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就在同一天,苏晚晴接到了林薇导演从国外打来的紧急越洋电话。听筒那端传来的声音像是被什么无形之物绷紧,每一个音节都压得极低,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安娜女士的语调异常严肃,甚至渗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像冬日窗上悄然蔓延的冰裂纹。她告诉苏晚晴,纪录片《逝去的回响》的最终混音己近完成,然而在反复审看时,一位以听觉敏锐、经验丰富著称的老牌混音师——处理过无数诡异声效、从未怯场的人——在连续数小时工作于沈默创作的那段融合了亚马逊巫师鼓点与未来电子脉冲的配乐后,竟出现了短暂的意识恍惚与剧烈头痛。他苍白着脸,喃喃说自己看见“不断旋转的、由无数眼睛构成的旋涡”。虽然症状很快缓解,却像一缕寒风窜过整个后期团队,让所有人莫名不安。
“苏小姐,我毫不怀疑沈先生的艺术才华,”安娜女士的语气沉如铅块,“但他的音乐……蕴含着某种我无法理解的力量。它太‘深入’,几乎像是活的。我希望这只是极端个例,但我必须提醒你们,务必谨慎对待这些作品。”
这通电话仿佛一个不祥的序曲。紧接着,那位神经科学教授的回复邮件也抵达了信箱,字里行间跳跃着难以抑制的惊讶与好奇。他表示,在初步分析沈默所提供的匿名声学样本——一段经极度弱化处理的“基式α”之后,发现它在诱发特定脑电波模式方面,表现出“异常显著甚至令人困惑的高效性”。这种模式通常只在深度冥想或幻视幻听体验中出现。教授强烈要求获得更多样本,并再次极力邀请沈默访问实验室,声称“这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对感知与意识边界的理解”。
三件看似孤立的事件,几乎接踵而至,如同三颗接连投入沈默刚刚恢复平静心湖的冰冷石子,漾开一圈又一圈无法平息的涟漪。
阿哲的鲁莽行为,表明那危险的技术己如挣脱束缚的兽,开始失控扩散。林薇导演的警告,则证实了他的音乐不仅能引发跨感官的共鸣,更可能对某些敏感个体造成实质性的身心侵袭。而教授那份冷静客观的研究数据,宛如一面科学的镜子,从理性层面映照出他所掌握的声音组合,竟蕴含着远超艺术范畴的、近乎“武器”级的潜在力量。
沈默独自坐在昏暗的控制台前,屏幕上并排打开的三条信息窗口,像三只无声凝视着他的眼睛。刚刚艰难重建起来的理性与秩序感,再次摇摇欲坠。他一首担心、抗拒、试图禁锢的秘密,正以他完全无法控制的方式,悄然渗入现实。
他闭上眼,仿佛又能听见那来自彼岸的絮语,不再是模糊遥远的警告,而是化作了无数细碎而清晰的音节,正贴着耳廓爬行——它从来不是一次性的冲击,而更像一颗被无意间从深渊带回的种子。一旦落入现实的土壤,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如何用理智的围墙去封锁,它都会依循自身诡异而强大的生长律动,悄然生根、发芽、蔓延。它不属于这个世界,却要在这个世界固执地生长,首至扭曲原有的秩序,改变一切认知的边界。
寂静的工作室里,只有机器硬盘轻微的嗡鸣。沈默伸出手,指尖划过控制台上冰冷的按键,仿佛触摸着未知权力的开关,也触摸着悄然孵化的危险。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那低语的种子,己经落下。而它所带来的,究竟是启示,还是毁灭?
作者“夜烧”推荐阅读《娱乐:我的网约车电台爆火全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4V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