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鸢的 “清鸢画廊” 藏在老城区的梧桐巷里,青灰瓦檐下挂着木质招牌,推门而入时,檀香混着宣纸的气息扑面而来。画廊一层的展厅里,三幅宋代古画正挂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柔和的暖光从顶部洒下,将画中山水的墨色晕染得愈发温润。苏清鸢穿着米白色亚麻长裙,正站在展柜前,用软布轻轻擦拭玻璃,指尖掠过画中孤舟时,眼神里满是对古画的珍视。
“清鸢。”
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苏清鸢回头,看到沈慕言带着两个技术人员走进来,手里抱着银色的设备箱,手腕上的银手表在光线下泛着浅淡的光泽。他身后的技术人员还推着一个小型 AR 投影仪,设备上贴着沈氏集团的标识 —— 这是他们约定好的 “AR 古画展” 项目测试日,沈慕言要带着技术团队,用沈氏的 AR 技术,还原古画的创作过程。
“你来啦,快进来。” 苏清鸢笑着迎上去,接过沈慕言手里的设备箱,“我把重点要还原的古画都整理好了,尤其是这幅《寒江独钓图》,画家当时用了‘留白墨染’的技法,不知道 AR 能不能还原出墨色从浓到淡的过渡。”
“我们试过了,你看。” 沈慕言示意技术人员打开投影仪,光束落在《寒江独钓图》的展柜上 —— 下一秒,画中原本静止的江面突然泛起涟漪,一道墨色从笔尖缓缓晕开,先是浓黑如漆的船身,再是淡灰如雾的水纹,连画家提笔时手腕的细微抖动,都通过动态投影清晰地呈现出来,仿佛千年前的画家正站在展柜前创作。
苏清鸢惊讶地捂住嘴,眼睛亮了起来:“就是这种感觉!墨色的过渡比我想象中还细腻,连‘飞白笔’的纹理都还原出来了。” 她凑近展柜,看着 AR 投影里画家蘸墨的动作,语气里满是赞叹,“以前观众看古画,只能看到成品,不知道画家为什么这么下笔,现在有了 AR,就能看懂每一笔的用意了。”
沈慕言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投影上,声音温和:“技术团队特意研究了宋代的绘画技法,还找了美院的教授做顾问,调整了墨色晕染的参数,确保还原度。不过还有个问题 —— 你之前说想在每个展区加‘画家视角’的解说,我们需要你提供策展的分区规划,才能对应匹配 AR 解说内容。”
“我早就准备好了。” 苏清鸢转身走向画廊二层的工作室,那里的白板上贴满了彩色便签,“我打算把画展分成三个展区:宋代‘山水意境’、元代‘水墨花鸟’、明代‘文人小品’,每个展区配对应的 AR 互动 —— 观众扫描画作,不仅能看创作过程,还能听到画家的‘虚拟解说’,比如这幅《寒江独钓图》,就会介绍画家当时被贬的心境,为什么要画‘孤舟独钓’。”
她指着白板上的 “互动体验区” 便签,眼睛里闪着创意的光:“我还想在展厅尽头设一个体验区,放几台平板,观众可以用 AR 技术‘临摹’古画,系统会根据他们的笔触,给出‘宋代技法评分’,这样能让年轻人也感兴趣。”
沈慕言看着白板上条理清晰的规划,又看了看苏清鸢认真的侧脸,忽然想起小时候两人在老宅院子里画画的场景 —— 当时苏清鸢也是这样,拿着蜡笔在纸上画满创意,而他会帮她削好铅笔,配合她的想法调整构图。二十五年后,他们依旧如此,一个有创意,一个能落地,默契得仿佛从未分开过。
“这个想法很好,技术上能实现。” 沈慕言点头,让技术人员记验区的需求,“平板的 AR 临摹功能,我们可以用沈氏的 AI 绘画算法,实时识别笔触轨迹,匹配对应的古画技法,比如宋代的‘斧劈皴’、元代的‘披麻皴’,都能给出精准评分。”
“太好了!” 苏清鸢兴奋地拍了下手,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里面夹着她手绘的展区布局图,“你看,这是我画的展区路线,观众从宋代展区进来,顺着 AR 解说的节奏,最后到体验区,动线很顺畅,不会拥挤。”
沈慕言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纸上细腻的线条 —— 苏清鸢的画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线条温柔却精准,连展柜的尺寸、投影的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指着元代展区的位置,轻声说:“这里可以加一个小型投影幕,播放元代画家的生平纪录片,和 AR 创作过程互补,观众能更全面地了解背景。”
“对!我怎么没想到!” 苏清鸢立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补充,“纪录片可以剪短一点,每段三分钟,配合 AR 的节奏,不会让观众觉得枯燥。”
技术人员在一旁记录着两人的讨论,忍不住小声感叹:“沈总,苏小姐,你们的想法也太合拍了,我们之前跟其他策展人合作,光确定展区规划就吵了半个月,你们这半小时就定得差不多了。”
苏清鸢和沈慕言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阳光透过画廊的天窗,落在两人之间的笔记本上,将纸上的线条和他们的影子,温柔地叠在一起。
接下来的一周,项目进展得异常顺利。沈氏的技术团队每天都会来画廊调试设备,苏清鸢则忙着整理古画的背景资料,配合他们录制 “虚拟解说”。有时沈慕言会留在画廊加班,帮苏清鸢核对解说词,两人坐在工作室的长桌前,一盏台灯,两杯热咖啡,窗外是梧桐叶的沙沙声,偶尔为一个 “画家语气的调整” 讨论两句,却从没有争执,只有彼此都懂的默契。
测试那天,画廊来了几位提前邀请的观众。一位戴着眼镜的小姑娘,在体验区用平板 “临摹” 元代花鸟,AR 系统实时显示她的笔触:“接近元代‘没骨法’,花瓣晕染自然,评分 85 分!” 小姑娘兴奋地拉着苏清鸢:“姐姐,这个太好玩了!我以前觉得古画很无聊,现在知道原来画画这么有意思!”
苏清鸢笑着看向沈慕言,眼神里满是感激。沈慕言也看着她,目光里带着温柔的笑意 —— 他知道,这个项目不仅是沈氏技术的一次创新,更是他和苏清鸢之间,一段新的开始。
夕阳西下时,观众都离开了,画廊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沈慕言关掉 AR 投影仪,苏清鸢收起笔记本,两人并肩站在《寒江独钓图》前,看着展柜里静止的古画,仿佛还能看到刚才 AR 投影里的墨色流转。
“谢谢你,慕言。” 苏清鸢轻声说,“如果没有你的技术支持,这个画展不会这么顺利。”
“该谢谢你的创意。” 沈慕言转头看她,声音温和,“是你的策展理念,让技术有了温度,让古画‘活’了过来。”
晚风从画廊的窗户吹进来,带着梧桐叶的清香,拂动苏清鸢的长发。她看着沈慕言手腕上的银手表,又看了看他眼底的温柔,忽然想起小时候他帮她捡风筝的场景 —— 原来有些人,不管分开多久,再次相遇时,依旧能如此默契,如此自然地走进彼此的世界。
“等画展开展那天,我们一起请爷爷和叔叔阿姨来看看吧。” 苏清鸢轻声提议。
“好。” 沈慕言点头,目光落在展柜里的古画上,心里满是踏实 —— 他不仅找到了家人,找到了事业,还找到了那个能与他并肩同行,一起创造美好事物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664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