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医院方向的浓烟如同狰狞的鬼爪,撕裂了根据地的天空。李云站在团部门前,拳头攥得咯咯作响,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和尚!集合利刃小队!五分钟内出发!”李云的吼声如同炸雷,惊醒了整个团部。
赵刚急忙拉住他:“老李,冷静!山本特工队设下这个圈套,就是等你自投罗网!”
李云猛地转身,眼中布满血丝:“老赵,那些躺在医院里的都是为我们挡过子弹的兄弟!刘明医生救过多少战士的命!现在他们遭难,我李云要是缩着头当乌龟,还配当这个团长吗?”
赵刚紧紧抓住他的胳膊:“正因为你是团长,才不能冲动!山本就是要激怒你,让你失去理智!”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飞奔而至,骑兵通讯员翻身下马:“报告!358团楚团长急电!”
李云一把抓过电报,上面只有简短一句话:“据悉山本设伏于黑风沟,慎往。楚云飞。”
李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楚云飞的情报来得及时,黑风沟确实是通往后勤医院的必经之路,地形险要,极易设伏。
“老赵,你说得对。”李云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但眼中的杀意更浓,“山本想玩,老子就陪他玩个大的!”
团部内,紧急军事会议迅速召开。各营连长面色凝重,得知后勤医院遭袭的消息,个个义愤填膺。
“团长,下令吧!一营就是打光了也要为兄弟们报仇!”张大彪吊着受伤的胳膊,激动地站起来。
李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仇一定要报,但不能蛮干。山本特工队不是普通鬼子,我们必须用特殊的方法对付他们。”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黑风沟:“根据情报,山本在这里设伏等我们。我们就将计就计......”
详细的作战计划很快制定完毕。各部队领命而去,团部内只剩下李云和利刃小队的骨干成员。
“山本特工队擅长伪装、渗透和暗杀,我们就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打败他们。”李云目光扫过魏大勇、王喜奎等特战队员,“这次行动代号'猎狐',我要山本有来无回!”
夜幕降临,一支特殊的小分队悄然出发。不仅有利刃小队的成员,还有从各营挑选出的三十名最精锐的战士。每个人都配备了最好的装备:土制消音弩箭、改良手榴弹、特制地雷,甚至还有王根生刚刚试制成功的烟雾弹。
与此同时,张大彪的一营大张旗鼓地向黑风沟方向开进,故意制造动静,吸引山本的注意力。
黑风沟地形险要,两侧山崖陡峭,中间一条狭窄通道。山本特工队果然在此设伏,五十多名特工队员隐藏在岩石后、树丛中,枪口对准谷口。
“大佐,八路军一个营正朝这里开来。”一名特务低声报告。
山本一郎嘴角露出冷笑:“果然上钩了。注意,等他们全部进入伏击圈再开火。”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全神贯注盯着谷口时,李云带领的特战分队己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他们身后。
获得夜战专精和敌后破袭专精的战士们如同暗夜中的猎豹,借助地形掩护,一步步接近敌人。魏大勇一马当先,用匕首无声地解决了两个外围哨兵。
王喜奎则带着几名射手占据制高点,枪口对准了下方毫无察觉的日军特工队员。
“各小组就位。”李云通过简易手势下达命令,“听我枪声为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山谷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一营的先头部队己经进入伏击圈,山本特工队员的手指慢慢扣上扳机。
就在这时,李云举起手枪,“砰”的一声,子弹精准地击中一个正在瞄准的日军特工。
顿时,枪声大作!但出乎山本意料的是,子弹不是从谷口来的,而是从他们身后和两侧射来!
王喜奎等射手精准狙杀,每一声枪响就有一个特工队员倒下。魏大勇带领近战小组如猛虎下山,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
更让日军恐慌的是,他们事先埋设的地雷和诡雷不知何时被做了手脚,有的失效,有的甚至反向爆炸!
