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15 章 小晚诊病,遇疑难杂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停起手,暴君也得喊我姐 http://www.220book.com/book/68Y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一月中旬的京城,寒气渐深,惠民医馆内却暖意融融。苏小碗身着素色医袍,正坐在诊桌后为百姓诊病,案上摊着脉枕与医书,身旁的青黛忙着研磨药材、记录病案,医馆内虽患者络绎不绝,却井然有序。

“苏大人,您快救救我的儿媳吧!她产后三日便高热不退,太医院的医官都束手无策,再这样下去,怕是要不行了!” 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冲进医馆,身后跟着几个面色焦急的家人,话语间满是哭腔。

苏小碗闻言,立刻起身安抚:“老夫人莫慌,快带本官去看看产妇,或许还有转机。” 说罢,她让青黛暂代坐诊,自己则提着药箱,随老妇人赶往城西的产妇家中。

产妇家是寻常百姓院落,屋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产妇李氏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额头滚烫,床边围着的医婆正用温水为她擦拭降温,却收效甚微。

“苏大人,您可算来了!” 李氏的丈夫见苏小碗进门,连忙上前,眼中满是期盼,“太医院的王医官说这是‘产后血亏引发的虚热’,开了补气血的汤药,可喝了两剂,热度反倒更高了,您快救救她!”

苏小碗走到床边,先为李氏诊脉 —— 脉象浮数却无力,不似单纯的虚热;再查看她的舌苔,舌红苔黄,却无明显燥裂;又询问家人 “产后饮食与恶露情况”,得知李氏产后恶露正常,饮食也清淡,并无受寒或饮食不当之嫌。

“奇怪,既非虚热,也非外感风寒,更无饮食失调,这高热究竟是何缘由?” 苏小碗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索。她取来银针,为李氏针刺 “曲池”“合谷” 二穴,试图暂退高热,可半个时辰后,李氏的体温仍无明显下降,反而开始咳嗽,咳出的痰液中还带着些许血丝。

“苏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老妇人见此情景,哭声更甚,“难道我儿媳真的没救了吗?”

苏小碗安抚道:“老夫人莫急,容本官再想想。产后高热虽罕见,但绝非无药可医,只是需找到病因才行。” 她转身对李氏的丈夫说:“你且说说,李氏生产时可有异常?是否有难产、出血过多的情况?”

“生产时很顺利,出血也不多,就是产后第二日,她曾说过‘腹部隐隐作痛’,我们以为是产后正常反应,便没在意。” 李氏的丈夫回忆道。

“腹部作痛?” 苏小碗心中一动,立刻掀开李氏的被子,查看她的腹部 —— 腹部虽无明显,却在按压脐下三寸处时,李氏发出痛苦的呻吟,按压处的皮肤温度也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难道是‘产后瘀血阻滞经络,郁而化热’?” 苏小碗思索着,却又很快否定 —— 若真是瘀血阻滞,脉象应沉涩,而非浮数,且恶露正常,不似有瘀血的迹象。

此时,负责协助苏小碗的医女林薇(刚从江南调回京城述职)也赶到产妇家中,见苏小碗面色凝重,便轻声问道:“苏大人,可是遇到了疑难病症?或许我们可以从民间验方中找找思路 —— 江南民间常有‘产后高热’的应对之法,或许能有借鉴。”

苏小碗眼前一亮,连忙道:“你且说说,江南民间是如何应对产后高热的?”

林薇回忆道:“江南水乡潮湿,产妇产后易‘湿邪入体,郁而化热’,民间常用‘马齿苋煮水熏蒸’,再配合‘益母草、金银花煎服’,不少产妇都能退热。还有一种罕见情况,是‘产后误食不洁之物,热毒内蕴’,需用‘绿豆、甘草煎水解毒’,再辅以针刺排毒。”

苏小碗仔细倾听,结合李氏的症状分析:“李氏并非水乡居民,产后也未接触潮湿环境,湿邪入体的可能性不大;误食不洁之物的话,家人说她饮食清淡,且无呕吐、腹泻之症,也不似……”

她话未说完,李氏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出的痰液中竟夹杂着细小的黑色颗粒。苏小碗接过痰液查看,心中猛地一震:“这黑色颗粒…… 莫非是‘异物入肺’?”

她立刻追问李氏的家人:“产后这几日,李氏可有吃过什么特殊的食物?或是接触过什么异物?”

老妇人想了片刻,突然惊呼:“对了!产后第二日,我给她炖了‘乌鸡汤’,里面加了些‘陈年阿胶’,阿胶是从药铺买的,当时看着有些发黑,药铺掌柜说是‘年份久的缘故’,难道是阿胶有问题?”

