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存在对人的异化

小说: 异化与异化   作者:圣莲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化与异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69N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从哲学和社会学视角看,“存在对人的异化”核心指向:人作为存在的主体,其生存活动、生存环境乃至自身的存在本质,反而变成了支配、压抑人的异己力量,使人无法真切地“成为自己”。这种异化渗透在个体存在的多个核心维度,本质是“人被自己的生存本身所束缚”。

1. 日常生存的异化:把“活着”变成“应付活着”

人本该通过日常活动(工作、饮食、社交)实现自我,但现实中,大量生存行为异化为“被动的任务”。

- 工作不是“创造价值”,而是“打卡混工资”:每天重复机械流程,对内容毫无认同,只是为了赚取生存资料(房租、饭钱),工作结束后只剩疲惫,没有成就感。

- 生活不是“享受过程”,而是“完成清单”:吃饭是“凑活填饱”,睡觉是“为了明天上班”,社交是“不得不参加的应酬”,原本滋养存在的日常,变成了支撑“继续生存”的工具。

2. 存在意义的异化:把“自我定义”变成“被外界定义”

人本该自主寻找存在的意义(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价值是什么),但异化状态下,意义标准被外界强行植入,个体失去了对“自我存在”的话语权。

- 用“社会标签”替代“自我认知”:认为“30岁必须结婚买房”“月薪低于X万就是失败”,把他人的评价、社会的规训当成自己存在的“及格线”,一旦达不到就陷入焦虑,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 用“物质占有”替代“精神充盈”:把“买更多名牌、住更大的房子”当成“存在成功”的证明,不断追逐物质符号,却在拥有后更空虚——因为这些并非源于自身真实需求

结合存在主义与存在学(Ontology,本体论)视角,“存在对人的异化”被赋予了更根本的哲学深度:它不再仅是社会层面的压迫,而是人在“探寻存在本质”的过程中,因逃避自由、屈从外界规训,最终与“本真存在”(Authentic Existence)断裂的生存困境。存在主义与存在学的核心贡献,是将异化的根源从“社会制度”拉回“个体选择”,将异化的本质定义为“存在的自我背离”。

一、存在学基础:异化的本质是“存在者与存在本身的割裂”

存在学(本体论)的核心是追问“存在”(Being)的根本——即“什么是真实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等存在学家看来,人作为“此在”(Dasein,唯一能反思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本质不是预设的(如“人是理性的动物”),而是通过“生存活动”(在世存在)动态生成的。

而“存在异化”的根源,正是人放弃了“主动生成存在”的权利,把自身的“存在”交予外界定义,导致“存在者”(个体)与“存在本身”(本真的生存状态)彻底割裂。

- 比如:当一个人说“我是程序员,因为这份工作稳定”时,他不是在“主动选择生存方式”,而是把“存在”等同于“社会角色(程序员)”和“外界标准(稳定)”;他没有追问“我想通过工作实现什么?我的存在除了‘程序员’还有什么可能?”,本质是用“被规定的存在”(社会赋予的角色)替代了“真实的存在”(自主选择的生存)。

二、存在主义视角:异化是“对自由的逃避”与“非本真存在”的代价

存在主义(以萨特、加缪为代表)将存在学的抽象命题落地到个体生存,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没有先天的本质,必须通过“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本质。而“存在异化”,正是个体因恐惧自由的重量,异化与异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异化与异化最新章节随便看!主动逃向“非本真存在”(Inauthentic Existence)的结果。

1. 异化的核心:用“他人的存在”替代“自我的存在”(萨特:“他人即地狱”的深层意涵)

萨特认为,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很容易被“他人的目光”物化——他人会把你定义为“某个角色”“某种工具”(如“他是个能干活的员工”“她是个听话的女儿”),而若你接受这种定义,就会丧失“自我定义存在”的自由,陷入异化。

- 例子:一个职场人因害怕被同事评价“不合群”,强迫自己参加无意义的酒局;因害怕被领导说“不积极”,主动加班做无价值的工作。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不是源于“我想做”,而是“别人希望我做”——他把“他人对我的期待”当成了“我的存在目标”,最终活成了“他人视角里的影子”,这就是存在主义意义上的核心异化。

2. 异化的表现:“自欺”(Bad Faith)——用谎言掩盖存在的真相

存在主义认为,异化的个体常会陷入“自欺”:通过编造借口,逃避“自由选择”的责任,假装自己的存在是“被决定的”。这是一种主动的精神防御,也是存在异化的典型心理状态。

- 两种常见的“自欺”形态:

- 把“可能性”伪装成“必然性”:“我没办法,只能做这份工作,因为我要养家”——实则“养家”是选择,而非必然,他刻意忽略“可以换一份兼顾家庭的工作”“可以和家人沟通调整”等可能性,用“必然”掩盖“我不敢选择”的真相。

- 把“人”伪装成“物”:“我性格内向,所以做不了销售”——实则“性格内向”是对过去的总结,而非对未来的限制,他把自己当成“被性格决定的物体”(如同“石头不能飞”),而非“能突破性格的自由存在者”,用“物性”否定“人的超越性”。

3. 异化的终点:“存在的虚无”(加缪:“西西弗斯的困境”)

当个体长期用“外界定义”替代“自我选择”,会逐渐失去“创造存在意义”的能力——既然我的存在是别人规定的,那我的生存还有什么属于自己的意义?这种意义的丧失,就是存在异化的终极结果:虚无。

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永远推石上山(石头到顶必滚下),他的劳动看似毫无意义;但加缪认为,若西西弗斯主动接纳“推石”的过程,把这一行为当成“自己选择的存在方式”,他就战胜了虚无。反之,若他把“推石”当成“被强加的惩罚”,陷入“为什么是我”的抱怨,就是彻底的存在异化——他的存在被“惩罚”定义,失去了自我赋予意义的可能。

三、存在主义对异化的破解:回归“本真存在”——在自由中承担责任

与社会学视角“改变社会制度以消除异化”不同,存在主义给出的解决方案聚焦于个体:异化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因此破解异化的唯一路径,是重新夺回“定义存在”的权利,活成本真的自己。

- 核心动作只有两个:

1. 首面自由:承认“我所有的选择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人能强迫我”——哪怕选择“服从”,也是“我自由选择了服从”,而非“我不得不服从”。

2. 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把异化的原因推给“社会”“他人”“命运”——“我现在的生活是我选的,若我不满意,我可以重新选,后果由我自己承担”。

当个体能做到这两点,就不再是“被存在支配的异化者”,而是“支配存在的创造者”——就像萨特所说:“人注定自由,自由注定承担责任”,而本真的存在,正是在“自由与责任”的平衡中,自己为自己的生存赋予意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69N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化与异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69N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