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早晨六点二十五分,校园广播还没起床,整个青屿中学像一杯被暂时遗忘的柠檬水,表面浮着薄薄的冷雾。
我踩着刚拖过、仍带着漂白水味的楼梯,往教室走。在二楼转角,一封没有邮票、没有邮戳、只写着“林星——等风”的信封,端端正正贴在公告栏的玻璃上,像一枚不合季节的落叶。
信封是淡绿色的,纸纹里夹着细小的银丝,迎着灯闪出星屑似的光。我西下看,连值日生都没到。
2
我把信封揣进校服口袋,心跳得比早读铃还急。第一节是物理,老赵在讲平抛运动,粉笔头像颗白色子弹在黑板上撞出“砰砰”声。我低头拆信——
里面只有一张对折的拍立得:照片里是夜晚的沙坑,沙面被画满同心圆,最中心躺着那颗橙色玻璃弹珠。照片背面,一行蓝色圆珠笔字迹:
“今晚十点,带一把会唱歌的叶子来。——Z”
Z?周屿?还是风?
3
宋知夏在课间把脑袋凑过来,嘴里还嚼着半片吐司:“会唱歌的叶子?这人挺浪漫,也挺难伺候。”
“你觉得我该去吗?”
“当然。”她眨眼,“不然我陪你翘掉晚自习?我这儿还有上周音乐课落下的银杏叶书签,五线谱压纹,一吹就出声。”
我笑着推她额头:“你那叶子唱歌跑调。”
4
十点整,宿舍灯己熄,整栋红楼像被拉上了闸。我谎称去医务室,抱着用作业本卷成的“叶笛”溜到操场。
风比昨夜更凉,跑道上残留着白日的余温,像被太阳遗忘的呼吸。沙坑边,周屿早到了,他蹲在跳远踏板旁,手里握着一只老旧的随身听,耳机里传出“沙沙”的空白带声。
“会唱歌的叶子呢?”他问。
我把作业本递给他。他愣了一下,笑出声,嘴角那颗几乎看不清的梨涡短暂地出现又消失。
“也行。”他按下播放键,空白带里竟慢慢浮出声音——是风声,夹着操场铁网被摇晃的“咯吱”,还有远处寝室楼隐隐的口琴声。
他把耳机递给我,说:“先听。”
5
我戴上耳机,世界瞬间只剩风在左、琴声在右。忽然,一声极轻的“咔嗒”像有人在磁带里推开一扇门。紧接着,是宋知夏的声音——
“林星,如果十年后你忘记青屿的风,就把这片叶子翻过来。”
我猛地抬头。宋知夏明明在宿舍,这声音却像被谁提前藏进了磁带。
周屿把随身听翻个面,磁带仓里根本没有磁带,只有一片卷成细筒的银杏叶,叶脉被针尖刻出五线谱,音符是我和她初二那年合写的旋律《星期三在发芽》。
6
“你怎么——”
“昨天你们在沙坑说话,我把口袋里的空白磁带悄悄开了录音键。”周屿耸肩,“声音留在风里,风留在叶脉里。”
我低头,看见那片叶子在月光下薄得透明,像随时会碎成星尘。
“至于弹珠,”他弯腰拨开沙面,那颗橙色弹珠静静躺在底下,却裂成了两半,里面凝固的“云”不见了,只剩一滴水珠,晃来晃去,像被囚禁的小月亮。
“它的时间用完了。”周屿说,“现在,轮到叶子发芽。”
7
他把裂开的弹珠递给我,水珠碰到指尖,竟顺着指纹渗进去,凉得像一枚倒着生长的雪花。
“林星,”他第一次叫我的名字,声音比夜风还轻,“你相信风会把答案寄回来吗?”
我还没回答,操场的探照灯突然亮起,保安老李的吼声远远炸开:“谁在那儿——”
周屿把随身听塞进我怀里,转身就跑。他的背影在光柱里像一条被剪开的影子,越拉越长,最后竟被风吹散。
8
我攥着裂开的弹珠和那片会唱歌的叶子,贴着看台阴影溜回宿舍。
上床前,我把叶子展平,夹进日记本最后一页。灯光熄灭的一瞬,我仿佛听见极轻的“咔嗒”——像磁带倒带,又像种子破壳。
【本章留下的三粒种子】
A. 随身听里除了宋知夏的声音,还有一段被抹去的空白,时长恰好是7秒——谁的声音被剪掉了?
B. 弹珠里的水珠第二天清晨不见了,只留下一圈淡金色的盐渍,像极小的海岸线。
C. 周屿的梨涡只在说真话时出现,可他今晚笑了两次。
(http://www.220book.com/book/62Q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