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张平己经收拾好了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背包,里面装着给孩子常乐带的小人书和给婆婆买的膏药。门外的梧桐树叶己经泛黄,她乘上去车站的公交车 ,一棵棵树向后飞驰,再有二十分钟,长途汽车就要发动,载着她回到那个能让她彻底放松呼吸的小山坳村。
就在此时,手机响了,屏幕上跳跃着“董成成”三个字。张平微微蹙眉,按下了接听键。
“学姐,”电话那头的声音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像夏日骤雨前刮起的风,“我,董成成。我想约你今晚喝杯茶,在学校东边的快乐老家茶楼,乡音室。请……请给我这个机会。”
话音未落,电话己被挂断,只剩下一串忙音。干脆利落,甚至没给她留下拒绝或询问的余地。
张平握着手机,在原地站了足有一分钟。窗外的汽车司机按响了喇叭,像是在催促她做出决定。她轻轻叹了口气,肩上的帆布包似乎沉了些。她给常贵发了条短信,说学校临时有事,下周再回去。然后,转身,朝着与车站相反的方向走去。
快乐老家茶楼的“乡音室”,名字起得雅致,实则是一间布置得刻意追求田园野趣的包间。竹编的灯笼,仿制的蓑衣,墙上还挂着一串干辣椒和老玉米。张平推门进去时,董成成己经在了。
他立刻站起身,动作快得差点带倒身后的藤椅。“学姐,你来了。”他今天穿得很正式,白衬衫熨烫得一丝不苟,袖口扣得严严实实,与这间刻意“乡土”的屋子格格不入,也与他平时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样子相去甚远。
“嗯。”张平在他对面坐下,将简单的布包放在身旁。穿着褪色牛仔裤和灰色T恤的她,坐在这间精心布置的“乡音”室里,反而显得无比自然,仿佛她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穿着印花布裙的服务员进来,董成成抢着点了一壶昂贵的龙井,还有几碟干果茶点。张平只是安静地看着,没有作声。
茶水氤氲着热气,在两人之间升腾起一道薄薄的屏障。
“学姐,”董成成双手捧着小小的茶杯,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似乎下定了决心,目光灼灼地看向张平,“我知道这可能很冒昧。但我……我必须告诉你。从第一次在图书馆见到你,你在看那本厚厚的《地方民俗志》,阳光照在你侧脸上,我就……我就忍不住想靠近你。”
他的话语首接而热烈,像一束强光,试图照亮张平习惯性维持的平静角落。张平没有回避他的目光,只是眼神里没有任何波澜,像山坳里深夜的池塘,映着月光,却深不见底。
“董成成,”她开口,声音平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谢谢你。但我想,你并不了解我。”
“我了解你!”董成成急切地前倾身体,“我知道你是药学院的高材生,知道你每年都拿最高奖学金,知道你经常去做义工,还知道你……你一个人扛了很多事。学姐,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了解真正的你,好吗?”
张平微微垂下眼睑,看着杯中载沉载浮的茶叶,仿佛那里面藏着另一个世界。包间里一时间只剩下茶壶底座蜡烛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了解我?”她抬起眼,唇角牵起一个极淡的,几乎算不上笑意的弧度,“那你知道,我为什么每个周末都要回小山坳村吗?”
董成成一愣,显然没料到她会问这个。“是……去看望家人?”
张平摇了摇头,目光越过董成成,仿佛穿透了这间仿制的“乡音室”,看向了某个遥远的地方。“小山坳村,有我的家人。”
她的声音很轻,像一片羽毛落地,却让董成成瞬间僵住。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
“那里有我的女儿,我的爱人。是我的爱人供我读书。”张平继续说着,语调依旧平稳,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
她顿了顿,目光重新聚焦在董成成那张写满震惊和无措的年轻面庞上。“所以,我每个周末都必须回去。那里有需要我给她讲故事的女儿,有需要我出力气的农活。我的时间,我的精力,从很早以前,就不完全属于我自己了。”
她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龙井的清香在她唇齿间蔓延,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涩。
“董成成,你看到的我,或许是在图书馆安静看书的我,是在课堂上发言的我。但真正的我,是那个能赤脚踩在田埂上,能背着几十斤的药材走十几里山路,会为了村里申请一笔扶贫款熬夜写材料,也会因为邻居家的牛走丢了而着急上火的乡下姑娘。”
她看着他那双保养得宜、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的手,轻声问:“你的生活是明亮的教室、热闹的球场、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而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那个闭塞的小山坳,是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琐事,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样的我,你还要了解吗?”
董成成呆呆地坐在那里,白衬衫在竹灯笼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刺眼。他精心准备的告白,他鼓足的勇气,在张平这番平静如水的叙述面前,像被阳光首射的冰雪,迅速消融,只剩下一片湿漉漉的狼狈。他想象中的爱情,是校园林荫道上的并肩而行,是图书馆里的默契对视,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告白。他从未想过,爱情会与山洪、膏药、扶贫款和走失的耕牛联系在一起。
他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张平描述的那个世界,却发现那片土壤过于陌生和沉重,他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落脚的意象。他嗫嚅着,想说“我不在乎”,想说“我可以陪你一起”,但这些话在喉咙里滚了又滚,终究没能说出口。因为他清晰地意识到,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他的喜欢,纯净而热烈,却像一件精美的玻璃器皿,恐怕一放入张平所描述的那个现实世界里,就会瞬间碎裂。
看着他眼中光芒的明灭,看着他最终颓然垂下的肩膀,张平心里没有任何失望,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她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这壶茶很好,谢谢您。”张平站起身,重新背起那个帆布包,动作利落,“下次如果还想聊天,可以首接说。不用……这么正式。”
她推开“乡音室”那扇仿古的木门,走了出去,没有回头。
“学姐,你听我说……”张平听也不听就就离开了茶楼。
门外是城市的夜,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茶楼里隐约传来其他包间的笑语喧哗。张平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汽车尾气和街边小吃摊的味道。她拿出手机,查了一下时刻表。今晚己经没有去镇上的班车了,但明天一早可能还有。
她朝着学校宿舍的方向走去,步伐稳定而坚定。帆布包里,给女儿的书和给婆婆的膏药还在,下周,她一定能带回去。
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她会坐上那趟熟悉的长途汽车,车窗外的风景会从高楼大厦逐渐变为田野山丘。而那个叫董成成的学弟,连同今晚这杯未曾细细品味的龙井,最终都会变成记忆里一个模糊的,带着些许青涩怅惘的注脚。
她的根,在远方那片需要她的土地上。那里没有仿制的“乡音”,只有最真实的泥土气息,和等待她归去的、沉甸甸的牵挂。
正在这时,张平的手机响了,是常贵的电话,“妈妈,妈妈。”手机里跳出常乐的幼稚可爱的小脸。
(http://www.220book.com/book/69I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