跪地谢恩:“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这一刻,他的心中满是激动,仿佛己经看到了《大明日报》发行后,大明焕然一新的景象。
次日上午,于谦来到东宫。他面带微笑,对朱见济说道:“殿下,听闻您要创办《大明日报》,此乃利国利民之举。老夫有一门生,名叫沈炼,此人饱读诗书,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接受极快,若能让他负责报社的具体筹办,定能助殿下一臂之力。”
朱见济闻言,眼中一亮:“于大人举荐,必是人才。烦请大人速速将沈炼请来,本太子正有诸多事宜要与之商议。”
不多时,沈炼被带到朱见济面前。他身材挺拔,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聪慧与坚毅。见到朱见济,他立刻跪地行礼:“草民沈炼,拜见太子殿下。”
朱见济连忙让他起身,说道:“沈先生不必多礼。本太子听闻先生大才,如今正要创办《大明日报》,诸多事务繁杂,还望先生能助本太子一臂之力。”
沈炼微微颔首,说道:“殿下如此信任草民,草民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草民对这报纸之事知之甚少,还望殿下能多加指点。”
于是,朱见济与沈炼在书房中彻夜长谈。朱见济详细地向沈炼介绍了报纸的版面设计,比如分为时政要闻、民生百态、军事动态等板块;又讲解了新闻采写的要点,要真实、客观、及时;还提到了印刷发行的难题与解决思路,比如与各地驿站合作,加快发行速度。
沈炼听得目不转睛,这些新名词与新思路让他大开眼界,心中对朱见济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忍不住感叹道:“殿下之才,实乃天下罕见。如此宏伟构想,假以时日,必能让我大明焕然一新。沈炼愿誓死追随殿下,为《大明日报》的创办鞠躬尽瘁。”
而在这一天,小禄子也没闲着。他带着几个东宫侍卫,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穿梭。自从接到追查“魔器”谣言源头的任务,他便像一只嗅觉灵敏的猎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艰难的追踪,他们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小巷里,抓获了数名散播谣言的街头混混。小禄子看着这些畏畏缩缩的家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是谁指使你们散布谣言的?若是敢有半句假话,可别怪我不客气!”
一个混混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说道:“大……大爷,我们也是拿人钱财,替人办事。是一个宫里的公公找到我们,给了我们银子,让我们在茶馆、酒楼这些地方说太子的坏话,说‘轰天雷’是魔器。我们真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是宫里的大人物。”
小禄子皱了皱眉头,继续逼问:“那他长什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征?”
另一个混混小心翼翼地说:“他身材瘦瘦高高的,说话声音很尖,脸上有颗黑痣,就在这儿。”说着,指了指自己的嘴角。
小禄子心中暗自记下,又问了一些细节,确认没有遗漏后,便带着这些混混回了东宫。他知道,这些线索至关重要,必须尽快告诉太子。
朱见济听完小禄子的汇报,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心中己经有了猜测,那个在背后指使的“宫里的大人物”,极有可能是曹吉祥。看来,孙太后一党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但他并不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创办《大明日报》的决心。他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那些妄图用谣言诋毁他的人无所遁形。
此时,距离《大明日报》的首次发行越来越近,报社里一片忙碌。沈炼带着一群文人墨客,日夜赶工,筹备着创刊号;工匠们也在紧锣密鼓地改良印刷技术,力求报纸的质量达到最佳。而朱见济,一边要应对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一边要关注报社的进展,忙得不可开交。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透着一股坚定与自信。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负责筹备印刷事宜的工匠头目匆匆找到朱见济,神色慌张地说:“殿下,大事不好!我们准备用来印刷报纸的一批纸张,不知为何,突然被人毁坏了,无法使用。这可如何是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