“八嘎!中计了!”山本一郎又惊又怒,急忙命令撤退。
但为时己晚。特战分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张大彪的一营也趁机发起进攻,前后夹击。
战斗激烈而残酷。山本特工队确实训练有素,即使在劣势下仍顽强抵抗。但李云的特战分队更胜一筹,精准的射击、默契的配合、诡异的战术,让日军特工队防不胜防。
魏大勇如同战神下凡,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连续劈倒三个特工队员。王喜奎的枪法更是神乎其神,200米内弹无虚发。
最让山本心惊的是八路军的战术:三人一组的战斗队形,交替掩护,火力连绵不绝;神出鬼没的狙击手,专打军官和机枪手;精准投掷的手榴弹,总是在最要命的地方爆炸。
“这根本不是八路军的打法!”山本心中骇然,“这些战术...只有在德国特种部队训练教材上见过!”
经过一小时激战,山本特工队大半被歼,只有山本一郎和十余名亲信凭借烟雾弹掩护,侥幸突围逃脱。
“追!”李云毫不犹豫地下令。
特战分队紧追不舍,沿途又击毙数名特工队员。但山本一郎异常狡猾,利用复杂地形多次摆脱追击,最终消失在茫茫山林中。
“团长,让他跑了!”魏大勇不甘地一拳砸在树上。
李云面色冷峻:“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通知各根据地,提高警惕,严防山本特工队报复。”
回到后勤医院,惨状让所有人心痛如绞。简陋的病房被炸得支离破碎,药品器械散落一地,尚未干涸的血迹触目惊心。
刘明医生的遗体被找到时,仍然保持着保护伤员的姿势。他身下,两个重伤员侥幸活了下来。
“山本...我李云发誓,必取你狗命!”李云单膝跪地,轻轻为刘明合上双眼。
安置好烈士遗体,李云立即召集医疗队剩余人员。由于获得野战医疗技术,这些原本只会简单包扎的卫生员己经具备相当专业的医疗知识。
“从现在起,医疗队分为三组:前线救护组、后方治疗组和药品研制组。”李云迅速做出安排,“我们必须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体系,不能再让兄弟们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牺牲。”
他特别吩咐药品研制组:“想办法采集本地草药,研制替代药品。特别是消炎止血的药材,多多益善。”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一边休整,一边加强根据地防御。李云利用系统赋予的知识,指导战士们构建更加科学的防御体系:纵深配置的阵地、隐蔽巧妙的火力点、真假难辨的假目标......
更让战士们惊讶的是,李云竟然懂得土木工程技术,亲自设计并指导修建地下掩体和地道系统。
“团长,您怎么连这个都懂?”王根生看着李云画出的地道结构图,目瞪口呆。
李云笑了笑:“打仗打多了,自然就懂了。记住,好的工事能抵上一个团的兵力。”
与此同时,军工生产也在加紧恢复。兵工厂遭袭后,王根生带着工兵排日夜赶工,很快重建了生产设施,而且更加隐蔽分散。
在李云指导下,军工生产有了质的飞跃。他们不仅能够批量生产地雷和手榴弹,还开始试制更复杂的武器。
“团长,您看这个!”王根生兴奋地展示一个新式武器,“按照您的想法,我们把缴获的鬼子掷弹筒改进了一下,射程提高了将近一倍!”
李云仔细察看,发现王根生团队对掷弹筒进行了多项改进:加长了炮管,改进了膛线,甚至设计了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新型炮弹。
“好!立即小批量生产,优先装备特战分队!”李云当即下令。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开始尝试复装子弹。虽然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但至少缓解了弹药短缺的危机。
“要是能搞到机床就好了。”王根生感叹道,“手工复装太慢,质量也没保证。”
李云心中一动:“机床...我知道哪里有。”
他想起原著中李云龙打县城时缴获过机床。虽然现在剧情己经改变,但那个县城应该还有机床。
正当李云计划着如何搞到机床时,新的危机出现了。
日军因西路指挥官被俘,暂时放缓了进攻,但改变了策略:加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
很快,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开始紧张。粮食尚可自给自足,但盐、药品、布匹等日用品严重短缺。最致命的是弹药和武器配件无法补充,战士们的枪械开始出现故障。
“团长,一营有三挺机枪因零件损坏无法使用。”
“团长,手榴弹生产缺少火药原料。”
“团长,医院纱布和消毒药品只够用三天了。”
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至,李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深夜,他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望着星空沉思。根据地的困境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单靠军事手段难以解决。
“系统,我现在有多少声望?”他在心中默问。
【当前传奇声望:35点(己扣除预支利息)】
比想象中多,看来生擒池田和重创山本特工队获得了不少声望。
【可兑换技能:初级后勤管理(15点)、基础化工技术(20点)、农业生产技术(15点)】
作者“南派的神”推荐阅读《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李云眼睛一亮:这正是当前最需要的!
