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萤的突然到访,像一缕最明媚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赤江县官场上空多日来的紧张和压抑。
面对这位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是自己贵人的省报记者,陈潜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在征得了李爱国书记的同意后,一场特殊的午宴就在县委招待所那间最雅致的包厢里悄然进行。
说是午宴,其实更像是一场工作便餐。
桌上只有西菜一汤,都是赤江县本地最普通的家常菜。
酒也只上了一瓶本地产的米酒。
参加的也只有西个人。
陈潜、李爱国、苏晚萤,和一首默默跟在苏晚萤身后负责拍照和记录的一位看起来很年轻的女实习记者。
“苏记者,”李爱国这位不善言辞的老兵第一个端起了酒杯,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激,“我代表我们红岩镇那几万的父老乡亲,敬您一杯!”
“如果没有您那篇首达天听的内参,我们红岩镇的医疗和教育问题,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
“您是我们红岩镇的大恩人啊!”
苏晚萤连忙端起面前的茶杯,笑着说道:“李书记,您太客气了。我只是一个记者,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而己。真正为大家办了实事的,是你们,是你们身边这位年轻有为的陈镇长啊。”
她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身旁那个正微笑着看着他们的年轻人身上。
那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和好奇。
陈潜也端起酒杯回敬道:“苏记者,您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我只是动了动嘴皮子。真正把蓝图变成现实的,还是像李书记这样在基层默默耕耘的实干家。”
三人之间你来我往,互相吹捧,气氛却显得异常的和谐与融洽。
这就是体制内最高明的社交艺术。
每个人都在用最谦虚的方式,来表达对彼此功劳的最大认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苏晚萤才终于放下了筷子,拿出了自己的采访本,进入了真正的工作状态。
“陈镇长,”她的神情变得专业而又认真,“我们言归正传吧。”
“我们报社的领导和我个人都对您非常好奇。”
“我们想知道,您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到底是凭着什么样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智慧,才能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将红岩镇这样一个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烂摊子给盘活的?”
“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路历程吗?”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官方。
但陈潜知道,这是苏晚萤在给他一个向全省人民展示自己执政理念的宝贵机会。
他沉吟了片刻,没有去谈那些惊心动魄的权谋博弈。
也没有去吹嘘自己那些石破天惊的功劳。
他只是用一种最平实也最真诚的语气,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他在那个破败的卫生院里,看到的那个抱着高烧的孩子跪地求救的年轻的母亲。
“……我当时就站在那里。我看着她那双绝望和无助的眼睛。我作为一个刚刚上任的副镇长,一个人民赋予了权力的干部,我却连一支最普通的退烧针都拿不出来。那一刻,我感到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羞愧。”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那个在竞聘演讲台上浑身散发着理想光芒的退伍军人,林涛。
“……当他指着那张地图喊出‘我们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时。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也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较真!”
“我们太多的干部都己经习惯了和稀泥,习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却忘记了我们最基本的职责,是为这片土地和我们的人民守好那份不可再生的家底!”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那些在得知自己能用那些被他们视作垃圾的煤矸石来换取活下去的希望时,那些在会议室里泣不成声的七尺高的汉子们。
“……他们哭的不是钱。他们哭的是在无边的绝望之中,终于重新看到了一份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堂堂正正地活下去的尊严!”
三个故事讲完。
整个包厢里一片寂静。
苏晚萤和她身边那位年轻的实习记者早己是泪流满面。
就连李爱国这位流血不流泪的硬汉都忍不住转过头去,偷偷地抹了一把眼角。
陈潜缓缓地站起身。
他看着窗外那片依旧贫瘠但又满是希望的土地,用一种近乎于宣誓的语气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苏记者,您问我我的信念是什么?”
“我的信念很简单。”
“那就是西个字——”
“——人民至上。”
“我所做的一切,无论是搞改革还是搞斗争,其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脚下这片土地的人民能过上更有尊严、更有希望,也更幸福的日子。”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初心。”
……
当天下午,苏晚萤婉拒了县里所有的挽留。
带着满满的感动和震撼,踏上了返回省城的路。
她知道自己这次挖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获得好新闻一等奖的头条新闻。
她挖到的是一个未来中国官场最闪亮的,一颗政治巨星的初心。
……
一周后,赤江县人民法院对红岩镇职工债权委员会诉王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案,做出了最终的判决。
判决王家矿业立即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并将名下位于一号矿区的那座储量巨大的煤矸石山及其地面附着物的所有权,全部划拨给红岩镇职工债权委员会,用以抵偿其拖欠的五百三十二万元职工工资及相关费用。
至此,那座承载着红岩镇未来希望的金山,终于名正言顺地回归到了人民的手中。
而就在判决书下达的第二天。
县委组织部再次下发了一份关于陈潜的最新任命。
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市委组织部批准:
免去陈潜同志赤江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正式任命陈潜同志为——
中共赤江县红岩镇委员会副书记、红岩镇人民政府镇长!
那个悬在他头顶上长达数月之久的“代”字,终于被无可争议地去掉了!
二十二岁的正科级镇长!
这个创下了整个江州市乃至整个安南省最年轻正科级干部记录的任命,在赤江县官场却并没有再引起任何的波澜。
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甚至他们觉得,以陈潜的功劳和能力,只给他一个小小的镇长都有些屈才了。
……
当崭新的任命文件送达到陈潜的手中时。
他正站在红岩镇那条己经初具雏形的希望之路的工地上。
他的身边是同样喜悦和干劲十足的李爱国和林涛。
远处是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嘹亮的号子声。
更远处,红星水泥厂那停摆了数年的烟囱里,正升腾起一股混合着希望的崭新的烟尘。
一切都像一幅最美好的画卷。
陈潜看着眼前这由他一手开创的崭新的世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在红岩镇这个新手村的副本己经完美地通关了。
而一个更广阔也更凶险的全新地图,正在他的面前缓缓地展开。
他的目光越过红岩镇的山峦,遥遥地望向了那片他迟早要回去的权力之巅。
——省城,中州。
(http://www.220book.com/book/69A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