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之外的心动·第三十三章 向阳而生,爱意永存
林晓的女儿名叫安安,接过小念奶奶递来的“读者故事集”时,指尖触到泛黄的纸页,仿佛握住了一段沉甸甸的时光。那时她刚上大学,对爱情的认知还停留在偶像剧的浪漫里,却在翻开故事集的瞬间,被字里行间的细碎温柔击中——太爷爷陆承渊为太奶奶苏晚冒雨买糖糕的狼狈,两人在葡萄架下分享一碗热粥的默契,连吵架后悄悄给对方掖被角的别扭,都比任何戏剧情节更动人。
安安开始像小念奶奶当年那样,每个周末都往老宅跑。她学着打理院子里的向日葵,给纪念角的旧物拂去灰尘,听来访的读者讲他们的故事:有夫妻俩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说要让宝宝从小知道“相守”的意义;有年过七旬的老爷爷,独自坐在藤椅上读陆承渊的笔记本,说想起了自己过世的老伴;还有和她一样的年轻人,捧着书来寻找对抗现实压力的勇气。
有一次,一个男生拿着吉他来老宅,坐在向日葵花丛前弹起了《牵手》。琴声响起时,正在整理故事集的安安忽然红了眼眶——小念奶奶曾说,这是太爷爷太奶奶最喜欢的歌,当年他们在海边散步时,太爷爷总爱哼给太奶奶听。男生弹完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给异地恋的女朋友录下来,告诉她,我想像书里的他们一样,等她回来。”安安笑着帮他调整手机角度,看着镜头里的向日葵和老宅,忽然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随着来老宅的人越来越多,安安在网上建了一个“老宅爱情故事”的账号,把读者的故事、院子里的西季变化、纪念角的旧物细节,都拍成照片和视频分享出去。没想到账号很快火了,很多人留言说:“看了你们的故事,我决定和冷战的爱人好好聊聊”“明年结婚,想带另一半去老宅拍组照片”“原来最浪漫的不是鲜花钻戒,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陪伴”。
有商家联系安安,想把老宅改造成网红打卡地,承诺给她很高的分成,却被安安拒绝了。她想起小念奶奶说的话:“老宅不是用来赚钱的,是用来装爱的。”后来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读者一起,把老宅的一间空房改成了“爱情书信馆”,鼓励来这里的人写下想对爱人说的话,封存在特制的信封里,等多年后再来取。第一个封存书信的,是一对即将结婚的情侣,男生在信里写:“愿我们像陆先生和苏小姐一样,把日子过成诗,把爱意藏进每一个平凡的清晨和黄昏。”
安安毕业那年,决定把“老宅爱情故事”做成公益项目,定期组织“爱情分享会”,邀请不同年龄段的夫妻来分享相处之道,也帮有情感困惑的人答疑解惑。分享会的第一次活动,她特意把场地设在葡萄架下,摆上太爷爷当年用的石凳,还播放了小念奶奶留下的《牵手》录音。当一对结婚六十年的老夫妻握着彼此的手,说“吵架时别忘对方的好,难过时多想想一起走过的路”时,台下很多人都红了眼眶。
有一年夏天,老宅的向日葵开得格外好,安安拍了一张向日葵花丛的照片,配文:“太爷爷太奶奶,今天又有人在这里许下了相守的约定,你们看,阳光正好,爱意正浓。”照片下面,有个熟悉的ID留言——是当年那个弹吉他的男生,他晒出了和女朋友的结婚证,说:“我们结婚了,明年就去老宅拍婚纱照,谢谢你们的故事,给了我们坚持的勇气。”安安看着留言,笑着给他们回复:“欢迎回家,等你们。”
时光匆匆,安安也从青涩的大学生,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老宅守护者”。她像小念奶奶、像小宝爷爷、像太奶奶苏晚那样,把温柔藏在细节里——给新来的读者递一杯热茶,帮年迈的老人搬一把椅子,在纪念角新增的照片旁写下温暖的注解。有人问她,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在老宅上,安安总会指着院子里的向日葵说:“你看,它们永远朝着太阳,就像爱情永远需要用心守护。太爷爷太奶奶用一生证明了,爱能跨越契约,能抵挡岁月,我只是想把这份力量传下去。”
又是一个春天,安安在纪念角新增了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来自不同读者的“爱情信物”——有情侣的合照、有夫妻的结婚请柬、有年迈老人的牵手剪影。她在玻璃罐旁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始于契约,归于真心;向阳而生,爱意永存。愿每一份爱,都能被时光温柔以待。”
阳光透过葡萄架的缝隙,落在玻璃罐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院子里的向日葵刚冒出嫩芽,朝着太阳的方向努力生长,像在延续一段跨越百年的约定。安安坐在藤椅上,翻开那本厚厚的“读者故事集”,指尖轻轻拂过扉页上小念奶奶的字迹,忽然觉得,太爷爷陆承渊和太奶奶苏晚从未离开——他们的爱,藏在每一朵盛开的花里,藏在每一个温暖的故事里,藏在无数人相守的岁月里,永远鲜活,永远明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64T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