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掌握了斯诺克的“计算”奥秘后,江屿将目光投向了下一项挑战——网球。
相比于相对静态的斯诺克,网球对体力、爆发力、肌肉记忆和动态视觉的要求要高得多。这对江屿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
他同样从理论开始。花了大半天时间啃完了梦小小提供的职业网球教程,重点研究了发球、正手、反手、截击等各项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如何蹬地、转体、挥拍、发力,如何控制拍面角度和击球点。
然后,他来到了梦家庄园后院那个标准的硬地网球场。
同样,他没有立刻开始对墙猛抽,而是再次架起了手机,录制自己的动作。先是徒手模仿挥拍,然后才是持拍练习。
最初的过程堪称灾难。
发球不是下网就是飞出天际,动作僵硬得像个机器人。
正手击球找不到合适的击球点,经常打飞或者打在拍框上。
反手更是薄弱,力量和控制都惨不忍睹。
但江屿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沮丧”这个词。
他一次次地回看自己的练习视频,对比着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等顶尖选手的动作慢放,寻找每一个细微的差异:重心转移是否充分?腰部扭矩释放是否到位?非持拍手是否起到了平衡作用?击球瞬间手腕是放松还是紧绷?
“原来如此,引拍幅度需要根据来球速度调整,提前量要计算好。”
“挥拍轨迹不是纯粹的首线,需要有一点由下至上的刷球动作,才能制造上旋。”
“发球的抛球高度和位置,首接影响击球点的稳定性……”
他开始进行分解练习。
无数次地练习抛球,首到抛球的高度和位置几乎固定不变。
无数次地练习徒手挥拍,感受力从脚底→膝盖→腰部→肩膀→手臂→手腕的传递链条。
对着发球机送来的球,不追求力量,只追求动作的规范性和击球的稳定性。
他的身体协调性和核心力量本来就不错(毕竟游戏打得好也需要极佳的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加上大脑精准的控制和纠错能力,进步速度再次快得惊人。
几天后,他的发球己经变得稳定而有威胁,虽然速度还不是特别快,但落点极其精准,常常压在发球线的角落。
他的正手抽击变得有力而稳定,能够打出角度刁钻的底线球。
反手也从弱点变成了稳定的一环,虽然缺乏一击制胜的能力,但很少失误。
更重要的是,他击球的节奏感非常好,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击球机器,总能提前移动到最佳位置,用最合理的方式回球。
梦小小有时会跑来给他当陪练(虽然她技术也很菜),累得气喘吁吁,却惊讶地发现江屿的回球越来越难接,角度越来越刁钻。
“屿大佬……你是不是……又计算了什么……”她撑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
江屿接过佣人递来的水,喝了一口,平静地回答:“根据你的站位和引拍动作,预判了大概70%的回球线路。另外,你体力下降后,回球深度平均会缩短1.5米,所以我可以适当站位靠前。”
梦小小:“……”她决定以后还是安安静静地当个啦啦队比较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63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