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邀请如同一阵强劲的东风,吹动了“新芽”计划的每一片枝叶。合作邀约、媒体采访、学术交流请求纷至沓来,苏晚和她的团队在兴奋与疲惫中高速运转。布达佩斯应用艺术学院特地拨出了一间更宽敞的办公室,林薇带着两名新招募的助理,几乎常驻于此,处理雪片般的邮件和文件。
苏晚则更像一个旋转的轴心,在学院、合作社、新办公室之间穿梭。她需要最终敲定巴黎展览的展品清单和运输方案,需要审阅第一批商业化产品的生产标准,需要应对国际媒体越来越专业的提问,同时,她那篇关于“életfa”流变的论文也己进入最后的同行评议阶段,不容丝毫松懈。
叶憬然的存在,在这种忙碌中,化作了一种背景音般稳定的支撑。他依旧早出晚归,大多时间待在公寓处理公务,但会在她深夜归来时,留下一盏灯和温在厨房的简单夜宵;会在她偶尔因文化差异或商业条款感到困扰时,用他那种剥离所有修饰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核心。他像一座沉默的山,而她是在山间开辟道路的溪流,各自独立,却又彼此依存。
这天下午,苏晚在新办公室审核一批从意大利寄来的顶级皮料小样时,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来电显示是佩奇地区的一个陌生号码。
“是苏晚女士吗?”电话那头是一个苍老而略显拘谨的男声,“我是佐尔坦·科瓦奇。”
佐尔坦?那个因与沃伊切赫牵连而被档案馆开除的研究员?苏晚的心微微一提,语气保持谨慎:“我是。科瓦奇先生,您有什么事?”
“我……我想为我之前的行为道歉。”佐尔坦的声音带着羞愧,“我受到了蒙蔽和……诱惑。另外,在我离开档案馆整理个人物品时,发现了一些……可能对您有用的东西。”
苏晚没有立刻回应,静待下文。
“是一些旧信件的草稿复印件,夹在我一本废弃的工作手册里。是……是卡萨馆长多年前与一位海外赞助人的通信草稿,时间大概在三十年前。里面提到了对‘életfa’纹样‘统一性’研究的长期资助,以及……希望淡化某些地方性变体的记录。”佐尔坦语速很快,似乎怕自己会后悔,“信里提及的赞助人姓氏缩写是‘V’,但全名被刻意涂黑了。我觉得……这或许能佐证您之前的发现,沃伊切赫家族的行为是……有渊源的。”
苏晚握紧了手机。三十年前!沃伊切赫家族的布局,竟然如此之久!
“东西在哪里?”她沉声问。
“我可以寄给您,或者……如果您不介意,我可以送到布达佩斯。”佐尔坦的语气带着赎罪的急切。
“你送到学院的门卫处,写我的名字。”苏晚做出了决定,“谢谢你,科瓦奇先生。”
挂断电话,苏晚久久无法平静。佐尔坦的投诚和这份意外出现的证据,像一块拼图,补全了沃伊切赫家族文化掠夺图景中缺失的一角,让整个脉络变得更加清晰和骇人。这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争夺,更是一场跨越数代、意图篡改文化记忆的漫长战争。
她将这个发现通过加密通讯告诉了叶憬然,并附上了佐尔坦提供的碎片信息。
叶憬然的回复很快,依旧简短:“收到。会核查。”
他没有多问,但她能感觉到通讯那头骤然凝聚的冷意。这不再是针对沃伊切赫个人的清理,而是指向一个更深、更顽固的根系。
傍晚,苏晚在学院门卫处拿到了佐尔坦送来的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几页泛黄脆弱的纸张复印件,字迹是古老的打字机字体,夹杂着卡萨馆长手写的修改笔迹。那些冰冷的词句——“确保学术论述的纯粹性”、“排除非主流的干扰性解读”、“长期的文化投资”——像一条条冰冷的蛇,缠绕在历史的真相之上。
她将证据妥善收好,走出学院大楼。布达佩斯的夜空星光稀疏,秋风吹拂,带着凉意。她抬头望向公寓的方向,那里亮着温暖的灯光。
她知道,叶憬然此刻一定在书房里,对着屏幕,追踪着那“百分之十七的偏差”背后更幽深的阴影。而她手中的这些古旧墨痕,或许将成为照亮那片阴影的一束微光。
前路依旧漫长,危机以另一种形式潜伏。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面对这来自过去的、沉甸甸的重量。
星光与灯光,在各自的战场上,遥相呼应,共同对抗着试图湮没真相的、漫长的黑夜。
(http://www.220book.com/book/68G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