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肉转向医药股,我学会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那天早上,我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鼠标上停留了十分钟。
卖出按钮就在眼前,但心理上就是过不去这道坎。
25.8元的工商银行,比我29.4元的买入价整整低了3.6元。
8万块的亏损,就这么眼睁睁地摆在面前。
"到底要不要割肉?"这个问题折磨了我好几天。
理性告诉我,银行股在系统性下跌中很难独善其身。
但感情上,我真的舍不得这8万块钱。
就像看着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要离家远行,明知道是对的,但心里就是舍不得。
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止损,损失可能会更大。
最终,我狠了狠心,点下了卖出按钮。
那一刻,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
8万块就这么没了,电脑屏幕上显示"卖出成功"。
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割肉的感觉太痛苦了!但我知道这是必要的。"
及时止损比死扛更重要,这个道理我终于用8万块学会了。
卖掉银行股后,我开始寻找更有防御性的投资标的。
经过深入研究,我把目光投向了医药行业。
"人可以不买车不买房,但不能不看病吃药。"这个逻辑很简单。
无论经济好坏,人们对医疗的需求都是刚性的。
生病了不能等经济好转了再治,药不能等牛市来了再吃。
我开始深入研究医药行业的特点。
首先,需求稳定。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医疗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其次,现金流好。药品销售基本上都是现款现货,应收账款风险小。
再次,抗周期性强。经济萧条时,医疗支出往往是最后被削减的。
最后,有政策支持。国家医改投入8500亿,这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新医改方案提出,未来三年政府投入8500亿元。
这个数字让我眼前一亮!
8500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医疗基础设施大建设,意味着药品需求大增长。
政府买单,企业受益,老百姓得实惠,这是多方共赢的好事。
特别是对医药股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护盘。
经过比较研究,我选择了一只医药龙头股。
当时股价35元,市盈率20倍左右,估值相对合理。
这家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中成药和化学药,产品线丰富。
更重要的是,它在医保目录中的品种很多,受医改政策支持明显。
用72万资金买入,占我投资基金的西分之一。
回到家,我把割肉转换的决定告诉了小薇。
"老公,亏了8万我心疼,但你的决定我支持。"她温柔地说。
"最近投资不顺,我们开支要稍微控制一下。"我有些歉疚。
"好的,我们一起节约。反正现在物价这么高,节约点也挺好。"
她的理解让我心里暖暖的,有这样的妻子真是我的福气。
亏损后,我们的生活消费确实变得更加理性了。
以前周末经常下馆子,现在更多在家做饭。
以前买东西比较随意,现在会货比三家。
虽说不是刻意节省,但确实花钱更谨慎了。
这也算是投资失败带来的副产品吧。
买入医药股的当天,市场又来了一波下跌。
大盘跌了4%,我心里又开始打鼓。
但让我惊喜的是,医药股只跌了2%!
"这就是防御价值!"我兴奋地对着电脑屏幕说。
虽然没有绝对的涨幅,但相对表现就是胜利。
在熊市中,少跌就是多赚。
通过这次操作,我对防御性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
防御性投资不是不冒险,而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就是这种确定性的体现。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人们总是需要看病吃药的。
这种需求的稳定性,为医药股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属性。
在办公室里,我和同事们分享了这次转换的思路。
"医药股太保守了,没有爆发力。"小张不以为然。
"现在就是要保守,先保住本金再说。"老王支持我的观点。
"医药股虽然稳定,但估值不便宜啊。"小陈提出质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偏好,没有标准答案。
张总听说我转向医药股,专门找我聊了聊。
"小李,你这个转换思路是对的。"他认可地说。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防御性资产确实更有价值。"
"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是穿越经济周期的好赛道。"
得到老板的认可,让我对这次转换更有信心了。
这次挫折让我的投资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以前投资是为了证明自己多聪明,多有眼光。
现在投资是为了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保住财富增值财富。
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更加成熟和理性。
投资不是赌博,不是炫耀,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财富管理手段。
那天晚上,我在书房里坐了很久。
"8万亏损很痛苦,但这是投资路上必交的学费。"
"学会止损,学会转换,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这些话在脑海中反复出现,像是给自己的心理按摩。
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投资成长更是如此。
通过这次割肉转换,我对风险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风险管理不是避免所有风险,而是管理可控风险。
系统性下跌是不可控的,但仓位管理是可控的。
行业轮动是不可控的,但投资理念调整是可控的。
学会在不可控中寻找可控,这是风险管理的精髓。
为了更好地投资医药股,我系统梳理了投资逻辑:
1. 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医疗意识提升
2. 供给端:技术进步+产品创新
3. 政策端:医改投入+医保扩容
4. 估值端:防御属性+合理估值
这种系统性的分析,让我对医药股的投资更有底气。
经过这次调整,我们的家庭资产配置变成:
投资基金292万:医药股72万+现金220万
安家基金294万:保持稳定
这种配置更加均衡和稳健,风险控制能力更强。
这次转换让我对市场节奏有了新的理解。
市场有牛熊转换,投资策略也要相应调整。
牛市时可以激进一些,追求更高收益。
熊市时要防御一些,保住本金最重要。
学会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策略,这是成熟投资者的标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密切观察医药股的表现。
每当大盘下跌时,医药股的抗跌属性都能得到验证。
这种相对强势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
虽然绝对收益不高,但在熊市中能够跑赢大盘就是胜利。
从周期股转向防御股,不只是投资策略的调整,更是心态的调整。
以前总想着一夜暴富,现在更注重稳健增值。
以前总是追涨杀跌,现在更注重长期价值。
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和成熟。
基于深入研究,我对医药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短期看,医改政策提供支撑。
中期看,人口老龄化推动需求增长。
长期看,技术进步带来产业升级。
这种多重利好的叠加,让医药行业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
防御转换带来安全感,但医药股抗跌考验即将开始……
**李明投资小课堂(第105课):防御性投资的熊市智慧**
防御性投资是熊市生存智慧。医药刚性需求在经济调整中凸显价值,医改预期提供政策护盘。
**防御投资要点:**
- 寻找刚性需求行业
- 关注政策支持方向
- 相对收益胜过绝对收益
记住:从周期股到防御股转换虽痛苦,但能保住战斗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9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