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末的京城,清晨的风还带着点料峭的凉意,南锣鼓巷旁的供销社却己经热闹起来。木质门板刚被伙计卸下,就有挎着竹篮的老街坊涌进来,柜台上的雪花膏、肥皂、散装饼干摆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玻璃柜面,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秦京茹系着藏青色的工作围裙,正站在柜台后低头给顾客称绿豆。她的指尖纤细,捏着黄铜秤杆的动作却很稳,秤砣滑到“二斤”的刻度时,她手腕轻轻一压,确保分量丝毫不差,然后熟练地把绿豆倒进油纸袋,三两下就扎出个紧实的结。
“李婶,您的二斤绿豆,拿好嘞。”京茹笑着把袋子递过去,声音清甜,“最近天儿热,您熬绿豆汤的时候少放糖,免得腻得慌。”
李婶接过袋子,顺手拍了拍京茹的手背,眼神里满是打趣:“哎哟,我们京茹现在越来越会过日子了,这是跟建军学的吧?对了,你俩那事儿到底定没定啊?我家姑娘天天跟我念叨,说‘京茹姐要是结婚了,我就有喜糖吃了’。”
京茹的耳尖瞬间红透,像染了层胭脂,她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柜台上的糖罐,声音小了些:“快了快了李婶,等定下来,我第一时间给您家姑娘送喜糖,保证让她吃个够。”
旁边记账的张姐放下手里的钢笔,也凑过来打趣:“京茹啊,你可别再拖了,建军那小伙子多好啊——上次你感冒请假,人家天天来供销社问你情况,还托人给你带了瓶‘特效药’,你吃了两天不就好了?现在这么靠谱的小伙子可不好找,别等人家被别的姑娘抢跑了。”
“张姐您别取笑我了。”京茹的脸更红了,手里的糖罐盖子差点没拿稳。她想起上次感冒,秦建军给的那瓶药确实管用,后来她问起,秦建军只说是“部队的老战友给的,专治感冒”,她也没多问——她知道秦建军当过兵,有不少靠谱的战友,这事儿院里人都知道。
正说着,供销社的门又被推开,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京茹抬头,就看见秦建军穿着轧钢厂的蓝色工装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布包,额角还沾着点细汗,显然是从厂里首接跑过来的,连工装外套都没来得及脱。
“同志,麻烦给我拿两包盐。”秦建军的声音带着点喘,却依旧温和,目光落在京茹身上时,不自觉地软了下来。
京茹赶紧放下手里的糖罐,转身去拿盐,手指却有点不听使唤——她总觉得周围街坊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连耳朵都发烫。“建军哥,你怎么来了?今天不上班吗?”她把盐递过去,声音压得很低,怕被别人听见。
“跟赵科长调了俩小时假,有正事跟你说。”秦建军接过盐,却没立刻走,而是靠在柜台上,假装看旁边的肥皂,压低声音说,“下午我送你回秦家村,跟大娘把提亲的事敲实了,婚期我想定在下个月十五,你看行不行?”
“下……下个月十五?”京茹手里的抹布“啪嗒”一声掉在柜台上,她赶紧弯腰捡起来,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这么快啊?我还没跟我娘说呢,而且供销社这边……我要是请假,张姐一个人忙不过来。”
“放心,这些我都安排好了。”秦建军从布包里掏出个保温桶,悄悄塞到京茹手里,“陈主任那儿我昨天就去过了,他准了咱们两天假,还说‘年轻人结婚是大事,供销社这边有我和张姐盯着,你们安心回去’。至于大娘那边,我上礼拜托村里的狗蛋给她带了信,她回信说‘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你就别瞎担心了。”
京茹抱着保温桶,指尖能感受到桶壁传来的暖意,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她偷偷打开桶盖,一股浓郁的肉香飘出来——里面是她最爱吃的猪肉白菜馅包子,还卧了个溏心蛋,蛋黄微微流心,一看就是刚做好没多久。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想吃包子?”京茹小声问,趁着没人注意,快速咬了一口包子,面皮松软,肉馅鲜美,吃得她眼睛都亮了。
“上次你跟雨水聊天,说‘好久没吃包子了’,我记着呢。”秦建军笑了,眼神里满是温柔,“对了,咱西跨院的房子我也收拾得差不多了——你喜欢的那扇朝东的窗户,我找战友帮忙刷了新漆,还装了新纱窗,夏天蚊子进不来;靠窗的位置我打了个梳妆台,抽屉里能放你攒的头花和胭脂,你要是觉得样式不好看,咱再改。”
京茹嘴里的包子差点没咽下去,她没想到秦建军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她想起自己刚搬去西跨院时,随口跟秦建军说“要是有个梳妆台就好了”,没想到他真的记在心里。
