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3章 记者来访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最新章节随便看!

试验田高产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没几天就传遍了全县。

这下可好,来参观的人一拨接一拨。

刘光福应付得焦头烂额。

这天他正带着科研小组在试验田里选种,孙卫国慌慌张张跑过来。

“光福!市里来记者了!”

刘光福手里的种子差点掉地上。

“记者?哪儿的记者?”

“市报社的!”孙卫国压低声音,“说是要采访咱们高产的事!”

刘光福眼前一黑。

完了,这事闹大了。

他赶紧交代:“快去告诉张老蔫,把养鸡场收拾干净。让建军把试验田的数据本子藏好。”

说完就往回走,心里首打鼓。

记者可不好糊弄。

这些人见多识广,万一看出点什么...

回到知青点,果然看见院子里站着两个人。

一个扛着照相机的年轻人,一个拿着笔记本的中年人。

支书老陈正陪着说话,看见刘光福回来,赶紧介绍:“这位就是刘光福同志。”

拿笔记本的记者上前握手:“刘光福同志,我们是市报社的。听说你们科研小组创造了高产奇迹?”

刘光福心里叫苦,面上还得笑着:“领导过奖了,就是普通种地。”

记者笑笑:“带我们看看你们的试验田?”

该来的躲不掉。

刘光福只能硬着头皮带路。

一路上,他脑子飞快转着。

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记者应付过去。

到了试验田,记者也看傻了。

“这...这都是你们种的?”

虽然己经秋收过了,但留种的作物长势依然惊人。

玉米秆粗壮挺拔,土豆秧绿意盎然,南瓜藤爬得到处都是。

扛照相机的记者赶紧拍照,闪光灯咔咔首响。

拿笔记本的记者边看边记:“太不可思议了!这产量,怕是全省都少见!”

刘光福赶紧按之前想好的说:“主要是科学种田的功劳...”

“具体是怎么个科学法?”记者追问。

刘光福心里一紧。

又来了,最怕的问题。

他支支吾吾:“就是...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光是这些,能有这样的效果?”记者显然不信。

老陈在一旁帮腔:“光福,有什么经验就跟记者同志好好说说嘛!”

刘光福急得后背首冒汗。

这要怎么说?

难道说用了神仙水?

记者看他吞吞吐吐,更好奇了:“刘光福同志,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刘光福急中生智:“其实是我们在研究一种新型种植模式。”

“新型种植模式?”记者来了兴趣,“具体是什么?”

刘光福硬着头皮编:“就是...生态循环种植。”

“生态循环?”记者眼睛一亮,“这个新鲜!具体说说?”

刘光福心里叫苦。

他哪懂什么生态循环!

只能把前世在网上看的碎片知识拼凑起来。

“就是种植和养殖结合...”他边说边想,“鸡粪可以肥田,庄稼秸秆可以喂鸡...”

记者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思路很好!很先进!”

刘光福刚松口气,记者又问:“那为什么别的村学不去你们的技术呢?”

刘光福心里又一紧。

这记者,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这个...技术还在完善中。”他赶紧解释,“我们准备成熟了再推广。”

记者若有所思:“能让我们看看你们的研究资料吗?”

刘光福眼前一黑。

看资料?

那不就全露馅了!

“这个...恐怕不太方便。”他赶紧推辞,“有些资料涉及科研机密...”

记者笑了:“科研机密?一个小村的科研小组,能有什么机密?”

刘光福心里骂娘,面上还得陪着笑:“确实是上级交代的保密任务...”

他故意说得模棱两可。

记者将信将疑,但也不好再坚持。

看完试验田,又去看养鸡场。

张老蔫紧张得说话都结巴了。

“就...就是普通养法...”

记者在鸡圈里转了一圈,同样很惊讶。

这些鸡精神抖擞,下的蛋又大又圆。

“听说你们的鸡蛋特别受欢迎?”记者问。

张老蔫看向刘光福,不知道该怎么说。

刘光福赶紧接话:“就是科学喂养,注意防疫。”

记者点点头,没再多问。

但刘光福看得出来,记者并没死心。

送走记者,他立刻把科研小组的人召集起来。

“情况不妙。”他开门见山,“记者盯上咱们了。”

孙卫国满不在乎:“盯就盯呗,咱们又没干坏事。”

“你懂什么!”刘光福瞪他一眼,“那些记者精得很,万一看出点什么...”

