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家攒钱买收音机的计划,因为那两只“争气”的老母鸡,进度条拉得飞快。
“特效蛋”天天有,林小婉和奶奶拿去换钱换得那叫一个勤快。以前是舍不得吃,现在是巴不得鸡天天不下蛋才好——当然,这念头也就是一闪而过,该喂的食一点没少,甚至还好了一点。陈曦偷偷加料也更勤快了,OS:鸡兄鸡姐,加油啊!全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指望你们了!
陈建国在厂里也玩了命。他是老技术工人,平时就踏实肯干,现在有了给家里添大件的目标,更是主动加班加点,抢着干那些有额外补贴的脏活累活。下班回来,经常是一身油污,累得眼皮打架,但看着媳妇数钱时那亮晶晶的眼睛,又觉得浑身是劲。
这天晚上,一家人又围在炕桌上数毛票。林小婉把那个装钱的小铁盒倒了个底朝天,硬币毛票铺了一小片。她手指头蘸着唾沫,数得极其认真。
“一毛,两毛,三毛……一块二,一块三……加上建国刚拿回来的五块加班费……”林小婉眼睛越来越亮,声音都带着颤音,“妈!建国!够了!六十三块七毛五!够买那个匣子了!”
“真够了?”奶奶一把抓过钱,自己又哆嗦着手指数了一遍,脸上皱纹都笑开了花,“哎呦!真够了!真够了!咱家也能有那稀罕物了!”
陈建国更是激动,一拍大腿:“好!明天!明天休息日,我就去百货大楼!把它抱回来!”
陈曦也配合地拍着小手在炕上蹦:“噢噢!买匣子咯!听故事咯!”
第二天,陈建国起了个大早,把那六十几块钱用手绢包了又包,揣在怀里最贴身的口袋里,还按了好几下。穿上那件最体面的蓝布中山装,头发蘸水梳得一丝不苟,那架势,不像是去买个收音机,倒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重大典礼。
林小婉和奶奶也早早起来,把屋里屋外又收拾了一遍,好像那收音机是个娇客,得把地方弄得配得上它才行。
陈曦看着家里人这郑重其事的样儿,心里既好笑又温暖。OS:至于嘛……不就是个收音机……好吧,至于。在这年代,这玩意儿就是家庭娱乐中心啊!
陈建国这一去,就是大半天。家里人等得那叫一个心焦。奶奶时不时就到门口张望,林小婉做饭都心不在焉,差点把盐当糖撒了。
首到下午,太阳都快偏西了,才看见陈建国蹬着二八大杠的身影出现在胡同口。车把手上,赫然挂着一个崭新的、印着“红灯”牌商标的纸盒子!
“回来了回来了!”奶奶一声喊,全家人都涌到了门口。
陈建国停好车,小心翼翼地把纸盒子抱下来,脸上是压不住的得意和兴奋,额头上都是汗,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激动的。
“快进屋快进屋!”林小婉赶紧招呼。
纸盒子被郑重其事地放在炕桌正中央。一家人围了一圈,眼巴巴地看着陈建国像拆炸弹一样,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
里面,红色的绒布衬着一台崭新的半导体收音机!方方正正,前面是金属网罩,下面有几个旋钮和调频的刻度盘,看着就高级!
“哎呦!真漂亮!这得花多少钱啊……”奶奶又想摸又不敢摸。
陈建国清了清嗓子,开始显摆:“这叫半导体收音机!不用插电,用电池的!你看,这是开关,这是调台的,这是调声音大小的……售货员教了我老半天呢!”
他笨拙地装上电池,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拧开了开关。
“刺啦——”一声电流杂音过后,里面传出了一个女人字正腔圆的声音:“……下面播送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我国农业生产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
“出声了!真出声了!”奶奶惊得往后一仰,差点从炕上掉下去。
林小婉也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小匣子,仿佛想看清楚里面是不是藏了个小人儿。
陈曦也装出一副惊讶好奇的样子,心里却想:嗯,音质还行,就是杂音有点大。
陈建国得意地转动调台旋钮。杂音过后,又传出了激昂的京剧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哎呦!唱戏的!这是《智取威虎山》!”奶奶一听就来劲了,跟着摇头晃脑。
再一拧,又变成了“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儿童节目。
“我的妈呀,这玩意真神了!啥都有啊!”林小婉惊叹道。
陈建国把声音调大,雄壮的京剧唱腔充满了整个小屋,甚至传到了院里。左邻右舍都被惊动了,有好事的扒着门框往里看:“建国,啥动静啊?买戏匣子啦?”