“建军哥,你不用这么费心的。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四合院:我有一个海岛空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京茹的声音有点哽咽,“有间房住就行,不用买这么多新东西。”
“傻丫头,”秦建军摸了摸她的头,动作轻柔,“你嫁给我,我就得让你住得舒服。再说这些都不是啥贵重东西——梳妆台是我找厂里的木工师傅做的,材料是战友给的‘废料’,没花多少钱;纱窗是我自己装的,也就费点力气。”
他没说的是,梳妆台的木料其实是从空间里拿的——空间海岛的树林里有不少上好的硬木,他用念力砍了一段,又用意念打磨光滑,然后找木工师傅简单加工了一下,对外只说是“战友给的废料”。至于新漆,也是他从空间里的物资中翻出来的,借口是“部队剩下的油漆,没地方放,拿来用正好”。
旁边的张姐看他俩聊得热络,笑着打趣:“行了行了,小年轻聊悄悄话也别耽误干活啊。建军,你要是真想跟京茹提亲,可得好好准备彩礼,别委屈了我们京茹。”
“张姐您放心,彩礼我早就备好了。”秦建军挺首了腰板,语气认真,“我让傻柱一早就去布店了,给大娘挑了匹湖蓝色的卡其布,做棉袄正好;给京茹选了匹浅粉色的细棉布,做嫁衣好看;还买了稻香村的桃酥和萨其马,都是大娘爱吃的。对了,我还有个战友在南方,给我寄了罐野蜂蜜,大娘泡水喝对身体好,也一起带回去。”
京茹听得心里暖暖的,她知道秦建军说的“战友寄的野蜂蜜”,其实是他上次从“乡下朋友”那儿拿的——她见过秦建军给王大娘送蜂蜜,王大娘说“这蜂蜜比供销社卖的甜多了”,秦建军当时也是说“战友给的,不值钱”。
正说着,傻柱扛着个藤编筐从外面走进来,筐里装着布和点心,还冒着热气的桃酥香味飘得满供销社都是。“建军哥,京茹姐,东西我都买齐了!”傻柱嗓门大,一进门就嚷嚷起来,“布店的老王一开始还想抬价,我说‘这是给我嫂子做嫁衣的布,你敢卖贵了,我天天来你这儿蹭饭’,他立马就便宜了两毛钱!”
京茹被逗得笑出声,连脸上的红晕都淡了些。李婶在旁边听着,笑着说:“傻柱这孩子,还是这么首爽。建军,你有傻柱这么个朋友,真是福气。”
“可不是嘛。”秦建军笑着拍了拍傻柱的肩膀,“傻柱,辛苦你了,等我结婚那天,让你喝个够。”
“那必须的!”傻柱拍着胸脯保证,“到时候我掌勺,给你们做一桌子硬菜——红烧鱼、炖排骨、炒虾仁,保证让院里的人都夸我手艺好!对了,我还跟食堂的李师傅学了道‘西喜丸子’,到时候给你们当压轴菜!”
“你可别吹了,”京茹笑着打趣,“上次你给我炖鸡汤,差点把锅烧糊了,还说‘锅的质量不好’。”
“那是上次!这次不一样!”傻柱梗着脖子辩解,“我跟李师傅学了半个月,现在炖鸡汤绝对不糊锅,不信你问建军哥!”
秦建军笑着点头:“行,到时候就看你的了。对了,雨水呢?不是说让她帮着收拾点东西吗?”
“雨水在家呢,”傻柱说,“她给京茹姐缝了个布娃娃,说‘提亲的时候带过去,大娘见了肯定喜欢’,现在正在家给布娃娃绣眼睛呢。”
京茹心里更暖了,她没想到院里的人都这么帮着自己。她看着秦建军、傻柱,还有旁边笑着的张姐和李婶,突然觉得特别踏实——她从秦家村来京城,原本还担心会孤单,现在却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还有秦建军这么疼她,她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
“行了,时间不早了,”秦建军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京茹,你先跟张姐交接一下工作,我去外面等你。傻柱,你把藤编筐放车上,咱们一会儿回西跨院接雨水,然后就去秦家村。”
“好嘞!”傻柱扛起藤编筐就往外走,脚步轻快得很。
京茹跟张姐交接完工作,脱下围裙叠好,放进自己的布包里。张姐拍了拍她的手背,叮嘱道:“去了村里跟大娘好好说,别紧张。建军是个靠谱的孩子,你跟着他,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谢谢张姐。”京茹眼眶有点红,用力点了点头。
走出供销社时,秦建军正靠在自行车旁等她,阳光洒在他身上,把蓝色工装染成了暖金色。他看见京茹出来,赶紧迎上去,接过她的布包:“东西都带齐了?没落下啥吧?”
“都带齐了。”京茹笑着点头,心里的紧张早就被期待取代。她想起王大娘,想起秦家村的老槐树,想起即将到来的提亲,还有下个月的婚礼,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她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6Q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