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土法巧技撼空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日军轰炸后的杨村,满目疮痍。焦黑的断木、破碎的瓦砾、尚未熄灭的暗火以及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硝烟与血腥味,共同构成了一幅残酷的战争画卷。悲伤笼罩着这片土地,但悲伤并未带来绝望,反而化为了更加坚韧的复仇意志和行动力。

李云的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着。整个独立团根据地,如同一台被注入了强大动力的机器,在废墟之上高速运转起来。

一、民心可用,织就无形情报网

赵刚亲自起草的悬赏布告,由根据地政府工作人员和民兵们迅速张贴到各个村镇,甚至通过秘密渠道,向敌占区边缘的村庄扩散。布告的内容简单首接,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说明了鬼子飞机的凶残和收集机场情报的重要性,并承诺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群众给予粮食、布匹甚至稀缺药品作为奖励。

起初,一些乡亲们还心有余悸,不敢多言。但当独立团的战士们一边帮着清理废墟、重建家园,一边耐心宣传时,群众的心被点燃了。他们想起被炸死的亲人、被毁的家园,对日军的仇恨压过了恐惧。

几天后,开始有零散的信息通过各村支书和民兵队长汇集到独立团指挥部。

“报告团长,小王庄的王老栓说,他前几天去太原城外走亲戚,好像看见过鬼子的飞机屁股后面画着个红蛤蟆?”一个参谋汇报着,语气有些不确定。

“红蛤蟆?”李云眉头一皱,立刻走到一块简陋的黑板前,上面画着几种日军飞机的大致标志,“是不是这个样子?”他画了一个日之丸标志和常见的日军飞行队徽章变体。

“对对对!有点像!他说就在机场边上那个大油罐子附近看到的!”参谋肯定道。

“好!记下来!告诉王老栓,奖励他十斤小米!”李云精神一振,这可能是确认油库位置的辅助信息!

又比如,李家沟的放羊娃二蛋跑来找民兵队长,说他每天在西山放羊,总能准时听到鬼子飞机“嗡嗡”地飞起来,太阳到哪个山头的时候飞,到哪个山头的时候回来,比村里的钟还准。

这个看似孩子气的话,立刻被重视起来。赵刚亲自接待了二蛋,耐心引导他回忆更具体的时间点和飞机的大致数量。很快,一份关于日军飞机日常训练起降规律的粗略时间表就形成了。

还有更胆大的。机场附近一个村的保长(实为地下党)派人送来消息:日军运输油料和弹药的卡车,通常是在每周三和周六的下午,从太原城西的军用仓库出发,走固定的路线,约有前后三辆摩托车护卫。

这些信息零零碎碎,真伪混杂,但经过指挥部参谋们的仔细筛选、比对和分析,一张关于新城机场的立体情报网络逐渐清晰起来。鬼子的机场不再是遥不可及、神秘莫测的铁桶,它的轮廓、它的节奏、它的弱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根据地军民用手、用脚、用眼睛、用仇恨与智慧,“编织”了出来。

二、特战渗透,抵近侦察摸软肋

就在群众性情报网络开始发挥作用的同时,魏大勇率领的特战分队再次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根据地。这一次,他们背负的使命更加艰巨和精细——不是去破坏,而是去观察和验证。

他们化装成各种各样的角色:逃荒的难民、贩运山货的小商人、甚至是被日军征召去机场扩建工地的苦力。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一点点运气,他们分批分次,渗透到了机场周边区域。

魏大勇和段鹏选择了一个最危险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他们混入了机场工地搬运砂石的苦力队伍。

机场的守卫极其森严,铁丝网、瞭望塔、巡逻队、狼狗一应俱全。苦力们在监工的皮鞭和刺刀下干活,动作稍慢就会遭到打骂。魏大勇和段鹏低着头,卖力地扛着木头,眼睛却像最精密的扫描仪,记录着一切:油库的确切位置和外围结构、弹药库的通风口方向、巡逻队的交接班时间间隔、探照灯的死角、甚至机场跑道哪一段似乎有些坑洼……

“队长,你看那边。”段鹏用极低的声音说,借着擦汗的机会用下巴示意远处的一排营房,“那几个鬼子军官出来的地方,门口有专门的卫兵,比别处都严,估计是飞行员宿舍或者指挥部。”

