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里人不少,大多是来咨询下乡政策的家长和青年,闹哄哄的。
一个戴着眼镜、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女干部正坐在桌子后面,不耐烦
“同志,能不能分个近点的地儿啊?孩子小,没出过远门……” “兵团还有名额吗?俺家孩子身体好,能吃苦!” “插队落户,口粮怎么算啊?够吃吗?”
刘光福挤在人群里,竖着耳朵听,心里越来越有底。
等轮到他的时候,他凑到桌前,露出一个憨厚又带着点急切的表情:“阿姨,您好,我想报名下乡!”
那女干部抬头看了他一眼,瘦瘦高高的(最近营养好,窜个子了),脸膛红润(灵泉功效),眼神清亮,看着挺精神一小伙。
“叫什么名字?多大?家住哪儿?什么成分?”女干部例行公事地问。
“刘光福,十七(虚报了一岁),住南锣鼓巷95号院,城市贫民。”刘光福对答如流。
女干部在本子上记了几笔:“嗯。想去哪儿啊?有想法吗?”
刘光福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地说:“阿姨!我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越苦越远越好!比如西北!比如昆仑山脚下!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想为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声音不小,语气“真挚”而“激昂”,一下子把周围人都给镇住了!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这年头,主动要求下乡的不是没有,但大多是想去兵团或者近郊。主动要求去最苦最远地方的,不是脑子有坑,就是真正的“圣人”!
女干部也愣住了,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他:“你说什么?你要去西北?去昆仑山那边?小伙子,你知道那边什么情况吗?”
“知道!”刘光福挺起胸膛,把自己从大妈那听来的和自行想象的困难结合了一下,“我知道那边风沙大,缺水缺粮,条件艰苦!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练革命意志!请组织上批准我的请求!”
这一套冠冕堂皇的话,是他琢磨了好久的,说得那叫一个正气凛然,慷慨激昂!
女干部看着他,眼神都变了,从刚才的不耐烦变成了惊讶和……一丝赞赏?
“好!好小子!有志气!”女干部一拍桌子,显得很激动,“现在像你这样思想觉悟高的年轻人不多了!大部分都挑肥拣瘦,畏难怕苦!你很好!非常好!”
她翻看着手里的名单,很快找到了对应西北某个偏远县的名册:“我看看啊……西北戈壁滩……对!这儿还有一个名额!就是特别苦,一首没人愿意去!你敢不敢?”
“敢!”刘光福心跳加速,毫不犹豫,“我去!就这个了!”
“好!”女干部拿起笔,唰唰唰就在报名表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刘光福!自愿申请赴西北XX县插队落户!好!我这就给你上报!等通知吧!大概月底就能走!”
“谢谢阿姨!谢谢组织信任!”刘光福强压住狂喜,鞠躬感谢。
周围那些家长和青年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窃窃私语。
“这谁家小子?傻了吧?” “西北那鬼地方,去了还能回来吗?” “啧啧,真是愣头青……”
刘光福全当没听见,心里美滋滋:你们懂个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拿到了一张盖着红戳的报名回执,他像揣着宝贝一样,小心翼翼揣进怀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街道办。
阳光明媚,天空湛蓝!
自由!我来了!
回到西合院,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但嘴角那抹压抑不住的笑意,还是被精明的闫埠贵捕捉到了。
“光福,啥事这么高兴?捡着钱啦?”闫埠贵推着眼镜问。
刘光福嘿嘿一笑,神秘兮兮地说:“三大爷,比捡钱还好的事儿!过几天您就知道了!”
他现在不怕了!生米即将煮成熟饭!谁也拦不住他!
就等着通知书下来,给全院一个大大的“惊喜”了!
尤其是给他亲爱的二大爷,准备一份“大礼”!
想想刘海中那震惊、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刘光福就觉得浑身舒坦!
这西合院,他终于要彻底说再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