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别》掀起的狂潮渐次沉淀为乐坛一道难以逾越的峰峦,而“默声工作室”内,空气却并未因此松懈,反而弥漫着一种更为凝练、近乎虔诚的专注。沈默深知,盛名之下,唯有以更苛刻的标准对待下一部作品,方能不负众望,亦不负己心。《浮生旧梦》的主题曲《暗香》,便是这下一柄亟待出鞘的绝世好剑。
钟伯将录音棚的灯光调至昏黄,仅留控制台上一盏绿幽幽的指示灯和谱架上一束暖光,营造出与歌曲意境相符的沉静氛围。空气中飘散着淡淡松香与电子设备预热后特有的温热气息,这是一种令人心定的、属于创作空间的独特味道。
沈默并未立刻进入录音间。他坐在控制台前,与钟伯以及特意请来的两位国乐大师——一位擅长箫与埙,一位精通古筝——反复推敲着编曲的细节。张导提供的粗剪画面在另一块屏幕上无声播放,乱世的硝烟与儿女的缱绻在黑白与褪色的彩色间交替上演。
“这里,提琴群进入的时机再晚零点五秒,”沈默指着谱面上一个节点,声音低沉而清晰,“让古筝的轮指独自再走一个小节,要那种珠落玉盘后,余韵将散未散的孤寂感,然后弦乐再像雾气一样漫进来,不能抢,要‘渗’。”
钟伯颔首,布满皱纹的手指在调音台上精准地微调着推子,一边对旁边的古筝大师道:“李老师,您看这个力度可否再轻灵一分?似有还无最好。”
李老师闭目沉吟,指尖虚按琴弦,模拟着那种力道,缓缓点头:“可试。心要静,力要透,音要虚。我明白沈先生要的味道了。”
另一边,负责箫与埙的王大师则看着一段描绘离别的画面,忽然开口:“此处,埙可否?箫声清冷,埙更苍凉,有大地呜咽之感,与这乱世背井离乡的决绝更配。”
沈默眼中一亮:“妙!就用埙!但要克制,只在中段铺垫两句,如同命运一声沉重的叹息,过后依旧用箫的飘渺承接,喻示魂兮远去。”
作者“夜烧”推荐阅读《娱乐:我的网约车电台爆火全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如此这般的琢磨,持续了整整两日。每一个音符的时长、力度,每一种音色的切入、淡出,甚至乐器演奏者的呼吸气口,都经过了反复的校准与试验。沈默对细节的苛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要的不是一首好听的主题曲,而是一件能完全融入《浮生旧梦》血脉、甚至能独立承载起那段历史的听觉艺术品。
苏晚晴静静坐在角落,记录着这一切。她看着沈默与几位大师沉浸其中,时而争论,时而豁然,那种纯粹基于艺术追求的专注与碰撞,让她深深动容。这远比应付外界的明枪暗箭更耗心神,却也更能滋养这个团队的根骨。
第三日,沈默终于步入了录音间。他换上了一身素色的中式衣衫,整个人气质似乎也沉淀下来,与窗外喧嚣的现代都市隔绝开来。他闭上眼,脑海中不再是技巧,而是全然代入那乱世中身不由己的灵魂。
前奏响起,古筝剔透的音色如月光洒落,埙低沉呜咽的短暂介入恰似命运无情的注脚,随即箫声婉转而起,如同主角徘徊不前的身影。
沈默开口,声音并非《吻别》那般极致浓烈的爆发,而是一种内敛到近乎克制、却又蕴含着千钧之重的深情。他用了大量细腻的气声和微颤的音效,仿佛每一个字都沾染着那个时代的尘埃与泪光:
“……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里重生 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
副歌部分,他没有刻意提高音量,反而将声音压得更沉,更稳,仿佛那深情己沉重到无法高声言说,只能在胸腔中回荡轰鸣。弦乐适时地铺陈开来,却并非喧宾夺主的澎湃,而是如影随形地托举着那人声,营造出一种天地苍茫、此情不渝的史诗感。
录音棚外,钟伯屏住呼吸,戴着耳机的手指微微颤抖。他听过无数演唱,但沈默此刻的演绎,己超越了技巧的范畴,那是灵魂与另一个时代的共鸣。两位国乐大师也相视一眼,眼中尽是惊叹与欣慰。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