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的背叛如同一次内部爆破,其破坏力远胜外界的万语千言。工作室里曾坚不可摧的信任堡垒被炸开了一个狰狞的缺口,冷风裹挟着猜疑与失望倒灌而入。最初的几天,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笼罩着所有人。交流变得谨慎,笑容变得勉强,每一次眼神接触都似乎带着无声的审视:下一个会是谁?
沈默将一切看在眼里。他没有召开动员大会,也没有试图用激昂的言语强行弥合裂痕。他知道,情感的创伤需要时间愈合,而信任,只能通过共同的行动重新构建。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重新梳理了工作流程和权限。这不是出于对小杨这类事件的过度防范,而是基于一种更成熟的责任分配——将核心创作与技术支持更清晰地划分,既保障了创作的自由与纯粹,也确保了团队运作的稳定与安全。这是一种冷静的、去情绪化的建设。
接着,他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他召集了剩余的所有成员,包括苏晚晴和钟伯,开了一个极其简短的会。会上,他拿出了一份新的合作协议。
“这不是一份雇佣合同,”沈默平静地解释,“这是一份基于项目分成的合伙协议。如果未来我们的音乐盈利,每一位付出心血的核心成员,都将根据贡献分享成果。当然,如果亏损,我也将承担所有成本。”
他将协议推到每个人面前:“如果选择留下,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同事,更是共同冒险的合伙人。音乐是我们的理想,但理想也需要面包来支撑。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公平的方式。”
众人看着那份条款清晰、利益共享的协议,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这不是收买人心,这是沈默用最实在的方式,表达着他的尊重、信任以及共担风险的决心。他将彼此的关系,从简单的追随与被追随,提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
年轻的录音师红着眼圈,第一个拿起笔签下了名字:“默哥,我跟你干!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你这份心!” “算我一个!” “还有我!”
信任的裂痕无法瞬间消失,但坚实的、共同利益的纽带以及沈默毫无保留的坦诚,开始像水泥一样,一点点填补着废墟的空隙。一种更成年化、更稳固的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沈默做的第三件事,是将他构思中的下一首新歌的创作,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集体项目。他不再是那个抛出完整demo的“独裁者”,而是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音乐动机和情感方向——关于“愈合”,关于“在破碎之后寻找新的完整”。
他将这个动机抛给团队,鼓励每一个人,无论是乐手、录音师还是后期,都基于自己的理解和特长,贡献想法和声音素材。“这一次,这首歌不属于我一个人,”他说,“它属于我们所有人,属于我们共同经历的这场破碎与重建。”
这个过程开始时有些滞涩,大家似乎还不习惯如此平等地参与创作。但在沈默耐心的引导和钟伯偶尔画龙点睛的提点下,各种各样的想法开始涌现:一段模拟心脏跳动恢复稳定的电子节拍、一段采样自玻璃破碎后又缓慢融合的奇异音效、一段温暖而充满韧性的贝斯line……
集体的智慧被调动起来,一种崭新的、更具参与感和归属感的凝聚力,在创作的熔炉中慢慢滋生。他们正在用音乐本身,来治疗音乐之外带来的创伤。
王座之下,基石的裂痕并未消失,但它被更现实的纽带、更平等的尊重以及共同创造的过程所加固。这一次的重建,不再是简单的恢复原状,而是走向了一种更高级、更坚韧的形态。
(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