苏小碗立刻让青黛取来剩余的阿胶,仔细查看 —— 阿胶表面虽光滑,却隐约能看到细小的黑色斑点,企鹅企鹅企鹅企鹅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闻起来还有一丝淡淡的霉味。她取少量阿胶放入水中煮沸,水面竟浮起一层细小的黑色粉末,与李氏痰液中的黑色颗粒极为相似。

“真相大白了!” 苏小碗语气笃定,“这阿胶是霉变之物,李氏产后体虚,误食霉变阿胶,导致‘热毒内蕴肺腑,郁而化热’,故而高热不退、咳嗽带血。之前太医院医官按‘虚热’诊治,用补气血之药,反而助长热毒,导致热度更高。”

众人闻言,皆是恍然大悟。李氏的丈夫愤怒地说:“竟有如此黑心的药铺!我这就去砸了他的铺子!”

苏小碗连忙拦住:“不可冲动!当务之急是先为李氏退热解毒,药铺之事,待李氏痊愈后,再交由督查院查办不迟。”

随后,苏小碗制定诊疗方案:

第一步,“解毒退热”—— 用绿豆、甘草、金银花煎水,让李氏频频服用,以解霉变阿胶的热毒;同时用 “生石膏、知母、芦根” 煎服,清泻肺腑之热,缓解高热;

第二步,“辅助排毒”—— 由林薇协助,为李氏针刺 “肺俞、尺泽、列缺” 三穴,疏通肺经,促进毒素排出;

第三步,“调理体虚”—— 待高热退去后,用 “黄芪、当归、白术” 煎服,补气血、固脾胃,避免产后体虚进一步加重。

方案确定后,众人立刻行动。青黛与林薇忙着煎药、针刺,苏小碗则守在李氏床边,密切观察她的体温与呼吸变化。半个时辰后,李氏的高热开始缓慢下降;一个时辰后,咳嗽减轻,呼吸也逐渐平稳;到了傍晚,李氏己能轻声说话,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

“多谢苏大人!多谢林医女!是你们救了我儿媳的命啊!” 老妇人看着好转的李氏,激动地跪倒在地,李氏的家人也纷纷行礼致谢。

苏小碗连忙扶起老妇人,笑着说:“这是我们身为医官的本分。今后购买药材,一定要仔细挑选,若有疑虑,可到惠民医馆请医官鉴别,切勿再误食劣药。”

次日清晨,苏小碗再次前往产妇家中复诊 —— 李氏的高热己完全退去,虽仍有些虚弱,却己能进食流质食物,痰液中的黑色颗粒也消失不见。苏小碗调整了药方,去掉清热解毒之药,改为以补气血、固脾胃为主,同时叮嘱家人 “产后饮食需清淡,避免食用滋补过度或来源不明的药材”。

离开产妇家后,苏小碗并未返回医馆,而是首接前往督查院,将 “霉变阿胶” 与药铺的情况告知林风,请求督查院 “严查京城所有药铺,清理劣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林风当即下令,组织人手对京城的药铺进行全面清查,共查获霉变药材十余种,查封违规药铺三家,严惩了黑心药商。

此事很快传遍京城,百姓们纷纷称赞苏小碗 “医术高明,为民除害”,惠民医馆的就诊人数也大幅增加,不少产妇更是特意前来请苏小碗或医女们诊治,信任之情溢于言表。

十一月下旬,苏小碗在太医院举办 “产后病症诊疗经验分享会”,邀请太医院医官、各地医女代表参加。会上,她详细讲解了李氏 “误食霉变阿胶致高热” 的病例,分享了 “辨证诊疗 + 民间验方结合” 的思路,还特别强调 “产后用药需谨慎,需兼顾解毒与补虚,不可盲目进补”。

太医院院使李嵩感慨道:“苏大人此次诊疗,真是让老夫受益匪浅!以往遇到产后高热,多按虚热或瘀血诊治,竟未考虑到‘误食劣药’的情况,今后定当引以为戒。”

医女赵莲也补充道:“苏大人将民间验方与经典诊疗结合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 今后遇到疑难病症,我们不仅要研读经典,还要多向民间医者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治病。”

分享会结束后,苏小碗将 “产后疑难病症诊疗案例” 整理成册,命名为《产后病症辨证录》,印发给各地医馆与医女,供大家学习参考。皇帝得知后,对苏小碗的做法极为赞赏,下旨:“苏小碗编撰《产后病症辨证录》,惠及医官与百姓,赏黄金五十两、锦缎五十匹;太医院需将此书纳入医官培训教材,推广至全国。”

苏府内,萧烬与秦烈前来探望苏小碗,见她仍在整理诊疗案例,便笑着说:“阿姐,你为了百姓的健康,真是一刻也不停歇。此次解决产后疑难杂症,不仅救了产妇的命,还推动了医术进步,真是一举多得。”

苏小碗放下手中的笔,笑着回应:“医者仁心,能为百姓解除病痛,为医术添砖加瓦,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收集民间验方,结合经典理论,编撰更多的诊疗书籍,让更多医官与医女受益,让更多百姓能看好病。”



    (http://www.220book.com/book/68Y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停起手,暴君也得喊我姐 http://www.220book.com/book/68Y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