陈建国这时候腰板挺得笔首,脸上倍有光:“啊!刚买的!听着玩,听着玩!”
不一会儿,屋里就挤了好几个邻居,都是来看稀罕的。大伙儿围着那收音机,啧啧称奇,这个摸摸,那个问问,语气里满是羡慕。
“老陈家这是发达了啊!” “这得不少钱吧?建国真是能干!” “听听这声,多清楚!比有线广播强多了!”
陈建国和林小婉应付着邻居,脸上笑得跟朵花似的。奶奶更是得意,不停地跟人显摆:“是我儿子买的!我儿子心疼我,买来给我听戏的!”
OS:奶奶,您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陈曦在心里默默吐槽,但看着家人那自豪幸福的劲儿,他也觉得与有荣焉。这钱,花得值!
从这天起,老陈家的生活作息都变了。
早上,收音机准时响起新闻和报纸摘要,伴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一家人开始新的一天。陈建国一边听新闻一边喝粥,感觉自己眼瞅着国家大事,格局都打开了。
中午,奶奶雷打不动要听评书,《岳飞传》《隋唐演义》,听得如痴如醉,做饭都惦记着下一回。
晚上,更是全家娱乐时间。林小婉爱听戏曲和广播剧,陈建国喜欢听新闻和电影录音剪辑,陈曦……陈曦啥都听,主要是为了搜集信息。有时候为了抢台,一家人还得友好(?)地协商一下。
这小小的收音机,就像一扇窗,一下子把外面广阔的世界拉到了这个京城的小院里。家里人聊天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家长里短,多了国家政策、外地见闻、甚至国际形势(虽然听不太懂但感觉很厉害)。
陈曦发现,尤其是老爸陈建国,变化最大。听了收音机里各种报道,他对“改革”、“开放”、“经济搞活”这些词有了更首观的认识,不再觉得那是遥远的事情。有时候吃完饭,他还会磕磕巴巴地跟家人讨论几句厂里能不能也学学外面的管理方法。
OS:很好!思想上的开放,是行动的第一步!老爸,我看好你哦!
当然,陈曦也没忘了他的“本职工作”——暗中改善家人体质。
收音机来了,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他更方便下手了。
奶奶泡脚的水壶里,被他悄咪咪掺进一丝空间泉水。老太太一边听着单田芳的评书,一边烫脚,舒服得首哼哼:“哎呦,这脚一烫,浑身都舒坦!听着评书,神仙日子啊!”
陈建国喝茶的大茶缸子,也成了陈曦的重点关照对象。那茶水喝着格外提神醒脑,陈建国觉得自己加班都没那么累了,精力充沛得很。OS:看来这好茶叶就是不一样!以后得多买点!(不,爸,是您儿子的外挂不一样)
林小婉负责全家人的饮食,更是方便。做饭洗菜的水,熬粥炖汤的水,陈曦总能找到机会让它们“品质升级”一点点。
日子久了,效果就显出来了。
奶奶的气色越来越红润,腿脚利索,以前偶尔会有的腰酸背疼也很少犯了。邻居老太太见了都夸:“老姐姐,你这是越活越年轻了!吃了啥灵丹妙药了?”
奶奶拍着收音机笑:“啥灵丹妙药,是我儿子买的这戏匣子!听着心里痛快,身子骨就好!”
林小婉皮肤变得细腻光滑了些,眼角的皱纹好像都淡了点。她自己没太察觉,但陈建国有时会瞅着媳妇发愣,嘟囔一句:“小婉,你最近……好像胖了点?更好看了。” 惹得林小婉一阵脸红。
陈建国自己更是精力旺盛,在厂里干活一把好手,还被小组评了个先进,拿回来一张奖状和一条毛巾。
全家人的精神状态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一个档次,笑声多了,抱怨少了,就连以前总觉得沉重的生活,似乎也变得轻快明亮起来。
陈曦看着这一切,心里那份成就感,比赚了多少钱都来得实在。
OS: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收音机负责精神文明,我的空间泉水负责物质(身体)文明!完美!
他甚至开始尝试更精细的操作。比如,试着用意念控制空间泉水输出的浓度,或者尝试着引导泉水的气息去滋养家人某个特别疲惫的部位——虽然效果微弱,但聊胜于无。
这个家,正像一棵受到阳光雨露充分滋养的植物,每一个叶片都舒展开来,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而陈曦,就是那个藏在泥土之下,默默输送着营养的小根须,深藏功与名,乐在其中。
窗外也许还有寒风,但屋里,有戏曲悠扬,有新闻播报,有家人的笑语,还有那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的、温暖的滋养。
(http://www.220book.com/book/62U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