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快得像偷来的。
眼瞅着探亲假就要到期,刘光福和苏晚晴得准备回西北了。
这最后几天,家里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沈玉兰脸上刚养出来的那点红润,又淡了下去,没事就拉着苏晚晴的手,眼神里全是舍不得。做饭也总是做多,好像这样就能把女儿女婿多留几天似的。
苏明哲话更少了,但行动上实在。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些结实的麻绳和油布,帮着刘光福一起打包行李。回去的路远,东西得捆扎实点。
“妈,你别这样,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苏晚晴看着母亲偷偷抹眼泪,心里也酸得厉害,强笑着安慰,“等政策再好点,说不定明年又能回来看您。”
沈玉兰点着头,眼泪却掉得更凶了:“妈知道,妈就是……就是舍不得。光福啊,晚晴就交给你了,你可一定照顾好她。”
刘光福把胸脯拍得砰砰响:“阿姨您放心!有俺在,晚晴掉不了一根汗毛!等俺们回去,俺就使劲攒钱攒票,一有机会就回来看您!说不定啊,下次回来,咱家就有大喜事了呢!”
他意有所指地瞟了苏明哲一眼。苏明哲手上动作顿了顿,没抬头,但嘴角几不可查地弯了一下。
这一个月,刘光福可没白待。他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和苏明哲一起,悄悄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关于房子,关于苏家的未来,虽然前路漫漫,但总算有了个盼头。
临走前夜,刘光福把苏明哲叫到阁楼上,进行最后一次“战略部署”。
“大哥,俺跟晚晴明天就走了。这边的事,就全靠你了。”刘光福把剩下的全国粮票和一部分钱塞给苏明哲,“这点你留着,该打点的时候别省着。俺回去后,尽量再弄点山货寄过来,你那边渠道稳住。”
苏明哲没推辞,接过东西,慎重地点点头:“我知道。你们路上小心。那边……要是有啥变化,及时写信。”他指的是回城政策。
“俺晓得。”刘光福压低声音,“大哥,俺有种感觉,这世道真的要变了。咱沉住气,稳扎稳打,机会肯定有!”
两个男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个月,他们从最初的隔阂猜疑,变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第二天,天色灰蒙蒙的,像要下雨。
弄堂口,邻居们来了不少。王阿婆塞过来一包白糖,陈爷叔给拿了几个茶叶蛋,连烟纸店老张都偷偷塞给刘光福两包好烟。
“小刘,晚晴,路上当心啊!”
“有空常回来看看!”
“沈玉兰,你好福气,女婿女儿都孝顺!”
沈玉兰红着眼圈,一一谢过。苏明哲提着最重的行李,沉默地站在一边。
刘光福和苏晚晴再三道别,终于踏上了去火车站的路。
回头望去,沈玉兰还站在弄堂口,不停地挥手,身影在狭窄的弄堂里显得格外瘦小。苏明哲站在她身边,像棵沉默的树。
苏晚晴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刘光福搂住她的肩膀,用力握了握:“别哭了,媳妇儿。咱这是暂时的。等俺们再回来,指定风风光光的!”
东寒国的九头雉鸡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还是那趟咣当咣当的绿皮车,还是拥挤不堪的车厢。但这次的心情,和来时完全不同。
来的时候是忐忑、陌生,带着一丝绝望中的希望。回去的时候,是充实、不舍,心里装着满满的牵挂和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
火车开动,上海的高楼和弄堂渐渐消失在视野里。
苏晚晴靠在刘光福肩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农田,轻声问:“光福,你说……我们下次回来,会是什么时候?”
刘光福看着窗外,眼神坚定:“不会太久的。俺估摸着,顶多一两年,肯定有变化。到时候,咱说不定就能正大光明地回来了,把妈和哥都接上,过好日子!”
他这不是盲目乐观。这一个月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那些悄然变化的风向和苏明哲打听到的内部消息,都让他确信,一个巨大的时代转折正在酝酿。
而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回到西北,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满足于挣工分、打猎改善伙食了。他得利用一切机会,积累资本,无论是钱、物,还是人脉和经验。
他要让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囤积物资,更要琢磨怎么把这些东西安全高效地转换成未来的启动资金。
他还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一旦有回城的苗头,必须第一个抓住!
“晚晴,”刘光福转过头,看着妻子,“回去以后,俺可能得更忙点。俺想多攒点家底,为咱以后做准备。”
苏晚晴抬起头,看着他眼中熟悉的光彩,那是充满干劲儿和希望的光。她点点头:“嗯,我支持你。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有我呢。”
她知道,自己的男人心里装着更大的天地。以前在知青点,他是为了生存和她而奋斗。现在,他的肩膀上,还扛上了她在上海那个家的未来。
旅程依旧漫长艰苦,但两人的心是滚烫的。
他们聊着回到西北后的计划,聊着对未来的憧憬。刘光福甚至开始琢磨,能不能在知青点搞点小副业,比如用他优化的种子种点高产蔬菜,或者试着养几只鸡?
总之,不能闲着,不能浪费一点时间。
几天后,火车终于喘着粗气,停靠在了西北小县城的站台上。
再次呼吸到带着黄土和青草味的干燥空气,刘光福深吸一口气,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上海之行,让他开阔了眼界,明确了目标,也坚定了信心。
挑战确实很多:两地分居的思念,政策的不确定性,积累资本的艰难……
但机遇同样巨大:时代的浪潮即将涌起,他比大多数人更早地站到了岸边,并且,他还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武器。
他拉起苏晚晴的手,提着沉重的行李,大步走出车站。
“媳妇儿,咱回家了!新的开始,干就完了!”
苏晚晴看着丈夫斗志昂扬的侧脸,紧紧回握住他的手。
无论前路是挑战还是机遇,只要两个人心在一起,劲儿往一处使,就没什么好怕的。
他们的上海生活暂告一段落,但他们在上海播下的种子,和在这西北黄土高原上重新燃起的奋斗之火,必将引领他们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上海,等着,我们还会回来的!而且,会是以更好的样子回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