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小组算是正式挂牌了。
其实就是知青点旁边那间空屋子,挂了块木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高产科研小组”。
寒酸是寒酸了点,但架势得摆足。
刘光福把组员都召集起来开会。
孙卫国、张建军、赵卫东,再加上后来主动要求加入的李红和周晓白。
五个人眼巴巴地看着刘光福,等他发话。
“咱们这个小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产技术。”刘光福一本正经,“但是...”
他故意顿了顿:“有些研究涉及机密,不能外传。”
孙卫国挠头:“啥机密啊?”
“比如特殊的肥料配方,还有饲料添加剂。”刘光福早就想好了说辞,“这些都是咱们的核心技术。”
赵卫东眼睛一亮:“就像张老蔫养鸡用的那个...”
“对!”刘光福赶紧打断他,“但是具体配方,只有我知道。”
他环视众人:“不是不相信大家,是为了安全。万一泄露出去,咱们的心血就白费了。”
众人都点头表示理解。
科研嘛,总得有点秘密。
刘光福心里暗笑。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有了“科研机密”这个挡箭牌,他那些灵泉水的秘密就安全了。
小组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试验田的数据。
刘光福把能公开的部分都拿出来。
比如种植密度、施肥时间这些。
不能公开的,比如灵泉水的使用,一律归类为“特殊管理技术”。
“这个特殊管理技术,由我亲自负责。”刘光福说得特别严肃,“大家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行。”
分工明确。
孙卫国负责记录作物生长情况。
张建军负责测量土壤数据。
赵卫东负责养鸡场的日常管理。
李红和周晓白负责整理资料。
刘光福自己,当然是负责最核心的“特殊管理”。
安排妥当,大家开始干活。
刘光福总算松了口气。
这样安排,既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又能保护他的秘密。
完美!
但麻烦很快就来了。
这天,邻村的生产队长老马找上门来。
“光福,听说你们搞科研搞得不错啊!”老马笑呵呵地说,“能不能教教我们?”
刘光福心里一紧,面上却笑着:“马队长说笑了,我们还在摸索阶段。”
“别谦虚了!”老马拍拍他肩膀,“我都听说了,你们那试验田,产量高得吓人!”
刘光福暗骂:哪个大嘴巴传出去的!
“就是普通种法...”他试图搪塞。
“普通种法能有这产量?”老马不信,“光福,咱们可是兄弟村,有好事得想着点大家啊!”
刘光福头疼。
这可怎么推脱?
首接拒绝肯定不行,显得他太小气。
答应更不行,秘密就保不住了。
他灵机一动:“马队长,不是我不愿意教。实在是...这些技术还在试验阶段,不稳定。”
他叹口气:“万一教给你们,到时候产量上不去,不是害了你们吗?”
老马将信将疑:“真的?”
“千真万确!”刘光福一脸诚恳,“等我们技术成熟了,第一个就教你们!”
好说歹说,总算把老马哄走了。
但刘光福知道,这事没完。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得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他琢磨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个主意。
第二天小组开会,他宣布了新规定。
“从今天起,咱们小组实行封闭管理。”
“啥叫封闭管理?”孙卫国问。
“就是研究工作保密,外人不得参观。”刘光福说,“特别是试验田和养鸡场,要重点保护。”
他在试验田周围拉了绳子,挂了牌子:“科研重地,闲人免进”。
养鸡场也加了锁,除了科研小组的人,谁都不能进。
张老蔫有点担心:“这样会不会太...”
“必须这样!”刘光福态度坚决,“科研工作就要有科研工作的样子!”
其实他心里想的是:这样就能挡住那些好奇的人了。
果然,牌子一挂,来看热闹的人少了不少。
但还是有人不死心。
这天,王技术员又来了。
“小刘,听说你们搞封闭管理了?”王技术员笑着问。
刘光福心里打鼓:“是为了保证科研效果...”
“理解理解。”王技术员点点头,“不过...”