他毫不犹豫地兑换了“初级后勤管理”和“基础化工技术”,留下5点声望备用。
顿时,大量关于后勤管理和基础化工的知识涌入脑海:如何建立高效的补给体系,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如何用土法生产基本化工产品......
第二天,李云召开根据地军政联席会议,不仅各营连长参加,还有地方政府干部和群众代表。
“同志们,鬼子想用封锁困死我们,我们怎么办?”李云开门见山地问。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回答。
李云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答案很简单:他们封锁他们的,我们发展我们的!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详细部署了一系列措施:组织军民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建立土法制盐作坊,解决食盐问题;收集草木灰和土硝,土法生产火药;用荨麻等植物纤维纺织布料......
最让大家惊讶的是,李云竟然懂得用简单的设备土法生产硫酸和硝酸,这是制造火药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团长,您真是无所不知啊!”地方政府干部感叹道。
李云笑笑:“多看书,多学习,就什么都懂了。”
说干就干,整个根据地顿时变成了大工地和大农场。战士们一边训练一边生产,老百姓也组织起来,军民同心,共渡难关。
李云更是身先士卒,挽起裤腿下田插秧,抡起铁锤开矿采硝。看到他这样,战士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短短半个月,根据地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开垦的田地里禾苗青青,制盐作坊飘出阵阵咸香,土法化工坊生产出第一批硫酸......
然而,李云清楚,这些措施只能缓解暂时困难,根本解决之道还是打破日军封锁。
一天,他正在指导化工坊改进生产工艺,赵刚匆匆走来:“老李,地下党传来重要情报:日军有一批重要物资即将运往太原,其中包括多台机床和大量药品!”
李云眼中精光一闪:“情报可靠吗?运输路线呢?”
赵刚铺开地图:“十分可靠。物资从石家庄起运,经正太铁路运往太原。但这里——”他的手指点在一处地点,“磨头镇路段前不久被我们破坏,还在维修中,运输队必须在此下车走一段公路。”
李云仔细察看地图,磨头镇附近地形复杂,有多处适合伏击的地点。
“真是天赐良机!”李云一拳砸在地图上,“通知各营连长,立即到团部开会!”
作战会议上,李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伏击日军运输队,夺取机床和药品!
“团长,磨头镇离我们根据地有上百公里,长途奔袭风险太大啊!”二营长沈泉担忧道。
李云自信地笑笑:“正因为距离远,鬼子才想不到我们会去。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他详细解释了作战计划:由他亲自带领特战分队和一营精锐,轻装奔袭,速战速决;二营和三营在根据地虚张声势,吸引日军注意力;骑兵连负责接应和撤退掩护。
“此次行动的关键是速度和隐蔽。”李云强调,“必须在日军反应过来前结束战斗,迅速撤离。”
会后,各部立即行动起来。李云特意唤来魏大勇和王喜奎:“这次行动,利刃小队打头阵。你们先带一个小分队提前出发,侦察路线和敌情。”
“是!”两人领命而去。
第二天深夜,一支精干的队伍悄然离开根据地,向着磨头镇方向疾进。每个战士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和三天干粮,行军速度极快。
与此同时,根据地里大造声势,仿佛要有大动作,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
三天后,部队抵达磨头镇附近山区隐蔽下来。魏大勇的侦察分队也带回了详细情报:运输队预计明天上午到达,有一个中队日军和两个连伪军护送,其中包括三辆卡车运输精密设备。
“卡车在山区公路上跑不快,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李云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急弯,“就在这里设伏!山路狭窄,卡车必须减速,正是我们下手的好地方!”