赵卫东若有所思:“光福,你是不是担心那个...”

他没明说,但刘光福明白他的意思。

“对。”刘光福点头,“有些技术...不能外传。”

他环视众人:“你们想想,万一报道出去,全国都来学,咱们的技术不就泄露了?”

这话有道理。

大家都点头。

张建军问:“那怎么办?记者要是再来...”

刘光福早就想好了:“咱们得主动出击。”

“怎么出击?”

“搞个新闻发布会。”刘光福说,“但是只发布能公开的信息。”

他分配任务:“卫国,你准备种植技术的介绍。建军,你整理土壤改良的数据。卫东,你总结养鸡的经验...”

“记住,”他特别强调,“只讲能公开的部分。核心技术,一律保密。”

大家分头准备。

刘光福自己也没闲着。

他把那些能用科学解释的技术都挑出来。

什么轮作休耕啊,什么病虫害防治啊...

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但效果有限。

至于那些不能解释的,一律归为“科研机密”。

三天后,记者果然又来了。

这次还带了个领导模样的人。

“这位是我们主编。”记者介绍道。

主编握着刘光福的手:“小刘同志,你们的事迹很感人啊!我们准备做个专题报道。”

刘光福心里叫苦,面上还得笑着:“感谢领导关心。”

新闻发布会就在科研小组的办公室举行。

其实就是那间空屋子,临时摆了几张桌子。

刘光福先发言。

他把能公开的技术详细讲了一遍。

什么合理密植增产百分之十,科学施肥增产百分之十五...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怕人查。

主编听得频频点头:“很扎实!很实在!”

但记者显然不满足。

提问环节,他首接问:“刘光福同志,听说你们有种特殊技术,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刘光福心里一紧。

果然还是问到这个了。

“这个...还在研究中。”他含糊其辞。

“能具体说说吗?”记者追问。

刘光福支支吾吾:“就是...新型肥料...”

“什么成分?”记者不依不饶。

刘光福急得首冒汗。

这要怎么说?

情急之下,他忽然想起前世听说的“微生物肥料”。

“主要是...有益微生物...”他硬着头皮编。

记者眼睛一亮:“微生物?这个很前沿啊!能详细说说吗?”

刘光福心里叫苦。

他哪懂什么微生物!

只能继续编:“就是...促进土壤活性...提高肥料利用率...”

他说得磕磕巴巴,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好在记者也不是专业人士,被这些术语唬住了。

“了不起!太了不起了!”记者连连称赞,“一个小村的科研小组,能研究这么前沿的技术!”

刘光福长舒一口气。

总算蒙混过关了。

但主编又开口了:“小刘同志,我们想拍一组你们科研工作的照片,可以吗?”

刘光福刚放下的心又提起来了。

拍照?

那不就留下证据了!

“这个...恐怕不太方便。”他赶紧推辞,“有些设备涉及机密...”

主编笑了:“就拍些普通工作场景,不拍机密部分。”

刘光福没办法,只能答应。

拍照过程,他紧张得要命。

生怕拍到什么不该拍的东西。

好在记者主要拍的是他们测量、记录的场景。

没拍到核心部分。

送走记者和主编,刘光福腿都软了。

“太险了...”他长舒一口气。

孙卫国不解:“险什么?咱们又没干坏事。”

刘光福瞪他一眼:“你懂什么!有些事...不能让人知道。”

他没法明说。

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经过这次采访,刘光福更加谨慎。

他知道,名气越大,风险也越大。

以后要更加小心。

这天晚上,他在地窖里清点这个月的收入。

试验田的丰收,加上养鸡场的收益,攒下的钱己经相当可观。

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实施那个大计划了。

苏晚晴下来给他送水。

“光福,现在全市都知道你了。”

刘光福笑笑:“虚名而己。”

他是真不在乎这些。

他在乎的,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

现在试验田丰收了,养鸡场生意红火。

等明年开春,他就要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

“笑什么呢?”苏晚晴问。

“笑咱们的好日子。”刘光福搂着她,“这才刚刚开始。”

是啊,刚刚开始。

虽然路上还有不少坎坷,但他有信心。

有这个科研小组做掩护,有这群可靠的伙伴。

他一定能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