他话锋一转:“县里很重视你们的科研,想派个技术员来学习。”
刘光福眼前一黑。
派技术员来?
那还了得!
“这个...恐怕不太方便...”他赶紧推辞,“我们现在正是关键阶段...”
“就是因为关键阶段,才需要技术支持啊!”王技术员很热情,“你放心,派来的都是专业人才,肯定能帮上忙!”
刘光福急得首冒汗。
专业人才?
那不就更容易发现他的秘密了吗?
“王技术员,不是我们不欢迎...”他急中生智,“实在是...我们有些研究涉及机密,不方便外人参与。”
“机密?”王技术员一愣。
“对!”刘光福赶紧顺着说,“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肥料,配方是保密的。”
他故意压低声音:“这是上级交给我们的特殊任务。”
王技术员将信将疑:“上级?哪个上级?”
刘光福含糊其辞:“这个...不方便说。”
他故作神秘:“反正很重要,必须保密。”
王技术员看他这么严肃,也不好再坚持。
“那好吧...等你们出成果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
送走王技术员,刘光福长舒一口气。
好险!
又躲过一劫。
但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总有人会想办法打探。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他得主动做点什么,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第二天小组开会,他宣布了新计划。
“咱们要搞个科研成果展。”
“成果展?”众人都愣了,“咱们有什么成果?”
“现在没有,可以创造嘛!”刘光福早就想好了,“把能公开的数据整理一下,做个展示。”
他分配任务:“卫国,你把作物生长数据做成图表。建军,你写个土壤改良的报告。卫东,你整理养鸡场的数据...”
大家都忙活起来。
刘光福自己也没闲着。
他把那些能用科学解释的成果都挑出来。
比如合理密植增产百分之十,科学施肥增产百分之十五...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怕人查。
至于那些不能解释的,一律归为“科研机密”。
一周后,成果展准备好了。
刘光福特意请来王技术员和老陈参观。
“这些都是我们初步的科研成果。”刘光福介绍得很详细,“虽然增幅不大,但都是实实在在的。”
王技术员看得很认真。
“不错,很扎实!”他频频点头,“虽然单看每一项增幅不大,但综合起来就很可观了。”
老陈也很满意:“看来咱们的科研小组没白成立!”
刘光福心里暗笑。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用这些实实在在但不出格的成果,转移大家对那些“奇迹”的注意力。
果然,成果展之后,来打听“秘方”的人少了很多。
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些公开的成果上。
刘光福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但他知道,科研小组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还得拿出点真本事。
这天,他把组员都叫到一起。
“咱们得搞个真正的科研项目。”
“什么项目?”大家都来了兴趣。
“研究新品种。”刘光福说,“把高产的作物选育出来。”
这是他早就想好的。
用常规的选育方法,把他那些优化过的作物“洗白”。
比如把试验田里最大的土豆选出来做种,第二年再种。
这样产量高就有科学依据了。
说干就干。
小组开始了选育工作。
每天在试验田里测量、记录,挑选最优秀的植株。
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很有干劲。
刘光福看着忙碌的组员,心里特别欣慰。
这样挺好。
既保护了他的秘密,又真的在做科研。
最重要的是,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现在他在知青点的地位,那是相当高。
连赵卫东都对他服服帖帖的。
这天晚上,苏晚晴帮他按摩肩膀。
“光福,你现在可是名人了。”
刘光福笑笑:“什么名人,就是个干活的。”
他是真不在乎这些虚名。
他在乎的,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
现在试验田丰收在望,养鸡场生意红火。
地窖里的钱越来越多。
等秋天收获了,他就有足够的资本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
“笑什么呢?”苏晚晴问。
“笑咱们的好日子。”刘光福搂着她,“这才刚刚开始。”
是啊,刚刚开始。
虽然路上还有不少坎坷,但他有信心。
有这个科研小组做掩护,有这群可靠的伙伴。
他一定能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