魏大勇默默记下,低声道:“嗯。还有,你发现没有,每天下午西点左右,会有一辆小车从城里开来,首接开到那排房子后面,下来的人穿着白大褂,像是送吃的或者医生。”

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是关键的信息。

他们无法在工地久留,干了三天苦力后,趁着一次收工时的混乱,悄然溜出了工地,与外围接应的队员汇合。其他几组队员也带来了他们的观察结果:机场西侧有一段铁丝网因为地形原因相对稀疏;机场排水沟似乎可以通往外部;日军地对空警戒阵地主要布置在东南方向,对西北方向较为疏忽……

特战分队带回来的,不再是模糊的传闻,而是经过验证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情报。他们将情报详细绘制成图,标注清晰,连夜送回根据地。

三、土法攻关,智造“长矛”与“火种”

指挥部里,李云和王根生对着特战分队带回的详细地图,眉头紧锁。

“团长,你看,油库在这里,弹药库在这里。距离机场边缘最近的地方也有差不多三公里。咱们现有的迫击炮,最大射程也就两千八百米,还差着一大截呢!”王根生指着地图,面露难色。

“而且精度不够,”李云补充道,“就算勉强够到,炮弹打过去也是瞎猫碰死耗子,意义不大。”

必须要有射程更远,或者能精确打击的办法。

李云再次尝试调动那来自未来的知识库。“战意置换系统”似乎感应到他强烈的需求和目前有限的“传奇声望”,并未提供超出时代太多的具体图纸,但却给了他一些关键性的思路和原理启示。

“射程不够……或许是发射药的问题?”李云沉吟道,“我们的黑火药能量密度低,燃烧速度曲线不理想。如果能改进发射药……”

“改进?咋改进?咱们就这点家当。”王根生挠头。

“还记得我们之前用缴获的黄色炸药(TNT)做炮弹装药吗?”李云引导着,“那种炸药的爆炸威力大,但太敏感,不适合做发射药。但是,它的能量来源,硝基……如果我们能想办法,用土法制备出类似硝化棉的东西,哪怕只是初级品,燃烧速度和控制性可能都比黑火药好!”

“硝化棉?”王根生和几个老工人一脸茫然。

李云拿起一根棉线,又指了指旁边缴获的硝酸钾(土硝)和硫酸(兵工厂少量生产用于电解液),“大概的思路,就是用浓酸和棉纤维反应……这个过程很危险,非常危险!必须严格控制条件和步骤。”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给出一个极其粗略且危险的方向。

王根生等人听得似懂非懂,但“危险”和“可能提高射程”这两个词他们听懂了。

“团长,你就说吧,咋弄!再危险也得试试!总比鬼子飞机天天在头上拉屎强!”一个满脸火药灰的老工匠梗着脖子说。

于是,在远离居民区和主厂区的一个偏僻山坳里,一个极其简陋、戒备森严的实验小组成立了。没有防爆墙,就用沙包垒;没有专业容器,就用陶瓷缸;没有防护服,就用浸水的棉被裹身。每一次试验都冒着生命危险,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幸好在严格的隔离措施下未有人员死亡,但烧伤烫伤在所难免。

就在这一次次失败和摸索中,他们竟然真的捣鼓出了一种性状略有不同的“改良发射药”。虽然极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但初步测试表明,同样的药量,似乎确实能让迫击炮弹飞得更远一点点!

另一边,关于“燃烧瓶”和“土地雷”的攻关也在进行。普通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对付飞机铁皮效果有限。李云提出了“稠化燃料”的概念——在汽油里加入橡胶碎屑、肥皂沫甚至猪油牛油,搅拌成粘稠的胶状物,这样附着性和燃烧时间会大大增加。

战士们觉得新奇又实用,立刻动手试验。很快,一批批“特制燃烧瓶”被生产出来,秘密分发到各营和民兵队。

至于土地雷,重点是如何能埋到机场附近甚至内部去。李云根据现代反步兵地雷的诡计设计思路,启发工匠们制作了多种诡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虽然简陋,但胜在隐蔽和出其不意。他还设想了一种“延时雷”,用缓慢燃烧的火绳或化学腐蚀作为延时装置,但技术难度太大,暂时只能作为构想。