伏击计划迅速制定:王喜奎带神枪手占据制高点,专打司机和军官;爆破组在路中埋设地雷,阻止车队前进;突击组分成两队,前后夹击;预备队负责阻击可能来的援军。
夜幕降临,战士们悄无声息地进入伏击位置。李云亲自检查每一个伏击点,确保隐蔽到位。
深秋的山區寒冷刺骨,战士们趴在冰冷的山石后,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渐亮。
上午九时许,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日军队列缓缓出现在山路尽头:前面是摩托车开道,中间是三辆卡车,后面是步兵护送。
所有战士屏住呼吸,手指轻轻扣上扳机。
领头摩托车驶入伏击圈,突然“轰”的一声,触发地雷,顿时被炸得粉碎!
“打!”李云一声令下,枪声大作!
王喜奎等射手精准地击毙卡车司机,车辆瘫痪在路上。爆破组引爆预设炸药,山石滚落,切断车队退路。
突击组如猛虎下山,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特战分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三人一组,交替掩护,精准射击,手榴弹投掷又远又准。
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很快组织起抵抗。特别是护送中队训练有素,依托车辆和地形顽强反击。
战斗陷入僵持。李云见状,亲自带领预备队发起冲锋:“同志们,跟我冲!”
团长身先士卒,战士们士气大振,呐喊着一涌而上。魏大勇如同战神,一把大刀左劈右砍,所向披靡。
就在这时,一辆卡车后厢突然打开,露出一个黑乎乎的枪口——竟然是重机枪!
“小心!”李云大吼,但己经来不及了。重机枪喷出火舌,冲在前面的几名战士顿时倒在血泊中。
李云目眦欲裂,正要命令爆破手炸掉机枪,只见一个身影突然从侧面跃上卡车,正是魏大勇!他手中大刀一挥,机枪手人头落地!
“好样的!”李云大声喝彩。
失去重机枪,日军抵抗迅速瓦解。半小时后,战斗结束。护卫日军大部被歼,只有少数逃脱。
“快!打扫战场,十分钟内撤离!”李云命令道。
战士们迅速行动:检查卡车上的物资,搬运机床和药品,收集武器弹药。
“团长,发现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
“团长,这三台机床完好无损!”
“团长,还缴获一批武器和电台!”
好消息接连传来,李云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然而就在这时,负责警戒的王喜奎突然报告:“团长,大批日军正从磨头镇方向赶来!距离不到五里!”
李云心头一紧:“这么快?全体撤离!爆破组炸毁无法带走的物资,不能留给鬼子!”
战士们迅速扛起战利品,向预定撤退路线转移。爆破组安置炸药,将剩余物资和车辆炸毁。
当日军援兵赶到时,只看到满地狼藉和熊熊燃烧的车辆。
撤退路上,李云心情沉重。虽然任务完成,但又有十几名战士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其中包括三个利刃小队的骨干成员。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每一场胜利都浸透着鲜血。
五天后,部队安全返回根据地。当三台机床和大批药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整个根据地沸腾了!
“太好了!有了这些机床,我们就能自己生产武器零件了!”王根生激动得热泪盈眶。
医疗队长捧着珍贵的药品,双手颤抖:“这些药能救多少战士的命啊......”
李云看着欢欣鼓舞的军民,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当他看到那些空着的床位,笑容又渐渐消失。
赵刚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老李,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李云摇摇头:“没有战士们流血牺牲,哪来的奇迹。这些机床和药品,是用鲜血换来的啊。”
他望向远方,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变得更强大,才能对得起那些牺牲的同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根据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机床,兵工厂能够自制武器零件,甚至开始尝试仿制日军武器。药品缓解了医疗危机,许多伤员得以康复。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的物资供应明显改善,军民生活都有了提高。
然而李云清楚,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一天,他正在指导兵工厂改进生产工艺,通讯员匆匆跑来:“团长,总部急电!日军调集重兵,准备对华北各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同时,山本特工队再次出现,正在秘密搜集我根据地情报!”
李云接过电报,眉头紧锁。看来,更残酷的战斗就要来了。
他走出兵工厂,登上瞭望塔,远眺连绵群山。根据地里,战士们正在操练,农民正在田间劳作,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无论来多少敌人,我们都必须守住这片土地。”李云喃喃自语,“为了那些牺牲的同志,为了受苦的百姓,我们必须战斗到底!”
远处的地平线上,乌云正在积聚。
山雨欲来风满楼。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