西、雷霆酝酿,绝密计划初成形

十几天后,各方面的准备逐渐有了眉目。

情报方面,机场的平面图、守卫规律、油料弹药补给时间、甚至飞行员的一些生活习惯都被摸清。

技术方面,“改良发射药”虽然还不稳定,但己显示出潜力,王承柱挑选了几个最优秀的炮手,开始秘密进行超远距离射击的适应性训练。“特制燃烧瓶”和各种土地雷也储备了不少。

兵力方面,魏大勇的特战分队经过休整和针对性训练,状态正佳。李云还从各营抽调了一批身手好、脑子活、胆大心细的战士,组成一个临时的突击队,由魏大勇统一指挥。

是时候了。

在一个深夜,独立团指挥部灯火通明。李云、赵刚、张大彪、沈泉、王承柱、魏大勇等核心人员齐聚一堂。

墙上挂着一幅根据情报绘制的详尽的新城机场地图。

李云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同志们,鬼子炸了我们的家园,杀了我们的亲人,这个仇,必须报!现在,经过全体军民的努力,我们有了一个机会,虽然渺茫,但值得一试!”

他拿起一根细棍,指向地图:“我们的计划,叫做‘燎原行动’!核心目标是:尽最大可能,摧毁日军机场的油料储备、弹药库存,杀伤其飞行员和技术人员,让他们短期内无法组织大规模轰炸!”

具体方案被和盘托出:

1. 敌后渗透组(魏大勇带队):分成爆破组、狙击组、掩护组。利用机场西侧铁丝网漏洞和排水沟,于行动日晚间渗透潜入。爆破组负责在油库、弹药库安装延时起爆装置和大量土地雷;狙击组潜伏至飞行员宿舍附近,伺机狙杀;掩护组负责清除障碍、制造混乱、阻击援兵。

2. 远程炮火组(王承柱带队):挑选一个精干炮兵分队,携带两门使用了“改良发射药”的迫击炮,由特战分队提前勘测好的秘密路线,潜入至机场西北方向约三公里的一处预设发射阵地。他们的任务不是在行动前开火(那会暴露),而是在渗透组安装的延时装置即将起爆前,对机场塔台、机棚等目标进行一轮急促射,然后不管战果,立刻撤离!炮击的目的是制造更大混乱,掩护渗透组撤退,并尽可能扩大战果。

3. 外围接应组(张大彪带一营精锐):在机场外围预定撤离路线设伏,如果渗透组撤退时被日军追击,则负责阻击,接应战友。

4. 根据地防御组(沈泉带二营及民兵):提高警惕,严防日军可能发起的报复性地面进攻。

计划大胆至极,风险极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参与行动的战士全军覆没。

会场一片寂静,只有油灯燃烧的噼啪声。

赵刚首先开口,语气沉重但坚定:“计划很周密,但危险性极大。特别是渗透组和炮兵组的同志们,几乎是九死一生。”

魏大勇猛地站起来:“政委!团长!俺们特战队没一个孬种!小鬼子炸死我们那么多乡亲,这口气俺咽不下!就算回不来,能炸掉鬼子油库,也值了!”

王承柱也瓮声瓮气地说:“团长,你放心!俺们炮兵就算用手推,用肩扛,也保证把炮拉到位置!打完了,俺们就是跑断腿,也绝不让鬼子追上!”

李云看着这些无畏的战友,心中热血奔涌,但脸上依旧冷静:“我不要你们值不值!我要你们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然后都给我活着回来!独立团需要你们,打鬼子更需要你们!”

他深吸一口气:“行动时间,定在下周三晚上!那天根据情报,日军机场有一部分兵力会调往城内参加某个军官的宴会,守卫相对薄弱。各组分头准备,详细推演,检查装备!此次行动,绝密!”

“是!”众人压低声音,但坚定有力地回答。

散会后,李云独自一人走到院子里,仰望星空。繁星点点,仿佛无数先辈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赌博,赌上的是独立团最精锐的力量和未来反空袭的主动权。

“系统,”他在心中默念,“我知道声望不多,但这次,我需要一点运气,或者……一点点超越时代的精准。”

脑海中的“战意置换系统”界面微微闪烁,显示着剩余的“传奇声望”数字。它没有回应,却又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什么。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由地面发起的、针对空中力量的逆袭,即将在这片星火燎原的土地上,拉开惊心动魄的序幕。下一章,将详细讲述“燎原行动”惊险曲折的全过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钢七连到独立团:李云的极限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6A9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